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管理生态分析的一个维度,从中国人"面子"的行为本质、运行机理、内在动因、功能效果、文化本源5个方面,探讨"面子"文化生态中管理的"黄金法则".管理者要善于进行"印象整饰",选择有利于良性互动的管理风格和调控策略;管理者要掌握"迂回之道",化不利为有利,变危机为生机;管理者要学会"给人以求",实行情感管理、生涯管理和民主管理;管理者要灵活运用"面子"的规范作用对组织进行整合与激励,采取措施谨防组织中的"面子功夫";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和建设具有现代精神的组织文化,纠正虚伪、狭隘和不公正的"面子观",通过文化管理促进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它兼容了本体论、认识论等哲学理念,从"有"与"无"两个特殊角度去审视事物,观其无界之妙,察其有界之涯,是"道"与"德"的合而为一.其中,道乃德之"体",德乃道之"用".老子认为,道乃宇宙之本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运行而产生天地万物.老子之道,乃自然主义.老子强调对法制的尊重,反对以一已之私欲,凌驾于公众之法制.老子之德,乃无心之德,即无为而治.对于"无为",世人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无为,乃避开冲突.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干部干事如同下棋,要干得出色,需懂得谋局明势、抓住要害。可以说,是否有"布局"之能、"识势"之明、"谋事"之道,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强不强、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识。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所谓"势",就是指客观形势的变化、战略战术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典贯穿其多个场合讲话中。这些典故主要涉及修身之道、为官之道、治国之道、平天下之道。习近平用典的特点,从出处来看,包罗万象,出入经史子集;从内容来看,以儒、道、法三家为主,兼采其他,浑然一体;从方法来看,辩证扬弃,转换创新。习近平讲话中的大量用典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一是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文化自信、文化论证;二是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赋予文化强国建设以历史支撑;三是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大学之道?首先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古时的"大学"与近现代教育上所使用的"大学"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古时的"大学"是"大人之学也",而"小学"是15岁以下少儿学习的内容。另外,大学也泛指大学问,或者博学之意。古时《大学》一书中所讲的大学之道,是对于做人的要求,以达到德才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而近现代的大学是指区别于初级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中学)的最高教育机构。在近现代教育中所谓的大学之道,是指办大学的理念、大学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校训和办学方针等。有时候,也把大学之道泛指为研究和掌握高深学问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新 《管理与财富》2004,(10):68-69
尽管唐朝已经离我们十分久远了,但"贞观之治"对历史的影响依然那么强烈,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治世。其时, "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捻,米斗三四钱", "行旅自京师至于岑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道"的太平景象。贞观盛世的出现,原因固多,但唐太宗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应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三严三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也是致力改革创业的行为准则。"三严三实",体现的是作风,彰显的是境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吹响了"集结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提出"严"与"实"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他开创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光武中兴".在两汉交替时纷扰繁复的局势中,刘秀虽"无尺上之柄",却在几载内翦灭群雄,重振汉室,使满目疮痍的社会重现生机.南宋思想家陈亮称颂道:"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  相似文献   

9.
吴旻 《决策探索》2007,(10):32-33
一、传统诚信与当代诚信 诚信是道德观念,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含义不同,互训互释. "诚",主要指人真实无欺的品行和做人原则.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诚",在传统道德中的含义就是:诚实无妄,人己不欺.  相似文献   

10.
《中庸》为《四书》之一,阐述了儒学原则。中庸之道人心在喜怒哀乐之情未现时是平静的,为"中","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当喜怒哀乐表现出来且合理有度时,为"和","和"是人们遵循的原则。两者协调和谐,便是"中和",即中庸。达到此境界时,自然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社会便秩序井然,因而中庸是天下的根本。人的天赋是"性",随本性行事为"道",按"道"修养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即使在人看不见的地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学深、悟透、讲好,最终要求是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如果没有"行",那么学非真学,悟是空悟,讲是白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贵在知,重在行。只有准确地"知",科学地"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在深刻认识世界中更好地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不  相似文献   

12.
召开会议时,领导讲话是常事.讲话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如果不注意讲话方式,有时会适得其反.要使讲话达到预期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18日上午全国"两会"结束后,笔者认真聆听了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不仅为总理非凡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也为总理深厚的文史修养所折服.总理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其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沉的爱民情怀,感人至深.尤其是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多次"用典",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讲话的感召力、提高协调沟通水平,非常有启迪.这里特撷取温总理近年在答记者问中的部分"用典"与大家共同赏鉴.  相似文献   

14.
"黄金分割"亦称"最佳分割".领导讲话中的"黄金分割",是指对讲话时机、内容、长短、风格等度的把握问题.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目前领导工作中普遍存有下属和群众怕领导讲话的现象.怕什么呢?一怕长.讲起话来,两三个小时过去了,自己还兴致十足,全然不顾听众的兴趣如何.二怕读.讲话稿每每由秘书写好,自己到时照本宣科,"替秘书讲话".  相似文献   

15.
钟小安 《办公室业务》2012,(14):123-125,127
师爷讲究"才、识、品",为民立品,惩恶扬善,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各级行政主官器重而地位日隆。在师爷眼里,寄人篱下固然可悲,但更可悲的是大丈夫只为温饱衣食而生存,而"济天下"的大志难以实现。尽管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的不公平,但很多师爷仍然一身傲骨。幕友之道,尽宾之义,贵在以公事为重。官幕之间,"利"之外,尚讲究行为规范,注重"道义",即所谓"幕道"。就官方而言,对幕僚之求首在"品",以"品端学醇、人厚忠恕之士"为良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人用"仁"和"义"去解读"道"的思想价值,使"道"充分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属性。从历史上看,无论孙子之"道",抑或老子之"道"或孔子之"道"都有"仁"或"义"的成分。但孙子讲道义,是立足于战争或竞争的特殊环境下来分析的,他从战争指导或将帅素质的角度,详细论证"仁义之道"或曰"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17.
"评课文化"不同于"评课"."评课文化"不只是赋予了"文化"两个字,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一堂课为载体,营造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和谐的、自发的、严谨的探究、交流和互补的这样一种研究氛围,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用"评课文化"引领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从而达到一种人人之向往的"教学相长"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庸之道"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风雨洗礼的富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诸如"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和"不及"都不是"道"的体现,可见"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通过"和",才能  相似文献   

19.
<正>"无为"思想是老子经邦治世之术的基本主张,此"无为"即在重道、识道和循道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有为之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本着"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实现最大的领导效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  相似文献   

20.
人多有习惯性思维,自古已然,有"路边苦李"的故事为证:王戌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然"诸儿"看到路边李树挂满果子、想当然地去攀摘、王戌(不知是否"竹林七贤"之王戌)却没屈从干"习惯性思维"、而是来了个"逆向思维",认定这是苦李,否则早被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若地王戌从中得了什么好处?恐怕孩子们会说:少吃了些"苦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