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9-4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累积的"有效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出口等问题一时间全部暴露,使"三驾马车"同时陷入了尴尬境地。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也在寻求摆脱传统意义的新观念、新路径、新产业,在如何"增强三驾马车的协调性",如何"策动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等问题上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创意产业的"反周期"特性,为它在金融危机或萧条时期的发展与繁荣带来了机遇。它可以成为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通过增强"三驾马车"驱动力的协调,有效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创新。中国的创意产业正在借助于后危机时期的特殊契机,在全国范围内"燎原",步入全面发展的快速通道,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又一股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梁凯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07-112
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及其对世界经济冲击波的延续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集团对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的强硬姿态,正促使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中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中国必需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应对世界关系的重大调整,同时中国要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以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从而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实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3.
2008年至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作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绍兴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尤其剧烈,遭遇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困难的局面。但是绍兴市科学研判形势,抓住转型升级的主线,着力化解企业风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出现的严重资产泡沫问题,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资产泡沫化现象以及资产泡沫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对金融危机后中国资产泡沫产生的表面原因和本质原因进行挖掘,提出有效抑制资产泡沫的路径选择:积极拉动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控制流动性,积极创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对产业投资结构进行优化,以期为抑制中国资产泡沫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正强化社会已有矛盾、激活社会潜在矛盾、滋生社会新的矛盾。文章提出发挥运用"粘合剂"功能,引导第三部门并通过第三部门帮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推动第三部门并通过第三部门勇于面对危机后新的挑战,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挥非关税壁垒的屏障功能、操纵货币汇率、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干预国际贸易,因此,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欺骗性、手段上的隐蔽性等特点。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督职能,提升出口企业的市场主体功能以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7.
徐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
1996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这迫使中国企业首先要了解国际惯例和WTO规则,充分利用我国法律法规保障企业切身利益;同时,还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新市场,在危机中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坚决杜绝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信息披露的不对称、信用评级的不负责任、创新过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危机的发生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兼顾职工、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顾及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企业的永续发展。对此,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借“机”发挥,充分利用好发展之机、合作之机、苦练“内功”之机、挖掘人才之机,凝神聚力,以负责任的态度,善尽社会责任,勇往直前渡过“寒冬”,迎接“春天。”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8年10月开始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明显影响:出口贸易额不断下降;对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下降速度尤为剧烈;在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速度最快。由此,中国出口企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出口市场萎缩,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及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的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等。在此艰难的形势下,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绕过贸易壁垒,利用国内市场,开拓新型市场等措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彭腾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48-51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既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症结,也是我国现阶段应对金融危机的障碍。收入分配不仅影响金融危机,同时金融危机也影响收入分配。金融危机通过就业渠道和粮食等消费品渠道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却通过资产渠道则缩小了财富分配差距。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增投资、促消费、减税收和救市场等政策措施的运用,不仅要考虑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要考虑促进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1.
费广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71-76,91
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使中国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向社会蔓延,要经过一系列传导和反向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失业是经济危机导向社会危机的传导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解决失业问题,而在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将短期应急和长远战略综合起来寻找对策。因此,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劳资合作、发展社区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贸易保护主义: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余波尚未平息,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复苏路上需要克服的又一"危机".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形势,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中国如何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的预警,防患于未然,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文章尝试在传统的基于功效系数法下构建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加入了关键性的非财务指标,试图通过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以期增加模型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5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规模大、影响深,并且正在向实体经济危机转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国民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机遇.产业升级不能简单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应运用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同时以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发端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目前已经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世界经济正在陷入衰退期。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危为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同时冲击就业;东部地区稳定就业的压力巨大;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安置农民工的压力也空前增大;无技能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技能型农民工则供不应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增量太快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的冲击;失业结构与金融危机冲击同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8.
聂孝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55-60
结合大量的数据,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剖析了美国有关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力求从法律的角度挖掘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以便为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文章指出贷款者保护法律的缺失造成了次贷的泛滥,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固有的缺陷又使得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把自己制造的风险转移给了投资者,"信息披露"的证券监管法律模式使得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信息十分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次贷危机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它是次贷危机和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全球制度性原因,是中国未来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体系框架。借助实现机制和途径,中国可在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中进行角色转换,从被动风险承担者转变为主动分散者,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