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运动发端于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在明治初期随着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运动中达到鼎盛.这一思想运动举起国家主义政治观、功利主义道德观和脱亚入欧文明进化观的旗帜,为日本近代化起到了鸣锣开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德川幕府孕育明治维新的母胎,就是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的封建制度。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日本受了很大的影响,可是,如果日本社会的本身,沒有经过德川幕府的阶段,叫明治维新的运动是不会产生的。因此之故,我们在讲述明治维新之前,应该先明白什么叫做「德川幕府」。所谓德川幕府,就是十六世纪时,日本的武人支配全国的中央机关。在一六○○年,德川家康将他的反  相似文献   

3.
东京迁都的设计过程与明治天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曾经为寻找近代化赖以展开的中心平台——国家新都而煞费苦心。由于无论是政治、经济意义还是制度、文化价值,也无论是出于西学仿效目的还是地缘战略考虑,政府最后选中的是德川幕府所在地——江户(东京)。明治天皇的意义,体现在对迁都过程的睿智把握、和平缓进和及时决断上。通过这一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君主立宪制中央集权,使日本在二十几年内初步完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改造。它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崛起于东亚地区的近代化典范,却也同时成为该地区第一个以邻为敌的侵略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的哲学思想交流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两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而言,近代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古代则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德川时代,日本全面引进中国的宋明哲学,据以建立日本化的儒学。在此过程中,贝原益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贝原益轩(1630—1714年)是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继承和改造宋明哲  相似文献   

5.
幕末 ,西方的冲击促成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同时 ,也加深了幕府统治的危机。以西方冲击为契机 ,受控于幕府的朝廷和强藩提出了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要求。于是 ,幕府、朝廷、强藩进行了一场政治上的整合运动 ,即公武合体运动。公武合体运动是三支政治力量为各自利益而相互妥协的矛盾产物。  相似文献   

6.
德川幕府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到德川幕府末期,伴随着日本整个社会制度的衰落和频频社会危机的冲刷,在意识形态领域坦出现了新的动向。意识形态归根结蒂是社会经济政治现实的反映,它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一方面要受整个社会所制约;另一方面又能超前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朱子学传入日本早期主要依附于佛禅思想之下,影响不大。其后受到德川政权的庇护脱离佛教并日渐兴盛,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思想学说,对日本政治、教育、社会风俗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户时期朱子学兴盛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适应了破除二元政治形态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其实用性价值思想体系适应了德川幕府政权统治的需求;三是德川幕府的禁教、锁国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初期禅僧藤原惺窝及其弟子林罗山藉"朱子学"排挤佛教,强化神道的主体地位,沦儒学为神道之附庸;与此同时,他们又受幕府之诱,委身于政治,成为德川幕府的御用学者。"朱子学"所扮演的这一角色,既彰显了日本对朱子学的双重利用性征,也反映出了日本"实用主义"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9.
日本幕府的由来与衰败江鸟公元1868年元月,在日本京都西南郊的鸟羽和伏见两地,一场日本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血战,正残酷地进行着。因为这一年是农历戊辰年,故日本史上称“戊辰战争”。在鸟羽、伏见地区激战了三天,天皇政府以五千人的兵力打击一万五千人的德川幕府军...  相似文献   

10.
一伊藤维桢,①字源佐,号仁斋,又称古义堂。生于宽永四年(公元1627年),卒于宝永二年(公元1703年),终年七十九岁。日本国德川时代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占统洽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封建地主的思想。德川幕府崇奉“圣道”,独尊儒术,以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官方的御用哲学。朱熹的“理学”在德川幕府政权的庇护下,风行全国,定于一尊。程朱“理学”就是当时的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习程朱“理学”蔚然成风。伊藤仁斋早年学习程朱“理学”,受客观唯心主义的熏陶。在他的早年著作里,宣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与政治不是同步发展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二者的递次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具备独立的行为能力,考察它的价值体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政治动物”的属性赋予科学技术以物化了的政治力并使其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国内和国际政治持续发生着作用,对整个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也许是政治发展的最大变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了新契机。从技术逻辑角度看,人工智能驱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遵循数据驱动、算法引领、智能融合三重逻辑。随着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逻辑蕴含的科技伦理也内嵌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具备知识传授、思想引领、观念塑造的育人目标,还应对人工智能嵌入可能引发的安全、隐私、透明与开放等问题作出积极回应。人工智能驱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立开放式、集约化、智能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好地实现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聚合而成的数智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面对全新的时代境遇,推动数智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也成为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智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革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机制、关系、方法等维度的数智化跃升。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布局数智融合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智技术在不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赋权赋能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数智技术不仅弥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交互、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供给、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而且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关系、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为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价值理性为导引,统筹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以协同育人为机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育人生态;以平等对话为形式,建构数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技术赋能为依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数智化变革。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上网”成为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时代里,利用博客作为一种能够较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辅助教学平台,将思想政治教学延伸到课外,实现师生互动,观点交锋,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眼界,增加学生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杠杆,在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进步中,科学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家是政治文明的总设计师,是政治意识文明的倡导者、政治制度文明的建立者和政治行为文明的发起者。政治家在决策中同样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同时对科学技术作用于政治文明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在技术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右派学者坚持从自由概念出发,把技术看做是与政治伦理无涉的工具或手段,并常常为技术发展设计一种美好的未来;左派知识分子则从平等概念出发,认为技术是一种政治伦理偏好,并可以纳入政治伦理批判之中。但这两种不同政治主张应该被看做是可以互补的。这种互相建构关系意味着在不否认右派学者对技术给予的热情希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左派学者观点去发现技术带给人们的某些负面效应,然后通过重塑技术发展方式赋予技术以公正、民主、生态和效率等社会内容,以便推动技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与社会深度融合,人类难以脱离技术的裹挟,并在各种场所、活动中被技术量化或准入,形成了新的社会交往秩序。回应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逻辑上的对话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将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技术间的加速融合、协同创新与相互赋能所形成的智能技术生态是驱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掌握技术生态的应用和高品质数字资源的共享,旨在对抗单一技术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进而以智能技术生态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融连接与能量激活。这不仅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问题域开发,而且有助于在交叉学科领域找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生长的生命之源,重构其理论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技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技术与政治之间具有内在的互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技术与政治之间互动的建议:首先,技术要融入政治的内容,在技术的发展取向上融入政治的关注;其次,政治同样要吸收技术的合理成分,在培育和弘扬政治理想方面加入技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政治参与方式也因此发生历史性变革。自媒体政治参与日趋繁荣的缘由主要在于四个层面:技术层面是政治文化变迁赶不上网络技术发展,习惯层面是传统的政治参与渠道和形式落后于时代需要,政府层面是基层治理能力存在不足之处,社会层面是经济和教育进步激发了政治参与热情。自媒体政治参与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四类无序风险:一是存在非理性行为,二是易为投机者操纵,三是有时会放大对立情绪,四是可能助长非法政治活动。自媒体政治参与领域应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从而消解无序风险,推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