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多尔衮对明皇室态度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尔衮是清初一位颇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汉化”很深,对于明朝的制度极力推崇,全面仿行。在清兵入关前后,他以摄政王身份,对明朝宗室一向采取笼络政策,以期为促成清朝早日统一起到作用。这种政策,收效不小。但事隔不久,这种笼络明朝宗室的政策却为打击与镇压所替代。这一转变,并不是多尔衮个人好恶所使然,而是由于当时国内形势起着一种明显变化而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一农 《文史哲》2012,(1):55-63
由于新、老满文在入关前的过渡期并未能十分规范,以致汉人姓名的满文书写体在回译成汉字时,往往出现人同名异的状况。经爬梳并比对庞杂的满汉文献后,筛找出一些先前遭学界忽略的曹雪芹高祖曹振彦(被译作"曹谨言"、"曹金颜"、"邵振筵"、"邵祯言")的新资料,发现曹家在崇德朝虽隶属多尔衮所主的镶白旗,但一直是该旗宗室阿济格王府下的汉姓包衣,此一新发现恐将松解曹雪芹祖籍在丰润一说的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税的取消,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可能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而取消.农村的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怎么办?"一事一议"向村民筹资筹劳的办法应运而生.但由于政策、管理、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一事一议"制度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开展.我们认为,凡属于群众不愿办、无力办、可缓办的事情都不应该纳入"一事一议","一事一议"制度并不一定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存在一夫一妻多妾制.南京国民政府试图通过法律制度取消妾制.而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在立法上虽确立男女平等原则,而法律条文对妾制并无禁止性规定.在司法裁判上,虽对"妾"的利益多有救济,然终无法根除"妾"之风在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美国宪政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美国银行案",探讨"信任"的制度基础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最近,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设想并取消了延续2600年之久的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虽然中央的农村政策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政策转变需要稳定的制度保障."美国银行案"的逻辑表明,地方税费应该由地方选民自己决定,中央不应越俎代庖.事实上,只有在农民真正获得民主自治的宪法权利之后,他们才能"信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将反映和尊重他们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代前期和中期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柳条边的设置和完善历经皇太极、顺治与康熙三个时代,在不同时期的设置动机和政策内涵也有显著变化.皇太极时代所设的"边栅",可视为柳条边之雏形,目的在于明确对辽河套的控制、设定游牧界线、划分八旗蒙古与外藩蒙古活动区域;顺治时代因八旗部众大举入关后,盛京地区空虚,为维护留都规制需要限制蒙古东进,遂有大规模修筑完善柳条边西段之举;康熙时代的"扩边"和设置"新边",则是在东北地区政治格局与局势变化后,对蒙古限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也显示所谓"界"其实是一种单向的、动态的关系.由此可见,"老边"西段和"新边"的设置根本目的在于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亦即高士奇所说的"插柳结绳,以界蒙古",而不应视为民族隔离、军事警戒线或行政区划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7.
满族入关前,努尔哈赤在政权建设、社会发展的一些方面注意吸收汉文化,开创了"清因明制"的先河.皇太极执政后,继续推行其父吸收汉文化的政策,初步形成政治上推行"武功"与"文治"并举、文化上提倡儒学的治国思路,为入关后清朝实行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后期的汉文化对于清统治者来说,无异于一把利弊相形的双刃剑.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成为其民族崛起的催化剂;而其落后方面,如君主专制、纲常名教等,又使新兴的满族背上了沉重的封建主义的历史包袱.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现象由来已久,但一直缺乏规范的解释."政策市"实质上是相关制度和政策变动引致的市场系统风险的体现,根本上取决于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的方式本身.我们将"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描述为代理变量的随机过程,建立了其马尔可夫过程假说;再根据假说构造了股票定价和市盈率决定的随机Gordon模型,推导出我国股市强振荡性的几个命题.研究表明,"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方式必然引起"政策市",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应逐步采用连贯和平稳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以消除系统性的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预期变动和股市的强烈振荡.  相似文献   

9.
一 公元一六四四年,腐朽的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同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大举入关,随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大血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在这屠杀与反抗的搏斗中拉开了序幕。 在整个上层建筑的庞大肌体中,文艺是最敏感的一根神经。它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0.
"辫子问题"和清朝的建立与灭亡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军入关,以惨无人道的留辫运动建立了在全国的绝对权威,进一步使中国专制社会传统的泛政治文化的思维方式广泛传播.反清的政治集团和政治派别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辫子问题"上大做文章.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辫子问题"成了革命党人推进民主革命的有力武器.民初涉及全国的剪辫风暴,则成了辛亥革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追求个性解放、推进民主共和不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和清廷的留辫运动相比,民初剪辫风暴的最大特点是相对自由.这反映了历史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讨论,当社会主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时,便开始了,且一直没有中断.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高潮又在东西方经济学界引发了对"转轨"问题的热烈讨论,各种理论不断出现.西方经济学界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要搞市场经济,必须先搞私有化.针对这种观点,斯蒂格利茨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进行系统地反思和探视,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转轨"理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策多变"是发展的大忌.它对社会信用、投资环境、竞争格局和政局稳定等都有影响和危害,尤其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针对某些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政策多变"的表现、成因、危害与治理对策,同时也强调了党和政府政策的必要的调整变化与"政策多变"之间质的差别,以把握好政策的变化发展与相对稳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乡村全面振兴得益于政策的推动,但政策落实的关键在基层.目前,乡村振兴政策基层执行过程中存在选择性、表面化、敷衍式等"基层空转"现象.透过"精英俘获"理论视角,发现乡镇政府被动俘获、农村精英主动俘获与普通村民认同俘获是造成政策"空转"的内在原因.为此,应采取加强乡镇政府政策服务公信力、重塑农村精英的村级服务环境以及培育普...  相似文献   

14.
1948年 ,美国为适应冷战的需要而转变对日占领政策后 ,将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作为复兴日本经济的一个关键措施。为此 ,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期间 ,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日本入关。一方面 ,美国在国际上竭力与以英国为首的反对日本入关势力作斗争 ;另一方面 ,在国内千方百计克服国会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给政府造成的困难。虽然日本最终入关 ,但美国的政策并未完全获得成功 ,日本入关也给美国和美日经济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权分置"是乡村振兴视阈下宅基地改革的核心政策.从政策科学与工具视角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进行研究,在主体逻辑上可以深化政策识别传导功能,在实施逻辑上则有益于优化工具技术方案.从"目标—工具"视角分析19份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文本,结果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在工具运用层面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过溢、供给型政策...  相似文献   

16.
e-考据时代的新曹学研究:以曹振彦生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曹雪芹家族移居辽东的先祖当中,曹振彦最为人所知。曹振彦奠定了曹氏约百年的风光家业,唯先前对其生平事迹的论述仍有许多讹漏之处。透过数位数据库以及满文档案等,曹振彦所任教官、致政、旗鼓的位阶与职掌,其入关后的科名、历官以及所属佐领等事,均可获得较深入的看法。振彦与其父辈或在天启元年沈阳城破时被俘归旗成为包衣;初应隶正黄旗,后归新旗主多尔衮,十一年八月随多尔衮改旗而隶镶白旗。先后任教官、致政、旗鼓(长史)等职,顺治元年之前,或遭缘事革退。清朝入主中原之初,曹振彦举家迁往北京,于顺治三年受田顺天府宝坻县之西。稍后因考取八旗贡士而得以东山再起,七年获授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八年二月,因多尔衮被追论削爵,正白旗遂遭皇帝收归自领,曹家自此成为上三旗包衣;九年,升阳和府知府;十二年至十五年,历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卒年不详。曹家于清初崛起的历史图像,由此较为清晰而完备。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包括"宽"和"严"两个侧面.和谐社会建设决定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该立足于"宽".宽严相济的"严"是用来矫正"宽"和辅助"宽"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严打"政策以及西方的"两极化"的刑事政策,既有根本的区别又有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出现了几个为后人称道的"治世"、"盛世"时期,它们的产生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思想与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典型的"治世"、"盛世"时期,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当时制订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历代"治世"、"盛世"的成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析,以便为当前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危机状态下,各国政府经常通过政策制定与执行来进行危机控制与管理.议程设置作为政策制定的第一个阶段,对政策的出台具有重大影响,而在此阶段经常出现的"不决定"或"不决策"现象,往往导致危机处理政策的延误.危机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对于危机控制政策的出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高考移民"现象的政策学审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考移民"已经成为挑战我国高考政策公正性和社会正义信仰的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划分出当前"高考移民"的三大动向,围绕政策的利益选择与分配、高考政策主体、高考政策客体和高考政策环境等公共政策构成要素,阐释了目前"高考移民"现象的多元成因,警示"高考移民"现象导致的"社会公正"信仰危机,并提出了政策矫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