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殊(991—1O55),在人们心目中,历来只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大臣、花团锦簇的宰相,除了留下一部《珠玉词》,政治上毫无建树。其实,这位北宋前期的“太平宰相”不仅本人有一定政绩,更可贵的是在举贤荐能,提携后俊方面拔类超群,比历代名  相似文献   

2.
晏殊诗选注     
白塔诗①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矮不能齐。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公年五岁,题所居道傍白塔。”这是晏珠孩提时代写的一首言志诗,也是目前发现的晏珠最早的一首佚诗。不见录于《全宋诗·晏珠卷》。青松诗①矮矮青松倚曲栏,标姿无奈雪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擎天仰面难。①《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宋诗文》载:“韩把七岁,因家中负税被逮,见县公因命吟松,即应声云。”这是晏殊孩提时代写的又一首言志诗,也是一首佚诗,《全宋诗·晏殊卷》末录。忆越州①湖山杏渺不可状,登览幽求无所…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宋写祝寿词最多的词人,晏殊对祝寿词这种题材的创作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其祝寿词呈现出写作对象多元化、感情真挚而自然的特点。晏殊在祝寿词的用典方式及词牌等方面亦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的词选思想集中体现在编辑词选和评价词选两方面,这本身就成为其词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云韶集》、《词则》及拟选而未果的古今《二十九家词》,其词选思想在编选实践中逐渐成熟、清晰。通过评价历代词选,更可见出陈氏对历代词选较为完整的理论评价。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4):30-31
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幕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  相似文献   

6.
晏建怀 《社区》2013,(20):46-47
晏殊的身上闪耀着太多足以令欧阳修眼花缭乱的光环和艳羡不已的精彩。晏殊早慧,7岁能文,14岁时,与全国千余考生一起参加了殿试.“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成了少年进士和年龄最小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晏殊(公元991-1055年)北宋政治家、词人.字同叔,因卒后谥“元献”,后人称他为晏元献.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一说江西临川)人.七岁能文,文章瑰丽,尤工诗词,以情致胜.十四岁时被张知向以神童荐于朝廷.真宗命他与进士一千多人并试于廷中,他援笔一挥而就,真宗大为嘉赏,特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巾书门下平章手兼枢密使,成为一代名相.当时名  相似文献   

8.
晏殊的籍贯和出生地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古今学术著作为依据,说明晏殊籍贯为临川,这是毋庸置疑的定论。但是,晏殊的出生地究意在何处?除“临川说”之外,根据新发现的史料,特提出“新昌说”。  相似文献   

9.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工小今,大量写闺情,词风委婉。大晏是北宋初期的“太平宰相”,词中多反映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调和思想;小晏是落拓公子,词中多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抑郁之情,特别是以歌妓为题材的作品,使小晏词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令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晏殊家世中诸子的生卒年和晏殊第五子晏知止的改名情况,有关典籍、史料及论著均未详明。文章根据晏殊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沙河村《东南晏氏重修宗谱》及有关资料,对晏殊家世中这二个问题作出考述。  相似文献   

11.
对某种样式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论总结,总是要在此类作品的创作极度繁荣之后才能完成。理论总结的过程却是漫长的,它同创作实践一起开始,发展上却显示出不同步性:理论有时固然可以引导实践,但它本身也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得到修正、丰富与发展。文学史上好许多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关于创作理论却言之甚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创作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他们的作品本身就大致反映了他们的创作思想。作家各别的创作思想同他们的作品一起无疑成为理论总结的两大来源,他们在文体理论构建史中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晏殊就是…  相似文献   

12.
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意象和境界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寿词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文体,受到形式、内容和对象的限制,决定了其庸俗的一面。北宋词人晏殊有30余首寿词,虽不能避免寿词本身的局限性,但是晏殊以其极高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其寿词带有独特、创新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在寿妻词中流露的真挚情感,以乐景衬哀情,善用秋景作陪衬的写作手法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宋诗派别论》指出:“诗之有派别始于宋。欲论宋诗,不可不知其派别。盖一派有一派之方法,一派有一派之习尚,一派有一派之长短,一派有一派之宗主。”为什么呢?《宋诗派别论》又指出:“凡派别同者,其诗之方法同,习尚同,长短同,宗主同。”  相似文献   

15.
晏殊的诗学思想在北宋新旧诗风转换的时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它继承了前期昆派咏“颂声”的主张,反对诗歌反映严酷的现实,代表了后期昆体与诗文革新派最根本的分歧。晏殊在继承前期昆派咏富贵语的同时,以惟说“气象”代替满纸的金玉锦绣,推崇清丽闲雅的诗风。这是对昆派诗论的发展。在对前人优秀文学传统的学习上,他称赏韦应物、杜甫及韩愈、柳宗元,体现了后期昆体诗人开阔的视野。他注重诗句字词的锤炼与语言的表现力,对后代诗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修辞理论观照下,先理出晏殊诗词语言运用异同的具体表现,相同之处:如运用相同、相似的语句,频繁使用数词和寿字,设色异彩斑斓,巧妙化用典故;不同之处:如诗的语言对偶工整、贵气逼人,词的语言叠音悦耳、直白平易。然后从两种文体的特点、发展状况、作者本人的创作观及身份地位上来分析语言运用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词选》和《蓼园词选》是产生于同时代而且性质相近的两部词学批评著作。它们鼓吹大雅,推尊词体,在词的创作与批评中引进《风》、《骚》观念,提倡比兴寄托,显示出词学发展的新风貌。但二者并无传承关系,作者之间甚至互不相知。从客观上看,尽管《家园词选》包容了《词选》的优点,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缺失,但仍不如《词选》的影响大。本文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指出《寥园词选》的受到忽视一方面是由于取材于《草堂诗余》,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师弟授受。前者与特定时期的文学观念有关,后者与文学发展中的群体意识有关。从而以小见大,对文学史的某些问题做出了理解。  相似文献   

18.
选本之盛是清代词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清人将词选本作为体现自己词学思想的工具,对词坛风气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清代词学史上的词选大致有三种:宋人所选唐宋词选、新编历代词选、当代词选。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在清代词史上,几乎每一个流派的出现,每一种思潮的兴盛,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形态,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圣寿词这一角度,比较了晏殊和柳永二人在表现内容方面的异同,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写作动机方面探讨了二人圣寿词的情感倾向和目的,从而对这一历来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圣寿词作了一次简要的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20.
曼殊是北宋前期词坛的著名词人,有脸炙人口的《珠玉词》传世,确立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因而,历来研究晏珠词的甚多,而对曼殊散文的研究,问津者却很少。其实,曼殊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曾巩在《同叙传》中写他一生“文传天下”,欧阳修在给曼殊写的《神道碑铭》中也认为他“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可借,晏珠所写的大量的散文,流传至今的只有《全宋文·曼殊卷》中的53篇。所以,搜集晏珠流失的散文,乃是当前晏珠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最近,笔者到晏妹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原属临川县),查阅《东南晏氏重修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