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201O年湖北省高级人才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经济发展速度与目标,从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出发,对2001年~2010年湖北省高级人才需求总量与各产业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培养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北省经济发展速度与目标 ,从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出发 ,对 2 0 0 1年~ 2 0 1 0年湖北省高级人才需求总量与各产业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培养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是通过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来推动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在于: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经济发展,以生产力进步来加快经济发展,以生产关系改革推进经济发展,以制度创新激励经济发展,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牵引经济发展,以现代化为目标带动经济发展,以科技教育的进步助推经济发展,以发展战略的转型指引经济发展,以国家规划作用的发挥保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彭水县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据此确定1997—2000年彭水县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及产业发展重点,并就体制改革与政策保障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清代前期的经济布局,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迁移、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布、以及水道运输与城镇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汉口在华中地区的崛起,以及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作了探讨,论证了湖北省经济布局的特点及其继承性。阐明经济布局的历史阶段性,继承性及空间特点,可供当前湖北省经济建设,生产布局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1998年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在论述具有特色的1998年宏观调控政策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主要是:经济发展目标与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扩大内需战略与调整投资计划相配合;扩张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扩大投资需求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相结合;扩大内需与加强外贸工作力度相配合;扩大内需与增加供给、调整结构相配合。这种协调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创造了在“软着陆”实现后防止经济滑波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经济-能源-环境影响机理及协调机制研究是湖北省乃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结合前人对相关协调机制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情况,分析了目前湖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密切关系,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4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分析近10年湖北省区域差异总体水平变化特征和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同时建立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状况。得出湖北省中东部与西北、西南经济差异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区域经济差异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区域差异警戒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在推动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由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的现象,湖北省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目标.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建立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判法对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反思该省在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从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利用数 学模型,对湖北省外贸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导向,以促进湖北省外贸的 发展和湖北省经济规模的壮大。  相似文献   

11.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历史进程客观存在前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各自特色鲜明,但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部署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富强梦"这一历史进程之中,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在资源积累的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而改革开放前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都属于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二者之间的演进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三年来,我国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的同志们,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讨。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在省、市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武汉大学发起,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二十一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又一次“武汉市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市体制改革委员会,武汉市经济委员会,武汉市经济研究所,武汉市委党校,武汉市人民银行,武汉市旅游公司,湖北省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用翔实的数据分析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1998年到2007年十年间的发展规模,推证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大众化时代;用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客观数据,证实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列举1998年到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及生师比、我国及欧美、日本等国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用时间和扩招前后本专科的比例数字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扩招速度的数据比较等,说明扩招的规模和速度脱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指出高等教育扩招过于注重生源数量的增加和教育规模的扩大,致使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培养层次及科类专业结构不舍理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理顺体制,加大投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结构的现状分析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总量、车型、布局、技术性能等方面分析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的现状,在对比国内其他地区运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运力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总量、车型、布局、技术性能等方面分析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的现状,在对比国内其他地区运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运力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对1986年湖北省经济情况的分析 1、在原有运行轨道上,1986年创造了一个比较平稳的衔接点 1986年,湖北经济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发展的过程:由于1985年下半年国家开始采取的紧缩政策发生效力,加之基数较高,工业增长速度在1986年初出现“滑坡”现象,二月份到达谷底,当月增长率只有1.8%;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方面也由于出现大面积的持续干旱而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此,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回升,从下半年开始,工业增长率逐月提高,全年增长率达到9.7%,省委提出的“保八争九”目标得以实现。农业方面,从下半年开始,形势也日益好转,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2100年的中国     
2100年的中国陈锡康到2100年,我们中华民族将以怎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将展示出怎样的绚丽与辉煌?最近,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完成了第4号国情研究报告,对中国走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基本发展战略作了深层次...  相似文献   

18.
依据湖北省2005—2013年物流业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基于DEA模型和SE-DEA模型,对湖北省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物流业近9年来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在0.9以上,说明湖北省物流业效率较高;2)湖北省部分年份物流业总效率小于1,主要是因为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3)湖北省物流业超效率值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的超效率排名第一。4)影响湖北省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管理水平和专业人才等,可通过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等方式继续提升湖北物流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三年来,我国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的同志们,对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讨。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在省,市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武汉大学发起,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二十一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又一次“武汉市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按照2003年国家《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和2001年湖北省第二次单位普查数据,以从业人员标准划分,2001年湖北省具有企业法人单位69189个,其中中小企业68884家,占99%;以年销售收入标准划分,2001年年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的企业68258家,占企业总数的98.7%;以企业增加值划分,2001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约2066.47亿元,占全省GDP的65%[1]。就全国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