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胜利 《南方论刊》2013,(7):102-103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昆丁从小的时候到他在北方哈佛自杀的成长来看,其间经历了许多康普生家族没落的事件和妹妹凯蒂的堕落。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昆丁自杀的暗恐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2.
一 和威廉·福克纳所创造的那套“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的其他小说一样,《喧哗与骚动》也是讲述发生在这个虚构的县上的故事,一个使福克纳深为感动、“总是撇不开、忘不了”的故事。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种植园主旧世家衰败没落的悲剧性命运,生动地展示了蓄奴制旧南方土崩瓦解的悲剧性结局。 小说的主人公康普生家,是居住在约克纳帕塌法县首府杰弗生镇上的一户名门望族。他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作品中的时间代表了传统与历史文化,福克纳写人物困在时间——也就是历史文化之中而不能自拔所引起的人生悲剧。《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代表人物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因南方妇道而受害且堕落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爱憎分明、善恶是非的思想感情。他鞭鞑、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喧哗与骚动》是他第一部成熟作品。他的作品成为了一种标准,一种洞察美国南方的特性、种族关系以及南方古老贵族世家的家庭关系等困惑问题的标准。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运用了多角叙事技巧,在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家族的没落衰亡来表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兴衰,这不是福克纳的首创,更不是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喧哗与骚动》这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引起人们注目的是福克纳运用独特的叙事和心理表现手法。人们普遍认为福克纳“尝试各种多角度的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他还运用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作品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同时引人入胜。”①二十世纪的小说批评,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小说中的叙事因素的重视.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分析小说的经典之作”的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对区分故…  相似文献   

7.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写作技巧方面达到创新。通过多重视角的转换,时间、空间的叙述跳跃以及控制语言流动的速度展示出意识流动的复合效果,使读者重建时空顺序,增强了参与度和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平 《理论界》2004,(5):281-281
“南方”在美国文学中不仅仅关涉地缘,而且指蓄奴庄园长期以来培植而成的一种文化,一种优雅、陈腐颇具封建意味的文化;它与北方现代工业文化背道而驰,或者说,这是注定被现代工业拖入理性轨道的一种现实模式。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你所听到的还有凄怨哀伤的挽歌。粗野的福克纳却注重那些将逝的原始与纯朴,并将其深置于人性的底层,试图跨越现代理性,走向对基督的膜拜。福克纳祈祷的是人性之光的闪烁。《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投诸感情最多的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福克纳抛开种族偏见的思想,对其极力歌颂,这个黑人女性的原型是福克纳幼年…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书中打破了传统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通过对时间的巧妙处理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时间、心理时间以及叙述者对时钟时间的情感倾向三个方面展现了福克纳对时间的非凡的驾驭能力和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时间的处理成为其表现内容、展示主题的主要手段。它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曾经在 1 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 ,也是其花的心血最多、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被分成四部分 ,分别为班吉篇、昆丁篇、杰生篇和迪尔西篇 ,即从这四个人的角度叙述了汤普森家 1 8年的历史。凯蒂虽然在书中没有专门的篇章 ,但是书中人物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她展开的。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 ,他是一个先天的白痴 ,但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虽然我们发现由于福克纳在这一篇里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使得人们很难读懂他所叙述的那一篇 ,但是福克…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文丛”中最经典的作品,而《喧哗与骚动》则是美国作家福克纳最喜爱和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在性别观上的异同。从共同点来说,两人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非常鲜活而生动,具有光辉和灰暗两种不同形象,符合正常女性的类别。从不同点来说。哈代的性别观流于消极,因此他塑造的女性在命运和男权社会这两座大山面前抬不起头,而福克纳的性别观则相对积极,体现了他朴素的实现公正、男女平等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小说中的俄底浦斯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主要人物昆丁和凯蒂兄妹之间所发生的畸恋及其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从中解读潜藏在他们身上的俄底浦斯情结,并探讨这种俄底浦斯情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以班吉为叙述人是对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实验.白痴视角的选择,使作品中的意识流描写更为客观化,并造成一种陌生化效果.作为被排斥的边缘人,班吉的叙述是一种倾诉,本质上是一种对爱的吁求.它不仅试图表达南方人郁积的情感,还体现出福克纳对人类普遍境遇的思考.班吉形象对福克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选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喧嚣与骚动》以四个对位的世界成功地揭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奴隶制全面崩溃与瓦解的过程。作者巧妙地采用了各种只有不同特点与功能的叙述手法,来表现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印象与意识。小说独特的“对位式结构”使四个部分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折射出一幅南方庄园主阶级没落与衰败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高老头》叙事艺术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尔扎克与福克纳,他们有思想意识上的相似与不同,更有艺术氛围上的相似与不同。本篇主要通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揭示他们艺术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借以探讨福克纳在巴尔扎克基础上存在着一种历史性的超越,从而让人们领悟到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人类艺术经历了一次可喜的进步。我们之所以在他们辉煌的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较好地实现了“将传统融于现代,借西洋揉入中国”的艺术追求。小说在叙述体态、叙述结构、人物塑造、审美意义等层面上与中外文学都存在着对话性。对话是解构与建构同时进行的过程,小说作品是“众声喧哗”的场域。  相似文献   

19.
小说总是以情节取胜。情节又是媒介。它展示矛盾的发展,逐渐逼近人物形象,进而获得亢奋的审美情绪。《喧哗与骚动》作为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其人物心理活动不再是攀附在情节上的枝蔓。它一方面充当独立的表现对象,另一方面,意识在流动中把内心世界展露的同时,又将自己定格为作品的某种结构。作者多角度叙述,几条意识流互相映衬对照,多侧面、立体地突出了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末,广西文坛似乎应验了老康德的“二律背反”:一方面,全区性评奖沸沸扬扬,最高“铜鼓奖”,首届“青年奖”,首届“壮族奖”相继颁发,文坛呈现歌舞升平、繁花似锦的景象;另方面,以几个青年“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勇力为先导,忧文忧民之士面对广西九年与全国“大奖”无缘的事实,愤世疾俗,痛定思痛,拒腕反思,颇有“凄凄、惨惨、戚戚”之感。“评奖”、“议奖”的热风,给人带来惊喜,也注入困惑。或者更确切地说,借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名著——《喧哗与骚动》。不管怎么说,这总比封闭、沉寂,此一潭死水好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