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01,(10):54-58
英语世界里的“一夜倾情”(One night stand)是指一夜肉体交锋.无关金钱和感情.因此.从理论上说无关法律和道德。通过网上结识进而网下“一夜倾情”.或者更准确地说“一夜倾性”.正在成为中国都市尤其是放弃主流性谨德观念者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另类生活状态会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吗?它对国人性观念以至道德观念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是积极的或者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同成 《中外书摘》2006,(11):22-24
本文作者在“文革”期间曾在中国驻苏联使馆工作、亲历、亲闻了发生在当时特定历史、特定环境下的事件,今天读来恍若隔世、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3.
梁井国 《职业》2016,(12):23-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弊端明显,社会各界积极呼吁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3+4”直通本科应时而生,虽处于试点阶段,却好评不断。这种教育模式真正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枷锁,落实了全面发展的理念。本文以承德技师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了“3+4”直通本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01,(10):54-55
英语世界里的“一夜倾情”(one night stand)是指一夜肉体交锋,无关金钱和感情,因此,从理论上说无关法律和道德。通过网上结识进而网下”一夜倾情”,或者更准确地说“一夜倾性”,正在成为中国都市尤其是放弃主流性道德观念者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另类生活状态会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吗?它对国人性观念以至道德观念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是积极的或者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陆民 《职业时空》2009,5(2):151-152
传统的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高中阶段教育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和为社会提供优秀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通过构建普职互通及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办学模式,在推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两种不同类别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意愿,以及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卞迁 《老年世界》2014,(16):13-13
“小人物,大历史”的说法,放在王百得身上再恰当不过。说是小人物,他出身农民,后来成为炼钢工人;说是大历史,他后来在文革中鬼使神差地当选为了中共“九大”、“十大”中央委员,而且得票与毛泽东一样一全票当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企业品牌危机事件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对企业形象及产品的价值评判。2007年的西门子贿赂丑闻;森马广告风波;家乐福群殴、踩踏事件;品客、乐事、依云遭遇“标准门”;2008年尽人皆知的三鹿毒奶粉;东航“返航门”;平安高管“年薪门”;可口可乐“广告门”均成为危机事件的主角。无论危机源起何处,一旦发生,就会使企业内、外部产生恐惧和怀疑,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应变能力提出挑战。随着企业危机事件发生率的上升,危机公关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常识,也能够让他们从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事迹中受到启发,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勇 《社会学》2006,(2):32-35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婚内单身”的现象,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做“周末夫妻”或者是“SOLO男女”。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已经结婚登记在册,同城相处却各有住所,大部分时间分开生活,定期相聚并一起活动,维持一种类似单身但又似乎处于恋爱中的生活状态。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分居两处,各自工作生活,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才住在一起,共同休闲娱乐。这种“婚内单身”的新型婚姻家庭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个人归属需要发生变化的一种结果,为人类社会已经非常丰富多彩的婚姻家庭模式又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读《回首“文革”——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一书,想到两句话,一句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再一句是:“忘却过去,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未来。”这两句话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在我的理解上,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特别是翻阅《回首“文革”》一书之后。先说第一句。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不同的是淡忘的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是有意还是无意淡忘罢了。但是,有些事情,特别是重大社会性悲剧事件人们不能忘记,不忘记正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刘宁 《现代交际》2011,(5):213-213
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想和不同人生价值观冲击和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之风。学校可以说是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科学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加强高校的诚信建设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不论是对其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长足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学校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是:转变办学观念,建设诚信学校;强化管理机制,建设诚信的制度保障体系;优化教育环境,建设诚信的立体的工作网络;营造文化氛围,建设诚信的校风学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2005年和2020年两档代表性选秀节目中的中性化女性冠军李宇春和刘雨昕的形象对比,剖析偶像形象变化与社会、媒体、粉丝的关系。李宇春作为第一个选秀高峰时期的女性中性偶像代表,强调对女性身体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刘雨昕则展示出第二个选秀高峰时期审美的多样性和性别的灵活性。偶像形象作为一种文本,是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到经济高速发展两个不同社会阶段的产物,从单一的反抗到多元审美的重塑,折射出社会审美需求的变化;媒体深谙这种变化,将偶像形象作为一种“生产性文本”进行构建,以获取最大范围的粉丝和流量;不同粉丝群体对其进行不同的意义解读并促进意义的传播。从“阳刚之气”到“雌雄莫辨”,女性中性偶像形象的变迁植根于社会变迁的土壤中,并由媒体和粉丝共同书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机会—流动论的视角,并用来解释不同的社会行动者面对劳动力市场转型过程中机会结构变迁时的反应,以及不同的流动过程如何影响社会分层秩序的改变。作者利用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检验了中国城市和农村中的劳动力进入自雇业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不同的改革阶段是如何变化的,关注的重点是干部如何应对新的市场机会。对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改革初期,教育和干部身份在城市中阻碍了人们成为自雇业者,但是在农村中却并非如此。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城市干部越来越可能成为自雇业者,也只有那些在改革的晚些阶段成为自雇者的人能享有较高的收入优势。本文的结论部分指出,在研究后社会主义转型经济中各个社会群体的优势/劣势的变化时,我们应该将劳动者如何获得社会位置/群体身份的流动过程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15.
宗明建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学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10,(10):25-26
从2006年开始,“80后”已从适婚到达婚育的阶段,“2+4”的家庭模式已经到来,也就是一对夫妻要同时供养4位老人。这种现实使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受到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17.
王赟 《现代妇女》2013,(10):137-137
本文将我国危机事件的对外传播分为三个时期,总结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以此勾勒我国危机事件对外传播的“国家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必然要求建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历史经过对“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能力依赖”的阶段。可以说,21世纪初的教育基点,应该是人的素质和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以人的综合素质为内在基础的“能力教育”,包括思维能力、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凡是亲身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当时流行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八个样板戏差不多构成了全国八亿人的主要精神粮食。由于不断地重复播放,人们对这些样板戏的唱词已经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了。有趣的是,在“文革”结束后,这些样板戏的片断仍然以各种方式被演出、播放或模仿,它们甚至成了卡拉OK中的保留节目。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经历过“文革”的不同世代的普遍的怀旧心理。然而,这种怀旧心理表明,在普遍崇尚文化多样化状态的当代中国社会中,样板戏在总体上已经成了历史的遗迹,不管它们的牧师如何祷告,它…  相似文献   

20.
在“文革”的诸多动因之中,巫术文化的作用极少为人们注意,但实际上,两者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在于:1.抄家、揪斗、大批判、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亿万人动手在各种图文的字缝里搜觅“反动标语”等等“破旧立新”的狂潮,其手段多是最古老的巫术方法;2.“文革”不仅在无数具体行为方式上向巫术文化“返祖”,而且在宇宙模式、思维逻辑等更深刻得多的层面上,与巫术文化高度契合;3.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原因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某些时候积极利用巫术文化,因此造成了周期性的“举国若狂”。而近代以来外来文化空前猛烈的冲击,也刺激了中国本土巫术文化自卫机制的爆发。巫术文化的这种对内和对外的文化功能,都对“文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