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符夏鹭 《学术交流》2007,(3):153-155
有岛武郎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一个女人》是根据女主人公早月叶子的原型、日本诗人国木田独步的前妻佐佐诚信子的遭遇构思而成的。有岛通过叶子这一形象,反映出一代日本女性的喜怒哀乐,并对那些遭受不幸的女性,寄予了无限同情及深切的关注。同时,对酿成女性悲剧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鞭挞。有岛无论在题材构思上,还是在创作过程中,均受到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和启发,并加以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有岛似乎更加强调了主人公叶子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而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在近代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有岛武郎的《宣言》,是受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的著名书信体小说。本文从作家精神结构与作品的关系来阐述《宣言》宣扬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文学意义,及其对日本大正时代书信体小说诞生发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个女人》是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 ,即在文坛引起轰动 ,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崛起的一座人众仰望的奇峰”。  这是一部杰出的心理小说 ,作者的目光始终对准主人公叶子的内心世界 ,对其心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剖析 ,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成为小说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一个女人》的心理描写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心理描写大师托尔斯泰的影响。有岛是在 190 3年开始接触托翁作品的 ,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宏达恣肆的创作天才深表叹赏。 190 7年 ,有岛读完《安娜·卡…  相似文献   

4.
有岛武郎是鲁迅推崇的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小说和文论对鲁迅产生过影响。本文针对有岛和鲁迅笔下反封建、争自我的女性形象,以及人物悲剧的个性原因与社会原因,从“渊源学”和主题学的角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有岛武郎的《生活与文学》刘立善刘鹤岩有岛武郎(下称有岛)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觉醒了的资产阶级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坛产生过强烈而广泛的积极影响。①。基于有岛深邃的文学思想和恒久的艺术特色,目前,日本学者对有岛文学之研究,正朝纵深开掘。最近...  相似文献   

6.
有岛武郎 (1878~ 192 3)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作品大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对社会弱者的人道同情。有岛的文学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 ,深得鲁迅的激赏 ,评价有岛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作家中一个觉醒者。1有岛的文学作品和思想 ,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样一位与中国现代文学深有关联的日本作家及作品进行探索 ,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讲 ,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就有岛的处女作《除锈工》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试做论述。一  有岛的带有明治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的小说《除锈…  相似文献   

7.
明治时代末期浪漫主义歌人与诗人石川啄木(1886-1912),颇具国际化眼光.他不迷信权威,对托尔斯泰的作品并非一味赞赏,而是立足客观立场,明确承认受到了托尔斯泰的某些积极影响,同时,对托尔斯泰主张靠宗教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示批判.托尔斯泰本着基督教博爱主义精神来反对战争,强烈批判与宗教对立的科学.对此,啄木并不赞同.批判“科学”,一切问题全靠“宗教”来解决,托尔斯泰的这个一主张发表后,在日本人中间产生了疑问.啄木批判托尔斯泰,焦点对准的是他的宗教感情.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9日,对中国“五四”新文学产生过积极影响的日本白桦派主将、人道主义作家有岛武郎殂落90周年。他的文学生涯富有传奇色彩。有岛武郎结束美国留学生涯后,回国途中顺便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欧洲艺术考察。第一站是意大利。意大利之行给有岛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后来,他写出了精彩游记《旅行的心》,详细抒发了自己对意大利艺术的感佩。藉此,有岛对西方美术中生生不息的灵魂,有了生动而鲜烈的实质性感悟,并将其溶融于自己的艺术精神之中,大大充实了有岛气质中纯真而儒雅的艺术信息含量。他将西方油画的艺术手法活用到文学创作领域,构成了白桦派作家中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白桦派虓将有岛武郎代表作《生出的烦恼》的主人公木本,原型是木田金次郎。灵魂高雅纯粹优秀的主人公,为谋稻粱,成年累月出没惊涛骇浪,从事繁重渔业劳动,却酷爱美术,勇于挑战现实与理想的葛藤烦恼,不坠当画家青云之志。爱才如命的有岛,俨如独具慧眼的伯乐,发现了这株个性鲜明的艺术嘉苗,并为艺术家的诞生唱赞歌。有岛口惠实至,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扶助主人公,主人公在内力与外力激励下,百折不挠,心坚石穿,终成德艺双馨画家。有岛卓越的伯乐精神与朴质的人道主义情怀,形诸笔墨,跃然纸上,洋溢真诚善美的人格光辉。  相似文献   

10.
魏育邻 《日本学刊》2006,(3):141-150
日本文化民族主义可溯源至本居宣长。他的“真心之道”基于不辨是非、不分善恶的“主情主义”,他关于“神”的话语建立在对“理”和“善”的否定之上。这些都成为日本保守势力自我辩解、自我免罪的依据,并深深毒害日本民众,成为狭隘民族主义的精神养分,并一直延续至今日的“靖国辩解话语”。  相似文献   

11.
洪仁善  尚侠 《日本学刊》2007,(4):130-137
明治时期日本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字改革风潮。知识界在废除汉字、削减汉字的前提下达成共识,假名表记说、罗马字表记说、简略英语表记说、神代文字采用说等推波助澜,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风潮绵延近半个世纪,结果仅限制了汉字的使用数量,日语的表记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作人道主义的理解,在当下的学术界和政治生活(意识形态)领域还颇有市场。尽管这种理解有其现实必然性和必要性,但人道主义的理解方式在总体上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有限的、确定的意义上可以承认人道主义的合理思想,但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只能降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模糊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王凯 《青岛画报》2022,(1):78-81
说到骑士,我们第一时间会勾勒出一个威严挺拔、帅气英俊的汉子形象,身着铠甲,手持利剑,骑着骏马驰骋疆场……然而,这次我们要用镜头呈现的是一位温情脉脉的女骑士——刘盼盼. 看似柔弱的刘盼盼,已经是青岛德瑞马术俱乐部的元老级骑手了,1991年出生的她,来此已有5年之久,经过层层选拔,她已是省队第二梯队的运动员.原本自己创业打...  相似文献   

14.
海清,是<双面胶>里泼辣的丽娟、<蜗居>里节俭的海萍、<王贵与安娜>里娇纵的安娜、<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善良的毛豆豆,如今继<梅花档案>和<追捕>后,海清在热映的<黎明之前>中第三次参演谍战戏,在剧中扮演了潜伏在林永健身边的地下党顾晔佳.  相似文献   

15.
近代妇女报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引婷 《浙江学刊》2003,(2):200-203
自戊戌维新中国第一份《女学报》问世,经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妇女报刊的创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了高潮。这些报刊不仅在近代妇女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妇女自身的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近代妇女报刊对妇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第100个三八妇女节这天,82岁的奥斯卡送来一份厚礼,首次把最佳导演"小金人"颁给了一位女性,而败给她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曾经抛弃她的前夫.于是,今年的奥斯卡自编自导了这样一部励志、情感大戏:曾经的恩爱夫妻,如今"华山论剑";巾帼不让须眉,挥剑决胜天下!  相似文献   

17.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企图在更为广阔和统一的思想语境里对话性地诠释巴赫金思想的精髓。多样性的巴赫金思想并非散沙一盘,对话理论及其人文精神是它的精髓。巴赫金终生徜徉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诗学各人文学科领域,而其中心工作就是建构自身的对话理论,他以之贯串于所有的人文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中,而人文精神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对话理论在其根底上是关于人的理论,是巴赫金终生为人而斗争的理论结晶,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它以人为对象,关心人的主体建构,关心人的存在和命运,关心人的平等和自由。就诗学来说,巴赫金的杰出之处在于,在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文化语境里,他既能以复调小说理论这种对话理论的变体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形式,又能在这种形式的阐释里以自己的人文精神深刻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essay uses memoir to discuss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ongoing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with an idealized teacher laid a foundation to observ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in a reflective stance influenced by Freud's theories. This beginning personal worldview evolved, through decades of intentional study and clinical training, into a consolidated psychoanalytically informed theory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The two previousessays by Maureen Fries and Shirley Marchalonis are further elaborated on by Caroline Eckhardt in her analysis of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edieval images o f women-that of mediator. This image of women has a long and complex history and remains with us today, as evidenced in Marina Warner's Alone of All Her Sex. The link between the image of the Virgin Mary as mediatrix and women in medieval romances is a strong one, and, as Eckhardtpoints out, mayprovide us with a reasonable hypothesis of audience taste and response to the romances. If women comprised a goodly proportion of the audience, and it is likely that they did, the image of women presented to them affirmed the life-nurturing functions in a heightened fashion; at the same timeit maintained the established and accep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role of intercessor, women might act, but within carefully accepted lim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