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总体化的人学辩证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最著名的哲学理念,莫过于他的新人学。这是一种建立在生成性个人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辩证法,即在承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现实的前提下,凸现个人超越既定存在的谋划。萨特的人学辩证法拒斥自然辩证法和现成性的总体性,而将历史总体化与个人存在的关系视为历史哲学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萨特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首先是萨特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重大思想转向,即有保留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以萨特自己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共同改变了他的思想语境;其次,他又明确反对斯大林式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甚至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处存在着人学空场,而他的存在主义则是寄生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边缘,却又补充其人学缺失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萨特所建构的生成的、历史的人学辩证法以个体积极的自由实践为开端,描绘了实践个体—群—集团的历史人学的三个阶段。群是众多个体由外在无机自然物决定形成的惰性存在方式,是众多个体的无能集合。作为群的否定形式的集团,在从聚合群队、誓愿团体、组织团队、制度集团的演变过程中,也从积极的共同实践堕落为否定个人自由实践的外在惰性集体。自由个体实践不仅经受外在自然定形物的奴役,也在各种人群共同体中遭受这些社会定形物的奴役。萨特的历史人学辩证法注定是一种悲观消极的社会历史观,成为个体被奴役的历史现实的悲观图景描述。 相似文献
5.
萨特“人学空场”的基本含义是:以苏联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采用抽象的教条主义的方法,忘记了具体的、实在的人,把人吞没在抽象的观念中.萨特认为,其根源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主张用存在主义方法补充马克思主义.这意味着萨特这一时期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转变,其理论实质是历史的辩证法.这一理论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存在主义方法也存在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7.
<辩证理性批判>是萨特力图整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也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萨特通过反思传统哲学和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认为这种整合既合乎存在主义的要求,也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总体化与中介、前进与逆溯法构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主要方法.也正是通过这种新的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历史主义化了,而马克思主义则被存在主义化了.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11.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和哲学家,萨特是20世纪最富争议、对现实生活影响和渗透面也最为宽泛的人,在这点上,萨特不愧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在他自我指认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萨特遭到的误解可能亦是最深的.纵观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进程,我们迄今尚未寻得与萨特相契合的能够盖棺定论的理论牌位,个中的主要症结,恰在于后人对萨特那个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辩证理性批判》的严重误认. 相似文献
12.
萨特"批判的辩证法"关于人与人"交互关系"的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的辩证法"是萨特在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关于实践集合体的理论>中对他所主张的辩证法理论的称呼.关于总体化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交互关系问题的理论,是"批判的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化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规律的形式描述和对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的可能性和可知性基础的论述.这些描述和论述,一方面包含着一定积极的辩证思维的合理探索,表现出后期萨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其明显的理论局限性.而其中在有关问题上提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错误批评,则彰显出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3.
14.
萨特的<辨证理性批判>(以下简为<批判>)认为,只要哲学存在,它就是实践或社会运动的表达,而非抽象的科学的影子.在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中,萨特继承了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要求为在第二国际和苏联那里被知识化、官僚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重新"恢复人",使理论重新走向实践和行动.为此,<批判>将个人实践作为基础和出发点揭示了整个社会实践的结构和功能.相应的,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努力恢复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而阿多诺则倡导否定的辩证法,不遗余力地对总体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二者处于直接的理论对立之中,而这种对立的背后却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化要求发展变化了的批判理论,因此,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实质上是对传统革命路线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深受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影响,但不满其乌托邦色彩.他认为交往理性是重建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有效工具,是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他广泛吸取了精神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社会学等思想资源来构筑自己的交往理性总体,试图将总体建构成一个经验的概念.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总体理论最终依然无法企及人类自由的终极价值,它只是一个调整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王振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5)
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从个人实践开始中经群而终于集团的论述是否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白”完成了“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制作呢?文章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白”并不存在,而是萨特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找到了创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工具”——人。当萨特把脱离生产和生产方式的个人实践的主观因素当作历史发展的绝对基础时,则注定他存在主义“制作”的失败。但萨特在确定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后,提出具体研究社会状态和社会中的各种层次(个人——群——集团)的相互作用的要求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文学:总体化的概念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是依托“近代”这一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历史概念而形成的一段文学史,就其整体的文学属性而言,近代文学并不存在一种区别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而相对独立的异质元素,其总体特征表现为对古代文学的复归。因此,近代文学并不具备文学史分期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它只是一个传统史学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概念乌托邦。 相似文献
19.
列斐伏尔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一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典文献,但一直以来,其独特性并未得到系统阐发。实际上,为了摆脱斯大林物质自然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模式,列斐伏尔先是根据列宁思想深刻地重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德国古典认识论辩证法基础,继而深入挖掘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认识论,突出并深化了以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为拱心石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内涵,在其中也深入探讨了今天学界热烈讨论的价值形式辩证法这个经典难题。但由于他坚持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异化批判逻辑,而最终走向一种突破认识论逻辑桎梏的浪漫的艺术生活辩证想象,使辩证唯物主义具有一种超越社会历史认识论的生存本体论意义,这也构成近来西方出现的“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在今天重读《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旧文”“个案”,旨在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并非一致地或者简单地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开启了多样的、深入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路径。 相似文献
20.
苏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889-891
以一个全新视角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解读,旨在挖掘物化意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最终形成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层面上具有鲜明一致性”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