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假借是文字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处于文字由以形表义到以音表义的过渡阶段。文章以纳西东巴文假借字为例,对其数量、特点及发展趋势作出了具体研究,认为东巴文中假借字与被借字的关系已经逐步稳定下来,出现了固定地借用某字的倾向。东巴文假借字大致沿着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成为形声字,二是发展成为表音文字。  相似文献   

2.
纳西东巴文本有其字假借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有其字的假借 ,一般认为是仓促之间写了别字 ,但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东巴文本有其字的假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别音义、避重复、求新奇、不规范、仿古。这对研究其他文字本有其字假借字的产生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字中存在双声符,东巴文也有类似现象。东巴文双声符有表示多音节词中的部分音节和表示单音节语素两种形式。双声符音符在用字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理据。从双声符的形成途径看,有假借符号上附加音符、双声符形声字的意符脱落和假借注音式形声字三种情况。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双声符会朝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凝固为一个字,二是其中一个音符脱落。由于所发现的双声符均为东巴文发展下游鲁甸经书用字,其形成的原因是使表音表义更加明确和东巴求新奇故意改造记录形式,说明东巴文双声符是文字意音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研究对汉字等意音文字同类现象的深入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纳西东巴文假借中存在"截取式假借"的现象——截取双音节东巴文的某一个音节用于假借。截取式假借可以按所取音节的位置分为前截式和后截式;按截取后是否独立表意分为截取后表单音词和截取后表多音词的一个音节。截取式假借是东巴文中特殊的用字现象,其研究对于其他文字同类现象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汝卡东巴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汝卡支系的东巴经、东巴文较有特色,但学界公布的材料少,至今只见李霖灿、和志武先生搜集的123个汝卡字。受材料所限,相关研究也较少。笔者在五次田野调查、翻译了《送魂路线经》等九本汝卡东巴经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经书用字研究。发现汝卡东巴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借形几种结构的字都具备,象形字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形声字较少。有的汝卡东巴文还保留着最初的造字理据,也有一些与一般东巴文造字理据不同,还有一些比一般东巴文更简化。  相似文献   

6.
《广韵》“只读”中的假借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无字假借和音近而通的一些规律.无字假借包括专名借用和一般借用两种情况,其结果都改变了该借字的音读.这是“又读”形成的原因之一.音近而通与先秦古籍中的音近通假也有所不同,前者往往已经取利约定俗成的地位.而后者只是临时的借用,一般不会构成“又读”.  相似文献   

7.
通假五论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清人戴东原说:“六经字多假借。”近代学者钱玄同亦云:“周秦诸子、史记、汉书、汉碑等等,触目都是假借字。”可见,古籍韵整理与训释,是不能撇开通假字的。清代学者朱骏声还曾认为:“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说明认识通假,更  相似文献   

8.
假借是一种以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与这些字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的意义的用字现象。通过对1 761组假借字的上古音分析,可以发现:音近假借字表假借义的音与表本义的音大多符合王力先生提出的上古音声母与韵部变转规则,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相似文献   

9.
[摘要]东巴文藏语音字是中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区语言接触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对东巴文藏语音字的范围、类型、语音特征等作了分析研究,认为藏语音字主要用来表属相、记数字、东巴教专用词读音标注、藏语音读文献标音字、形声字声符等;类型可分为有标志藏语音字和无标志藏语音字两类,读音基本保留康方言香格里拉藏语土语读音特征,声调已纳西语化。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中的东巴文藏语音字是东巴教长期受到藏族本教、佛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05组异体字结构类型的系统分析,发现每一组的各异体之间的结构类型有的完全相同,有的则存在着一些差异.通过对东巴文同字异体之间结构类型组合情况的微观调查,可以得出一些文字学意义上的宏观结论,从而进一步促进东巴文异体字本体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古代汉语文字教学中的疑点 ,该文认为许慎所论“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假借为造字之法而非用字之法。从教学实践出发 ,兼及主要学者学派的观点 ,该文将“假借”概念分为广义假借与狭义假借。词义引申而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应看作广义假借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造字假借应看作狭义假借。它是古今字产生的基础之一 ,是表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桥梁 ,在汉字发展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换读”这一文字训诂现象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的诗歌里,它弥补了当时语言文字不够丰富的缺陷,是古人注音释义的方法之一,同时又是不同方言分化的结果。本文就它的产生、前人对它的研究以及它与同义词、同源词,本字和假借字之间的关系几个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东巴经跋语是东巴在抄写完经书后,即兴写的一段话。跋语的内容大多是抄写人的名字、年龄、居住地、抄写时间、经书来源、抄写经过及抄写人的祈愿和祝福等。由于跋语是记事性的,一般为逐词逐字记录,并且所涉及的人名、地名比较多,而这些字大多使用了假借字,因此,跋语中的假借字使用情况与一般东巴经就有所不同,文章对数则东巴经跋语中的假借字进行研究,认为跋语中的假借字比例最高可达90%以上,一般在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4.
论外来语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汉语里大量涌入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的现状,回顾外来语进入汉语的历史,对外来语的应用范围、借用方法和原因以及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作一分析与思考,并指出汉语的独特性及悠久历史是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总是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与外来文化接触,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要在这种文化接触中受到影响,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彼此借用对方的一些词语,这种词语借用现象就是一种广泛的语言—文化现象。语言中的词语借用是制度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交流、心理文化交流等的记录,我们可以从词语的借用中看到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俄语中形成了一种英语借词热。英语借词热引起了俄罗斯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和讨论。本文从英语借词的类型入手 ,讨论了英语借词引入的合理性 ,必然性和适当性的原则。语言是一个自动净化的系统 ,会自行淘汰多余的 ,不需要的词汇。随着俄罗斯社会的稳定 ,英语借词热也会降温。对英语借词冷静地分析对待 ,对这些词的吸收也会逐步走向自然。  相似文献   

17.
上古汉语中词义的演变往往表现在文字上的假借和分化,西周金文动词字与词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假借关系、同源关系和异体关系。对西周金文动词用字中孳乳和分化现象的考索,既是对西周语言中字与词关系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上古汉语动词词义演变脉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上古汉语中词义的演变往往表现在文字上的假借和分化,西周金文动词字与词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假借关系、同源关系和异体关系。对西周金文动词用字中孳乳和分化现象的考索,既是对西周语言中字与词关系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上古汉语动词词义演变脉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王力先生一方面在《同源字典》中提出"通假字不是同源字,因为它们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即凡通假字双方其意义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另一方面又在其《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将许许多多通假字同时列为同源字,前后相反。从汉代至清代对通假字的注释一般不将其意义相通相关者排除在外,这是已经形成的否定不了的历史传统,所谓"不相通不相关"论不但不符合通假字产生的历史事实,而且更是难以推行的,应当承认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