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技术政治霸权的进程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政治霸权,历经一个从物质生产领域到精神生产领域、再到上层政治领域取得话语霸权的过程.科技政治化是科技异化的一个怪胎.科学技术政治化破坏了科技与政治的独立性,扭曲了科学技术的本性,导致科技、政治、经济职能混淆,影响科技、经济、政治的正常发展.科技政治化颠倒人与工具的关系,最终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科学技术工作者往往只注重科学技术的客观公共性,因而科学技术被看成仅仅是价值中立的,进而科学技术就会被仅仅当成一种谋取物质利益和提升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能力的工具.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深度的科学技术化,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及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下降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无人幸免.由于无人幸免,因而也是一种公共性,只不过是负的公共性或坏的公共性.为了消解坏的公共性,就需建构一种好的公共性,即人本性公共性,这种人本性公共性就是科学技术的应有约束.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与全球性问题的复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科学技术与全球性问题之间的关系类型 ,解释了这些关系模式的形成方式及其划分的理由 ,最后对科学技术所起作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指出科学技术本身的运行机制存在某些问题 ,科学技术价值中立观念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 ;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 ,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 ,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 ,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5.
韩国自 60年代以来 ,为了推进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 ,培养一些必须的科学技术人员 ,同时为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迅速向科学技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使国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发展事业中来 ,韩国大力开展科学技术大众化事业。韩国的科学技术大众化事业 ,随着政府科学技术政策的发展、社会性大事件和民间的要求 ,逐渐地深化发展下去 ,并逐步向科学技术文化靠近。韩国在短短的 30年内 ,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 ,逐渐完善了以国民的参与和需求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STS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进程,指出STS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其宗旨是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指出:STS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把科学看做一种认知过程,把技术看做一种生产过程,同时还把科学技术看做一种社会过程,它们是一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在对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北亚国家STS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后,分析了STS研究的历史阶段性,并进一步提出了21世纪东北亚的STS研究应朝着区域化、建制化、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这是一个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问题;要下气力改革科技体制;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培养一种好的学风,使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兴旺发达起来;加重科技投入,迎接高科技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伦理学就内容而言包客着科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但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加和.20多年来,中国学者围绕着科学技术伦理的基本范畴和科学技术活动的伦理原则、伦理评价、伦理调节系统、伦理规范建设、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责任等课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索.科学技术伦理学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一系列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的学科群组.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技术总论的研究范式来看,科学技术研究大致经历了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过程.与以上过程相伴随,存在对科学技术加以支持和批判及社会批判的不同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及范式,这是一种外在视角的科学技术审视;科学技术的现实复杂性使得外在论无法透视其社会本质,从内在视角审视科学技术发展的STS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但是,STS研究缺乏哲学基础,其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应该纳入STS哲学的研究范畴,这就是PSTS得以确立的基础.PSTS,是技术哲学与STS研究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全新发展理念。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互动,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制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新形势下,必须优化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路径,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分别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二是以世界的形成过程和构成作为科学技术分类的客观原则,在人从事的所有横向活动中,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三是全面科学技术纵向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之间形成反馈环节;四是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呈现为“动—静—动”的无限序列。领会并落实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无善恶之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导致科技的工具理性膨胀,对人类社会造成消极影响.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关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和全球化下的科学技术及相关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6.
论风险社会中的科技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险、风险社会、科技、科技风险等几个基本概念入手,探讨风险社会和科技风险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联等诸多问题,继而进行哲学反思,最后分别从政府、科学家和公众等三个层面进行对科技风险的社会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以来,先后出现了四个国际科学活动中心国家和两个世界性霸权国家,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显示出国际科学活动中心周期与国际政治世纪性规律具有统一性,科学技术通过科技强国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8.

科技团体是科技政策的要素之一。在科技团体改革中,二者的紧密联系使改革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化。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多次修正日臻成熟,科技团体的构建、责任及功能也相对完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协会的定位和改革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探索路径,更能够以经验相辅。通过日本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团体的规范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建议中国科技协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建立开放交流体系,立法上借鉴日本的公益法人认定制度,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或资源,面向社会就热门议题举办讲座或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