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胡庆昆  余鹏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71-73,116
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两个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的诗学形态,分析程小青翻译《罪数》的翻译策略,以期了解程小青翻译《福尔摩斯全集》时是如何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对程小青的异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形式、称谓与结构等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追随主流翻译策略和让译文充满“洋味”;对程小青的归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题名、文化等方面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关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分析,认为程小青在翻译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时较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适时地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翻译策略。在翻译理论界,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激烈争论中译者各执己见。近年来,译论界多数人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要相辅相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对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文学翻译应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有机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不同的是,归化和异化是以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通过归纳归化和异化的意义以及分析归化和异化的代表人物,论述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和译者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并通过翻译实践说明归化和异化对译本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通达顺畅的泽本需要译者要把握好支撑点,努力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4.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中西方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介绍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更好地认识到两者其实是翻译中的矛盾统一体,各有其优劣。笔者建议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翻译内容适时采用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5.
韦努蒂的翻译观表现为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以流畅、透明、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导致译者的隐身,抹杀了异者文化的他性。与归化相抗衡的是异化翻译:异化是第三条道路,是精英主义的翻译,是对归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影响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中译者在归化还是异化翻译策略之间的能动选择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以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象、文本功能及类型和出版者因素四个方面可以建构出分析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基本框架,得出译者应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摘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当前,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多数译者倾向于选用异化策略,但是归化在翻译当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指出归化的优越性,同时也指出归化应把握一定的度,提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忽视归化策略的重要作用,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译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梁实秋《结婚典礼》的原文和时昭瀛先生的译文对比,运用韦努蒂和奈达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了理论,探讨了译者为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采用的翻译策略。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译者角色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9.
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 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 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而在形式上 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笔者尝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曹庸先生的译文中某些异化译法 予以归化翻译,继而提出归化的译法虽然在形式上是"译者的隐身",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和 译文的内容上却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是译者翻译文本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借助功能目的理论对《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可知,译者翻译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其选取翻译策略的重要依据。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采取异化),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采取归化),取决于译者所要达到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异化和归化之争在国内外翻译界由来以久,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始终面临着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两者的内涵,然后借用文本对异化和归化的优、劣势给以比较,指出两者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异化和归化之争在国内外翻译界由来以久,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始终面临着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选择。文章首先介绍了两者的内涵,然后借用文本对异化和归化的优、劣势给以比较,指出两者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在翻译活动中的辨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有译者、承载着原语言与文化的文本、以及参与实际阅读过程的读者.文本中所承载的语言与文化以及读者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应该动态地去看待翻译活动中关于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之间的选择.本文从译者的目的、文本特点和读者等关键因素出发, 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动态选择的影响.说明在翻译实践中,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应用是相辅相成,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真”是文化翻译忠实性的要求,也是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杨宪益和霍克斯对《红楼梦》英译本的实践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论采用“归化”翻译还是“异化”翻译都必须结合作者的意图、译者的翻译目的、读者的层次和要求,从而尽可能实现“文化传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的两个极端,译者受到社会文化和译者个体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某个极端。研究归化异化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多种文化因素,这有利于拓展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能给翻译研究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翻译的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争论在中国翻译界是十分激烈的。本文通过引入翻译目的论的一些概念,尝试从根本上解开归化与异化真正的问题所在: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每位译者本着各自不同的目的,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旨在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认识误区并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归化和异化在中国文学翻译中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异化""归化"的争论已久,文章主要以"龙"的译作并结合其它译例入手,通过"异化"与"归化"阐释其折射出翻译的时空观.随着时空的变换,有些译例过去可谓"异化",可能今天已然成为"归化";在他人眼中的"异化"有可能早被人接受为"归化";此外,"异化"还是"归化"完全可以取决于译者翻译的空间观包括译者的文化取向.翻译活动本身即穿梭于"异化"与"归化"间,看待"异化"与"归化"要从时空的角度看,包括译者本身的文化取向.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就两者本质而言,都是为了"优化",抑或是达到"等化",是为达到最佳翻译效果的策略和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历史中,关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讨论从未停止。无论采取哪种策略,译者要尽力平衡源语最大限度保留和目的语观众的接受水平。研究分析了大量的片名翻译实例,探究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在英语电影名翻译中的各自优势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忠实伦理作为译者的道德责任及法律义务,并不能作为功利原则来评价典籍英译译者翻译行为结果的道德价值,因为其在翻译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不能解决实际的翻译问题.基于规范伦理学之效果论与义务论,分析西方译界英译中华典籍所遵循的归化伦理与异化伦理纠葛与冲突之本质可知:在后殖民语境下,西方译者无论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均不能全面、准确地传播中华文化,问题不在于策略本身,而在于评价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的功利原则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