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哲学特点及正确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期。16年的改革开放,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使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体制进入了一个转型的过渡期。改革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性的质变,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前提下社会内部结构的转型,是邓小平所说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社会的转型表现为: 1、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照抄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尽管在建立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这种体制实质上是一种命令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及其资源配置既不在市场上进行,也不服从经济规律,而是服从行政权力导向,因此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迅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和现代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强化税收工作,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税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虽然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优于计划经济,但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这就需要国家通过经济、法律手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主要是在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本上是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这种体制曾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起了重要作用。但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已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在经济体制逐步实行根本性改革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体制也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变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现就几个方面谈谈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彻底打破了以往阻碍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种种限制与束缚,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活动的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我国原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后期,适应当时的形势,参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形成的。那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建设规  相似文献   

5.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计划经济体制在其主宰中国大陆社会经济生活长达卅多年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汹涌浪潮,已日渐显示出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严重桎梏作用,当历史的时钟指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时,在中国这个广阔的政治经济舞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其不可抗拒之态,出现在十二亿中国人的视野里。它的最终建立成为今后几十年里每个国人必须以艰苦卓绝的劳动为代价所追求的目标。正象历史上每次大的社会变革一样,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给社会各个层面乃至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商品市场也得到了建立和发展,纵观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定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样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在过渡集中的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商品市场曾长期处于压抑萎缩状态,市场机制作用程度十分微弱,作用范围非常狭窄。从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除消费品市场和零星的乡村集市交易以外,生产资料等其他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的标志.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思想前提.一、实行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世纪初期,世界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之后的长时期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政治制度共存,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共存,并且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都暴露出各种弊端.尤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迫使人们认真思索:处于相同生产力发展阶段而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否应该采取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实践的结论,而是十九世纪后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党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所作出的明智选择.本文仅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计划经济之间的关系谈些浅显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历史争议,及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认识的演变过程,一方面指出计划经济既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也不是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另一方面指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专利,而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一般形式。探讨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提出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高度发展合乎逻辑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新形式,以及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 ,随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公民的权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现实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为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 ,客观上要求我国公民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发展。一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民权利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种体制下经济的运行靠行政强制 ,政府的行政权力是至高无尚的 ,范围也是无限的 ,事事都由政府来作安排。国家几乎垄断了全部社会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发展,对于我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15年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萎缩,市场机制逐渐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严重影响和干扰了经济的顺利发展.市场经济绝不是无政府的“自由”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仅仅靠“放开”、“给政策”和解除行政管理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培育良好的市场关系.这就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建立市场秩序,要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功能,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运行新机制,呼唤并依靠着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必须以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历史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将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重大的改革和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因此,高等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已成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抓好专业建设。因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分专业进行的,如果不抓好专业建设,就不能及时输送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或者造成人才的浪费;或者输送的人才不合格。这样,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都明确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我国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一次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必将带来社会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和快速发展。 我们高等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大批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和全国八届人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既是一场改革,又是一场革命,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带来人们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等等的重大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管理尤其是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就此,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互动关系作初步探…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根据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发展重工业起步,加速了中国初级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新政权,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元经济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全球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又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于是,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第二次经济体制选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虽然这两次经济体制选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观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模式的先后出现不是偶然现象,它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可能跨越计划经济阶段而直接进入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实行计划经济而不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两种模式的先后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9.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仍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来看,都说明了在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领导集体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的结果.毛泽东曾经认识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弊端,并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但是没有结果;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未竞的事业,对计划经济体制深度改革,强调市场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江泽民大胆实践,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最终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胡锦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