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英时作为当代海外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对中国儒学、禅宗、道家思想中的文化底蕴作了并行综合探究.他开发中国文化矿藏,寻觅支持中国发展的现代性伦理资源,指出任何民族的"经济"背后,都隐藏着重要的"文化"背景,而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同样有一个"韦伯式的问题".他发觉中国文化中"义之所在"、"直指本心"的精神与西方"因信称义"等思想同具普遍的合理价值,尤其是儒学中的"心、性"理论,为确立中国人"入世勤勉"心境发挥显著作用.然而,余先生似乎又不同意华人精神重返"儒学一尊"的旧途,由此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他上述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名著<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相似文献   

2.
朱熹"外斥"佛教,主要可以从目的角度、本体论角度、伦理纲常角度、认识论角度、社会生产角度等方面介绍;"内援"佛法,主要可以从社会文化背景、本体与现象关系、心性论、伦理等角度论述.朱熹对佛教"阳违之而阴奉之"的原因有三:学术上建构新儒学的需要;政治上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需要;朱熹"斥佛"源于对佛教理解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儒学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作为儒学的思想内核,"仁"和"礼"构成了儒学之为儒学的根本,并使儒学区别于历史上的其他学派。在儒学之中,"仁"与"礼"的统一既体现于儒家自身的整个思想系统之中,又展现于人之存在的各个领域,后者包括精神世界、社会领域以及天人之际。精神世界体现的是人的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安顿,以及精神的提升,其具体展开关乎宗教性、伦理性维度,以及具有综合意义的精神境界。在哲学的层面上,儒学所由以展开的社会领域则关乎政治、伦理,以及日常的生活世界。就人的存在而言,精神世界主要涉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领域则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更广的视域看,人的存在同时关乎天人之际,而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亦同样基于"仁"与"礼"的观念。要而言之,"仁"与"礼"的统一作为儒学的核心观念渗透在儒学的各个方面,儒学本身则由此展开为综合性的文化观念系统,儒学的具体性、真实性也体现于此。时下所谓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制度儒学、生活儒学往往将儒学在某一方面的体现视为儒学的全部,这类进路难以避免对儒学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深入地思索:曾经给东方文化带来璀灿光芒的儒家文化,与我们今天所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而且是必要的文化反思!何以言之?其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形象化说法,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即既要有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有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有机结构而成的.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就是由这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组织而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如果其中的某一领域出现机制欠缺,功能萎缩,或不再具有与其它领域结成适度的合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则势必牵制和制约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同时进行文化的反思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国学已渗透到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它在我们心灵中的积淀都是极为深厚的.这是个基本事实.它与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需要扬弃、继承或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鉴于此,从本期起,本刊特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专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阵地.我们热诚地希望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广开思路,各抒已见,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本专栏不尚空谈,对有独到见解且言简意赅的短文尤为欢迎.文章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来稿请注明"儒学与现代化笔谈"字样,直寄本刊鳊辑部.  相似文献   

5.
门外私议     
在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深入地思索:曾经给东方文化带来璀灿光芒的儒家文化,与我们今天所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而且是必要的文化反思!何以言之?其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形象化说法,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即既要有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有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有机结构而成的.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就是由这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组织而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如果其中的某一领域出现机制欠缺,功能萎缩,或不再具有与其它领域结成适度的合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则势必牵制和制约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同时进行文化的反思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国学已渗透到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它在我们心灵中的积淀都是极为深厚的.这是个基本事实.它与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需要扬弃、继承或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鉴于此,从本期起,本刊特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专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阵地.我们热诚地希望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广开思路,各抒已见,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本专栏不尚空谈,对有独到见解且言简意赅的短文尤为欢迎.文章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来稿请注明"儒学与现代化笔谈"字样,直寄本刊鳊辑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关于"国学"的争论中,关于儒学与封建专制关系的话题,又被重新提起.本文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肤浅看法;儒学与封建专制没有必然的联系.具体地说.本文之论述将涉及以下内容;(1)儒学是前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之创立,本意不是为当时社会设立一种专制统治的政治方略,而是为当时失范的社会设立伦理规范(五常)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2)孔子儒家所设立的伦理规范是以双向约束为准则的平等性的伦理规范.它本来不具有拥护专制的意向,而儒学后来成为封建官方哲学.是由于汉儒将孔子儒学私自加入了"三纲"说内容;(3)"三纲"说之入儒学,改变了孔子儒学的价值取向(以"人之平等"为价值),使儒学变得易于服务封建专制,从而为封建帝王所利用;(4)儒学成为封建官方哲学后仍对帝王专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深入地思索:曾经给东方文化带来璀灿光芒的儒家文化,与我们今天所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而且是必要的文化反思!何以言之?其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形象化说法,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即既要有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有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有机结构而成的.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就是由这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组织而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如果其中的某一领域出现机制欠缺,功能萎缩,或不再具有与其它领域结成适度的合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则势必牵制和制约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同时进行文化的反思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国学已渗透到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它在我们心灵中的积淀都是极为深厚的.这是个基本事实.它与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需要扬弃、继承或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鉴于此,从本期起,本刊特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专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阵地.我们热诚地希望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广开思路,各抒已见,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本专栏不尚空谈,对有独到见解且言简意赅的短文尤为欢迎.文章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来稿请注明"儒学与现代化笔谈"字样,直寄本刊鳊辑部.  相似文献   

8.
友爱还是公正?面向物事本身来分析"舜父杀人"案例之后人们必须做出各自的选择.而舜作为天子的表率作用使得他可能的任何选择都将对整个社会伦理与律法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孟子为舜所做出的选择实质上反映了其时个人所依恃的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势力博弈,而现代社会中失去家族庇护的个人在与国家的直接交往中其任何选择都无法摆脱公正的控制,儒学试图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提升友爱地位的努力显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正> 作为一个现代化运动中人,读孔子书及后儒典籍,有时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真"的人格力量,又常常为其中的"假"而感到室息,由此想到孔子的人格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与民族性格之关系,以及现代化的人格转换等等,即兴写来,作为"儒学与现代化"问题的笔谈.1.还孔子的本来面目——一个在人格上既崇高而又卑俗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的分析 ,探讨了儒学在 2 0世纪大起大落的原因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作者认为 ,从总体上看 ,宗法伦理是儒学理论的主干 ,而人则是其出发点与核心 ,对人的重视与对人伦关系的强调是儒家人生哲学的两重性格 ;随着封建国家专制集权的加强 ,儒家伦理异化为束缚人并阻碍人之实现的外在权威 ,本质上成为统治者的意志 ,这是孔子儒学的悲剧 ,但从汉代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分析中仍可看到儒家人文精神的顽强表现 ;通过对 2 0世纪儒学起落的观照 ,说明只有打破封建桎梏 ,才能真正结束儒学的悲剧 ,使其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而儒学的人文精神在当前也需要与科学、民主、法治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李伟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1(5):60-63
家族伦理是调节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地处湘鄂渝黔边的土家族在村落社会秩序的发展中,其伦理精神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保障直接影响着土家族内部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尤以崇力尚武和儒学影响下的"孝"、"礼"观念为基础的伦理精神,在家族习惯法的规范和调控下,对于维护土家族村落稳定、促进村落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化一种观点从儒学固有的理论结构之三个层面 ,考察了其在现代处境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1.作为儒学理论基石的性善论 ,被以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和斯金纳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实验心理学所否定 ;2 .作为儒家伦理道德实践起点的传统家庭 ,在现代化进程中渐趋解体 ;3.儒学的道德形上观念 ,与现代哲学观念即语言分析哲学及现象学之间存在明显冲突。论者由此强调 ,传统儒学应寻找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新的切入点与生长点 ,以吸收欧美近现代哲学思想 ,在宋明理学基础上重建儒学形上学 ;其切入点将使儒学由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自…  相似文献   

13.
儒学与现代化有相适应的一面 ,事实对此已作出肯定的回答。儒学的大同观念对中国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曾起过积极作用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儒家文化中“家族集团主义” ,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适度的中央集权” ,可以发挥协调作用 ,促进高效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务实主义精神 ,可以激发人们参与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发展科技致富以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的热情。儒学随时代而不断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 ,使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融摄精神 ,它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资源。重“生”重“活” ,重实践躬行 ,强调宽容理解等 ,儒学的这些特点 ,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内在相通性 ;其“民本思想” ,亦可换成“民主在民”的民主观念。这当然还需要其它的社会条件 ,诸如彻底改造小农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把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这样的界定:新儒家指那些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以儒家传人自居,而又在理论上略有建树的思想家.新儒学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新儒家,还特别指谓那些虽具不同的学术背景或社会立场,但都对儒学传统的现代意义从不同角度作抉发、阐明的学者所推动起来的学术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新儒家是中国现代思想家响应现代化挑战的产物之一,但其对待现代化存着很悬殊的态度.提倡乡村建设的梁漱溟为保住文化本根而努力,对此是排拒性的;而在台港大学讲坛上讲内圣外王之牟宗三辈,则要用儒学来指导现代化了.相比之下,新儒学的另一批提倡者,态度要平实一些.这些活跃在大洋彼岸的学者更关切的问题似乎在于“适应”上,即儒学如何适应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的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亦称道学),内在的含有"成己"旨趣,即从当下的自我做起经由学、行工夫,证到个体本有的灵明道体,前者称为工夫论,后者称为本体论.在新儒学思想中,这种最终证成的境界即其所追求的内圣外王的圣人境界.与此相应,<易传>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一思想表述,与新儒学这一境界的追求是一致的.基于此,<易传>这一主题表述为新儒学初创阶段的儒者在阐发新儒学时所倚重,尤其是新儒学在阐释其形上道体时,更多的通过对易道的阐发而展开.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诠释理路上看,易学诠释与新儒学的"成己"旨趣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儒学"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模式,使曾国藩在进德与修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这种以伦理为本位的思想体系无法很好地解决"内圣"与"外王"之间的内在矛盾,导致了曾国藩在道德选择上的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发端性事件,如何估量和处置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及其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是五四时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2019年5月,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办"儒学价值及其现代命运:五四百年纪念"高端论坛,本期所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部分成果。其中,杨国荣先生由"五四"核心概念(科学和民主)与儒学核心观念(仁和礼)之间的相分相融,提出"五四"思想家尽管趋向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划界和对峙,但深层观念依然与传统相涉;罗志田先生提出,"五四"对个人的一度看重虽更多是受外来影响,但我们不宜忽视中国传统中本有一个顶天立地的个人,而"五四"使个人脉络化的"近代中国特色",却疏离于近代西方和中国古代的个人观念;温儒敏先生认为,以"五四"为"全盘性反传统主义"的观点是浅薄的,真实的历史是"五四"既颠覆传统,又赓续和再造传统,"五四"先驱者批判礼教,是儒学的转机而非灾难;何中华先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指出"五四"未曾正视和深究"民主"与"科学"背后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文化决定论"试图从观念层面出发倒逼出政治制度安排和现代经济体制,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某种倒置。相信此组笔谈,对于相关研究将有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及其伦理层级上的"中国正义论"之间颇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重大差异。一个人的"角色"是由其所居之"位"规定的,因此,可以从儒家《易传》"位"或"定位"观念来切入这个问题:1、"正位"并且"当位"指的是恪守既定的位置及其角色,这是行为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对此都有基本的确认;2、"得位"指的是获得一种新的位,即对原有之位置与角色的超越,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3、"设位"指的是对社会角色秩序本身的设置或重置,这是制度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未触及这个问题,而生活儒学则通过中国正义论的重建来探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列举儒家思想妨碍经济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儒学同时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八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强调了一种哲学与经济的关系,主要应从其所产生的精神与文化的作用方面考察。文章论证了在传统社会中,儒学是最适于经济发展的哲学;而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亦显示了经济现代化的东方特征与儒学的内在联系;儒家传统通过自我更新与转化,将继续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