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久英 《北京纪事》2011,(1):109-110
提及老北京的酱园,“六必居”“桂馨斋”“天源”这三家老字号是人们耳熟能洋的,殊不知,除了这些老字号,还有一些酱园,虽然早已经不再经营,它们的旧址却在胡同里葆有余韵。  相似文献   

2.
那年月北京城的商业店铺,有的在门口悬挂年代久远的行业招幌,有的在门窗上撰写商业内容,有的商铺则雇佣西洋乐队大肆宣传赔本甩卖,有的商业店铺不惜花钱利用电台广播节目的间隙传播商业广告。这在当时可是最流行、效果最好的宣传方法。因为那时电台广播是人们唯一的消遣娱乐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3.
崔金生 《北京纪事》2009,(12):84-85
板儿爷杨兴我和杨大爷在一个院子里住了近30年,从没见他跟任何人红过脸,吵过架。  相似文献   

4.
老北京人将端午节称为"五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三节".您可不要小瞧五月节,在我们这些老北京人心中,这可是"大节". 端午节时,南方人讲究“龙舟竞渡”,而明清两代的老北京人则讲究“ 熙游避灾” 。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在感慨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年过得越来越没有意思。可是老北京过大年的内容可丰富了,一进腊月就有了过年的气氛。还是让我们看看老北京是怎么过大年的吧!  相似文献   

6.
正地图刚刚完成不到一年,可怎么看,它们都像是年代久远的古董。这30份卷成筒状、裹着报纸的地图,每张足有一开大。抽出一份摊开,泛黄的纸面上,黑色墨水的笔迹,密麻麻地画着北京二环内,曾经的胡同区、老字号、四合院原址,甚至颇为写意地标出了现存  相似文献   

7.
老北京城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体保护。保护和传承北京这座中国最大也是最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应该担负起的责任。目前的分片保护政策和已经造成的破坏,将无可挽回地毁损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都。该文呼吁改变旧有观念,放慢旧城改造的速度,对北京旧城实施更为全面、合理的保护措施,对四合院等民居建筑应给予新的定位和认识。在北京市旧城改造过程中,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焦佳文 《社区》2012,(2):62-63
初识北京,是由文字拼构而成: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的小羊圈胡同、郁达夫先生笔下《故都的秋》、郑振铎先生《访笺杂记》中所描写的琉璃厂书店……文字刻画出的北京不仅有着万里长城、紫禁城,更有着沿街的吆喝声、胡同口的暖暖灯光、庙会上的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9.
正违建——记忆中这词儿从来就没像当下这么火过,随着三环路旁某高档小区楼顶颇为雷人的多功能花果山被媒体曝光,违建现象一下子成为了出镜率最高的热点词汇。想想这所谓的违建,不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私搭乱建吗?其实这词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尤其是对于从古至今人丁兴旺的北京城,违建似乎从未离开过这  相似文献   

10.
张善培 《北京纪事》2011,(3):100-101
立冬之后,天气渐冷。坐在有暖气的新楼房里,我突然回忆起儿时冬日里的生活。想起五十多年前老北京寻常人家的冬日生活情景,如今“80后”、“90后”可能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1.
侯建中 《北京纪事》2013,(11):109-111
听老人们浇北京城是风水宝地,北忱燕山,西接太行,东连大海,南控中原。  相似文献   

12.
候建中 《北京纪事》2013,(6):110-112
说起“打鼓儿的”,《残冬京华图》里随处可见。不仅是因为过去旧社会北京城里操这种行业的人数众多,就如同当今满大街的“收废品的”;还因为那年头家里穷,三天两头和“打鼓儿的”打交道,卖一些旧物件疗穷救急。因此对“打鼓儿的”印象特别深。那年头“打鼓儿的”与现如今“收废品的”有相似之处,都是收购废旧物件。不同之处在于,“收废品的”以收购可再生利用的废旧物资为主,兼收旧家具、旧电器。  相似文献   

13.
侯仁之先生半个多世纪一直参与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他从历史环境入手研究北京城,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成为北京史、北京地理和北京城市研究的基础。他关注北京城市生命线——水源的变迁与保护,提出北京城的演变表现在从莲花池水系向高梁河水系的迁移,莲花池水系是北京城的发源地,北京西站的建设应当尊重和保护这一水源及其历史环境,这一设想已经变成现实。他提出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提案,构建北京丰厚遗产走向世界的平台,为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老舍小说中的北京人、北京城作美学的分析,力图寻找北京人、北京城与老舍三者之间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中轴线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经过多个古都的不断实践,在明代形成并发展至今的。当下的北京文化研究领域,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北京城中轴线申遗问题,文章列举了北京城中轴线研究的十个要点,对推动北京城中轴线研究和申遗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大迁移 ,尤其是少数民族大迁移造就了北京城。辽、金、元、明、清五朝 ,均有民族大迁移。尤其是明清两朝 ,均将北京的前朝居民迁移出去 ,本族居民迁移进来。在今天的北京 ,辽代契丹人留下了天宁寺塔 ,金代女真人遗下金太液池的一汪清水 ,元代蒙古人的胡同和六海水系还在沿用 ,明代汉族工匠建成了宫殿、长城和十三陵 ,清代精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建筑后人至今无法企及。  相似文献   

17.
原来,北京城的轮廓线是城墙,还有城墙外面的护城河。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9,(35):41-41
在北京的文物古迹中,现存有很多清代的王府,并且还存有一些清代的公主府。清朝的公主是皇帝们的女儿。分为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两级。固伦公主为皇后所生.和硕公主为妃嫔们所生.固伦公主要比和硕公主高一级,可比拟亲王等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式拉开了序幕.要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可以借鉴国外老工业基地产业、资金和就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国家区域政策的帮助下,走出一条适合中部老工业基地实际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明末开始,都城北京一直生活和吸引着因各种原因而来的外国人,生活、工作、研究使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亲身记录和著述。这些外文资料提供了与中文资料有差异的北京城和北京文化,即对同一城市的不同内容、角度、范围和认识。只有将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综合对照来研究,才能得出“完整北京城”和“多元北京文化”的概念认识,开拓和深化北京研究的新途径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