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介语由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提出,用以描写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但是中介语现象具有普遍性,它产生于语言发生接触时,最典型的语言接触就是翻译。译作语言受到语言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必将与目标语产生一定的偏离,因此可视作中介语。中介语与目标语的差异是形成翻译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视角下的解释体进行深入挖掘,结合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探讨修辞理据问题,得出解释体的特点决定了语言符号的特点,从而形成修辞在表达层面上存在的根源。据此,修辞翻译的标准就统一到原文解释体在原文中的可接受程度和译文解释体在译文中的可接受程度是否一致的问题上,将修辞在翻译中的再现落实到对解释体处理方法的讨论上。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德语的一种经济性文体——名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经济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其典型文体就是名词体。这种文体客观、简练、信息集中。尤其在科技语言中使用名词体呈一种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名词化现象的发展特征,旨在对德语工作者写作和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形式上,不译、绝对零翻译、相对零翻译、相对音译和音译均为转写的表现形式,而零翻译又常常以变异形式出现,包括借用、引用、附注、伪翻译与语码转换。零翻译的这些复杂形式与直译、意译结合使用,在整个翻译方法、策略体系中互为补充,构成连续体,形成翻译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5.
持续体是动词テイル形的基本体意义之一 ,常见于各类书面及口语表达中。它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所涉及语言因素复杂多变、形成了其简单语言形式下的复杂内涵。本文从学习和应用的角度对テイル形表持续体时的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将其概括为正在进行、延续进行和反复进行。  相似文献   

6.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引入翻译领域,以"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阐释翻译的本质、过程与基本原则。《三体Ⅰ》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科幻小说,刘宇昆的英译本使得该作品在海外大受欢迎。译者接受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天择",对原语生态环境适应性选择做出"人择",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对译文文本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兼顾了语言形式、文化背景和交际意图,使得译本实现了较高水平的适应性选择,成为"近乎完美"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持续体是动词ティル形的基本体意义之一,常见于各类书面及口语表述中.它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所涉及语言因素复杂多变、形成了其简单语言形式下的复杂内涵.本文从学习和应用的角度对ティル形表持续体时的内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将其概括为正在进行、延续进行和反复进行.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分析李霁野先生和祝庆英先生的两篇《简.爱》节选译文(罗切斯特的自辩),采用细读及比较分析方法,对翻译体的三种具体表现分别进行阐释和讨论。证实翻译体可以通过各种翻译方法加以淡化,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语言形式对等的局限性,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在概述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文章着重例证了它在翻译活动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冗余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冗余信息是制约翻译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交际效率。本文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冗余信息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着重探讨了语义性冗余信息的各种表现形式,说明如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冗余信息进行翻译。同时,不同文体冗余信息需要不同的翻译手段来进行合理的处理,以提高交际效率,达到语言流畅。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古今中外的翻译研究大致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语文学派(PhilologicalSchool)。该学派从经验出发,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翻译技巧,提出过一些翻译观点。但它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柱,过于抽象、宽泛或肤浅,缺乏说服力。二是语言学派(LinguisticalSchool)。该学派是应西方语言理论日趋成熟而诞生的。语言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打下了基础。本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惊人的胆识将语言学运用于翻译研究中,从而使翻译研究第一次迈进理论和科学的宫殿。由于有语言学作它的理论支柱,这一学派显然具备了语文学派所没有的优点,更具说服力。但是,由于翻译的复杂性,无论语文学派还是语言学派都不能解决所有的翻译难题。翻译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与语言或文学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它还与以语言作为外壳或载体的文化密切相关。以上两个学派因受其研究角度的局限,仅能解决某些特定问题,却不能解决翻译的实质性问题——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种 ,它包括姿态动作、面部表情、凝视及眼睛动作、手势以及体距等五个大的方面。其形成和效果往往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决定 ,反映了文化差异并导致跨文化交际的某些障碍  相似文献   

13.
言语规范三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仅从语言系统着眼谈语言规范问题 ,以某一种模式或某一种尺度为标准 ,去衡量是否符合规范 ,必然有片面性 ;不应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需要谈规范。需要从“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 ,正式体、非正式体、变异体三个层次 ,分别作具体分析 ,提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文综述了翻译研究中对“文体”的不同认识,将其划分为修辞文体观、语言文体观、叙事文体观和语料库文体观五种,并指出每一种文体观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是未来翻译文体研究的趋势,其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文体、叙事文体和语言文体三类。正是翻译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使研究者能更全面地认识文体这一概念,拓展翻译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清初尊杜黜白的诗学思潮中,桐城遗民方文的诗不仅受到少陵体的影响,也在极大程度上接续了长庆体的特色,从而形成与梅村体、虞山体同辉于清初诗坛的嵞山体。嵞山体在三个方面受到少陵体、长庆体的影响:一、继承少陵体、长庆体关注民生、为民歌哭的诗思。二、继承少陵体、长庆体的叙事传统,以史笔诗语记录一段动荡而真实的历史。三、追求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嵞山体不但在清初诗坛独具一格,而且直接影响了此后的清代诗坛,成为桐城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在清初尊杜黜白的诗学思潮中,桐城遗民方文的诗不仅受到少陵体的影响,也在极大程度上接续了长庆体的特色,从而形成与梅村体、虞山体同辉于清初诗坛的嵞山体。嵞山体在三个方面受到少陵体、长庆体的影响:一、继承少陵体、长庆体关注民生、为民歌哭的诗思。二、继承少陵体、长庆体的叙事传统,以史笔诗语记录一段动荡而真实的历史。三、追求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嵞山体不但在清初诗坛独具一格,而且直接影响了此后的清代诗坛,成为桐城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比较灵活,是翻译研究领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传统的研究者一般从形式语义学理论角度研究翻译现象,而文章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射体一界标理论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现象。通过阐述该理论的内涵、英汉和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一词多译的原因,提出射体一界标理论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并进一步地探讨了把该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为语言材料的翻译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表明(1)句尾助词"了"并非"体"的标志;(2)在"状态的变化"解释不充分的语境中,必须考虑句尾助词"了"前的谓词的时间特征.谓词的起始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具有"开始"意义的词进行显性翻译;终结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完成体表达;(3)在对句尾助词"了"的"状态的变化"阐释中可以发现译者选用"now"等词汇手段,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状态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9.
作为盛行的网络语言,元芳体被评为2012十大流行语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用学角度、翻译角度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但纵观这些研究,从积极话语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的很少。笔者运用评价理论的判断、情感、鉴赏三个子系统对五种类型的元芳体进行了分析,试图解读网络语言的积极意义以及背后折射出来的深层含义,并丰富对网络语言的分析,加深我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以期让我们更好的利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20.
体语即人体语言,包括表情语、肢体语、服饰语.它必须得体,这是体语修辞的最高原则.要讲究体语艺术,必须态度不卑不亢、举止大方,服饰整洁、自然,并克服消极的、负面的体语,以塑造个人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