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理论是从研究和总结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产生的。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作家,大都留下了值得后人重视的创作经验和理论遗产。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不仅是史学上的高峰,也是文学价值极高的巨著。由于司马迁对前人的创作实践和作品成果进行了精湛的研讨,自己也有极为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加上他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司马迁史学的继承性,他对前代的史学思想、历史编纂方法、史官之伟大人格以及史学文献资料等皆有所继承和弘扬,从而为其伟大的史学创造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瑞龙 《唐都学刊》2010,26(6):29-32
司马迁的尚贤思想历来广受史家重视。对于贤的理解,关系到对于贤人标准的认识,他认为贤具有德才两个方面的内容,德的内容较复杂,本文主要是指道德,而才则是才能之意。在德才观上,司马迁并不求全责备,他认为只要具有德与才中的一个方面便可以被称之为贤。同时,司马迁主张贤人治国,一方面,从君主的层面上来讲,君主应为贤者所居;另一方面,从臣子的层面上来讲,臣子也应为贤者所居,由贤臣来辅佐君主。德才观与贤人治国理念共同构成了司马迁尚贤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丁 《求是学刊》2007,34(4):128-134
扬雄作为汉代思想家,他对司马迁评价甚高,将其与孔子相提并论,但他并非完全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扬雄评价司马迁的意义在于:其一,扬雄标举司马迁在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实际上是公认其在史学的独立性,将史学与儒学并列起来;其二,他评司马迁"爱奇"、"多知"而"杂",首先是抓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批评的标尺,在传统史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司马迁史学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特异性;其三,他评司马迁《史记》"实录",注意史学之记事行文的最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以"实录"而称"良史之才"失之片面,应当加上史学思想;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好,才可谓"良史之才"。扬雄的看法与评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经常以“太史公曰”的形式,或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或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予以褒贬,或对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作出某种说明。由于“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直接作出的论述,所以更能反映出他的思想和观点。“太史公曰”是研究司马迁思想的重要资料。长期以来,研究者大都重视对《史记》五体结构的研究,而对“太史公曰”却缺乏应有的注意。即使有些史家涉猎了“太史公曰”,也都是在篇章结构或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并不理解“太史公曰”所蕴含着的丰富思想,不能认识“太史公曰”的价值,甚至还发出种种的不满和斥责。至今,在《史记》的研究中,对“太史公曰”也还存在着不少混乱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太史公曰”做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司马迁有着他的经济管理理论即“善因论”——经济放任主义,并分析了这一理论赖以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所撰《史记》与孔子颇有关系 ,其中孔子笔削《春秋》之事及《春秋》之书对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今试讨论其中的若干问题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1  司马迁从积极入世的角度出发 ,定下了自己撰写《史记》的基本思路 ,这便与董仲舒对于《春秋》的推崇发生了密切关系。董仲舒是汉代公羊春秋学大师。他借阐发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来宣传“大一统”思想 ,为汉代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找出理论依据。他直言“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司马迁对于董仲舒的这个思想十分推崇。他在阐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他长达七十多年波澜壮阔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政治和革命生涯,为他政治思想的产生,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政治思想和他的经济思想、军事思想等其它思想一样,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领导哲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樊永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领导思想,使之更富于近代的时代特征。孙中山在领导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新的领导哲学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国家领导体制。尽...  相似文献   

10.
徐日辉 《浙江学刊》2003,(2):127-136
体大精深的《史记》为什么会阙“刑法”这门十分重要的典章,是司马迁的疏漏,还是有意安排,尚未有人专题研究①。从“一家言”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司马迁,就会发现他的八书中之所以不撰《刑法书》者,一、是他道家黄老思想在著述中的实践和完善;二、阙“刑法”表现出司马迁对历代暴政,尤其是对秦皇汉武峻法酷吏烦苛人民的抗议,他通过对汉朝建立以来一兴一衰的考察,揭示法与道德,暴力与礼义,兴盛与衰败的辩证关系;三、不向强权者低头,不为暴君作《书》,旨在恢复传统的礼乐制度,批判“卖官鬻爵”、“入粟除罪”的经济政策,净化每况愈下的社会风气;四、司马迁不开“刑法”之先河,兼有以“刑余之人”告诫后人的现身说法,内涵着为自己鸣冤叫屈的无声呐喊。亦是他思想与体例的完备统一。  相似文献   

11.
司马家族自古以来便承担着著史的任务,司马迁也一心要著述一部伟大的史书.但在早期,他主要是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一部记载西汉王朝帝王将相、忠臣义士的功德业绩的西汉史.李陵之祸却引发了他对人生、社会与历史的新的思考,他在强烈的生命体验中完成了对家族意识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史学传统的超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伟大的通史--<史记>.  相似文献   

12.
从《史记》八书与《汉书》十志之比较看司马迁与斑固史学思想的差异孙祖眉司马迁与班固是汉代最伟大的文化伟人,他们所著的《史记》与《汉书》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汉书》不仅在体例和规模上,而且在选材编排上都在向《史记》学习,甚至很多篇章与文字都是直...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的经济思想就是他整个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论述的建国前后他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的探索问题,就是刘少奇对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一、...  相似文献   

14.
齐效斌 《唐都学刊》2009,25(2):27-31
“成于三”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洞察历史的新视点。但是长期以来,这一视点并没有引起历史学界的足够注意。笔者认为,这一视点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它突破了中国古代既有的占统治地位的二元对立式思维模式,倡导一种和合式的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哲学,它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历史哲学,不但瓦解了自足型、封闭型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语言霸权主义,导引新的意识形态,而且还衍化出一种新的生存智慧或生存哲学,体现了司马迁构建理想化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吁求。它不但成就了司马迁特殊的人格,成为司马迁特殊人格的象征;也成就了司马迁的思想,成为司马迁创新思想的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生成性、超越性、稳定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儒学史的角度挖掘了司马迁的儒学思想。西汉初年以来儒学逐渐兴起的时代文化土壤,培育了司马迁崇儒尊孔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在《史记》中形成了以“六艺”为中心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思想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司马迁就具有这一思想.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民族大一统思想、疆域大一统思想和政治大一统思想等,这一思想在史学上表现为“通史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们为纪念司马迁,特地在陕西省韩城建造了一座祠庙,名为"汉太史司马祠"。祠内现存古今碑石一百余通,内容涉及司马迁的人品与人格、司马迁祠墓的历史变迁、修缮祭祀活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评价,以及《史记》相关篇章中的名言警句等,是研究司马迁、《史记》、司马迁祠庙的珍贵财富,价值甚大。  相似文献   

18.
《史记·货殖列传》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经济思想,比如交易的福利、市场自由主义与政府的作用。司马迁认为,交易在财货增长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足以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相媲美。同时,文中对产业利润的分析和对价格问题的诠释是另一个应被广泛称颂的亮点。现代人对《货殖列传》的解读一般以思想阐述为主,很少有人注意它的研究方法。事实上,司马迁在该文中已率先使用了描述性的实证分析方法,这一点和后来的亚当&#183;斯密、马克思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没有太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确实是一篇奇文。他以锐敏的观察力,观察现实,总结历史经验,阐发了有创见的经济观点,在当时真可谓独树一帜。一、为商人树碑立传我国封建社会一开始,重农轻商思想也就萌芽了。李悝倡导在前,商鞅推行在后,儒家大理论家荀况在理论上加以阐述,这样,在战国末年就被韩非总结为“农本工商末”的口号。然而真正在全国范围推行这一政策,那还是西汉时候的事。到了汉武帝时期,即汉朝建立七、八十年后,重农轻商的政策更为发展,盐铁官营以及告(?)令的推行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说:“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  相似文献   

20.
汪高鑫 《求是学刊》2005,32(3):122-128
汉代史学思想在中国史学与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寿彝在汉代史学研究方面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他认为,汉代史学思想史的发展走向,是从西汉正统与异端的对垒,到两汉之际折中主义思潮的出现。司马迁的进步的历史观是正统思想的对立物,折中主义历史观则是作为司马迁进步历史观之对立物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