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主持语:以人物画名世的励国仪,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工笔人物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语式,被艺术界所关注,追寻她的艺术轨迹,不难发现,她的作品一直和现实保持着优雅的距离。这与她坚守自己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理想分不开的。她以一个女性独特的文化眼光,表现女性话题,亲切而真实。她的作品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典意韵的优雅美感。这里有她对明清文人画传统的研习和浙派画家对她的滋养;也有她先生著名画家潘公凯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观念对她的影响,从而完成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种文化描述和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2.
他不能那样做,他舍不得。舍不得让她做自己的妻,将她浪漫的爱情在光阴的穿凿中一点点摧毁。所以,他只能以平静以沉默拒绝她的爱。哪怕她委屈她怨恨。  相似文献   

3.
赵戈 《新天地》2011,(8):13
她曾经驾驶着拖拉机驰骋在新疆的亘古荒原上,她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二面红旗"之一,以她为原型塑造的女拖拉机手曾被印刻在人民币上。如今,她是兵团首届戈壁母亲之一,她叫金茂  相似文献   

4.
袁昌英教授是我国“五四”后著名的作家和法国文学学者 ,曾和凌叔华、苏雪林被誉为“珞珈三女杰”。三人中袁最资深。她以现代主义重新创作出剧本《孔雀东南飞》 ;以满腔爱国热情投入文学研究 ,成就卓著。今年是她逝世 3 0周年 ,故全面收集了她的著译目录 ,并介绍了她的文学活动 ,以纪念  相似文献   

5.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她对我国文化中意蕴丰富的“柳”有着独特的偏爱。她赋予“柳”以人格 ,赋予“弱柳”以不同的精神面貌 ,她笔下的“柳”超越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柳”的一般意蕴。同时她更以匠心之笔塑造“柳”的形象和意境。因此 ,她的咏柳的诗词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她作过记者,作过主持人,作过文案策划,现在,她作制片。她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也有过迷茫,现在,她找回了自己。她说她不美貌,但她因可爱和实力赢得观众的认同,所以,她再次辉煌。她以她的方式讲述着一段自己的故事。她就是李静。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个注重把个人情感体验投注到创作之中的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局限于个人情感,她的创作视野是宏大的。她在创作中,始终透过个体的生命体验,观照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她以无限的悲悯情怀描绘着扎根于土地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她以哀伤的笔调写着回忆中的人和事,她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呈现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自由和生命寄托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三毛的经历是非常独特且富有传奇的,而她的散文作品则是她的生活的忠实再现。她爱弱者、爱亲人、爱荷西,至真至诚可谓撼天动地,她从台北到美国,再到撒哈拉,更是用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来讲述生命,以青春和生命的价值定格成了她的散文,她用文学扩展了她的生命,使她的生命美丽而永恒。  相似文献   

9.
冷漠式分手     
佩莉说她痛苦万分。七夕情人节时,三十岁的她才兴高采烈地宣布,她交了一个男朋友,而男友和她正以结婚为前提在交往中,要大家等着她的喜讯。对方是科技新贵,看来斯文老实,朋友们都庆幸,佩莉这次遇到了好男人。  相似文献   

10.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12.
李吉林从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理论家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其个人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儿童深沉的爱是其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童心使她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体察儿童的心灵世界 ;充满诗意的心灵使其发现教育、自然和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体验美的世界 ;她勇于实践 ,善于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此其智慧之心 ;她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终臻成功佳境 ,此其恒心。爱心、诗心、童心、慧心和恒心构成其自成高格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国人的诺贝尔奖梦。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使得莫言的大部分作品得以在美国出版。试图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的操纵改写理论为框架,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因素在英文本《师傅越来越幽默》出版和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柯小说对日常生活进行了诗性处理,他以异域边疆作为描写对象,其中张扬着浸透了诗意的民族精神,红柯是一位"肯定性"作家,这种肯定来自于对未来的自信。红柯对人的身体采取诗意的抒写,还原了身体的高贵和尊严。而红柯对诗意来自一种乌托邦精神冲动,通过乌托邦的想象达到了对现实的诗意超越,寻找灵魂的诗意栖居之所,使诗意降临大地,从而复活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的唯美主义倾向,体现在她诗艺策略上的隐秘和固守两个方面。诗歌中对谜语地广泛应用,加大了读者诠释诗歌的难度;选择隐居生活和拒绝出版更直接说明了狄金森捍卫艺术自足和审美独立的决心。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固守自己的艺术手段,通过大量似非而是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格式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使诗歌笼罩了一层神秘难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在优美的叙事中浸透着浓浓的政治意识。她通过黑人的悲剧命运和黑人日常生活的书写,弘扬黑人的实用美学理念;通过黑人语言的优美与诗意、黑人音乐的激情与旋律,展现了黑人文化的美学内蕴,同时赋予作品温厚质朴、扑朔迷离之美感。因此,莫里森的作品给人以新奇而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沈祖棻是二十世纪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作家。晚期旧体诗的创作是把诗歌当作苦难人生的精神支柱,亦是一种个人化的写作,同时在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杰作的《早早诗》中成功作到“旧瓶新酒”、“深衷浅语”,创造性地运用旧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体验,是其一生文学创作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满族女诗人匡文留在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中,以独特的民族诗学探索取得骄人实绩,其诗既延续上世纪80年代西部诗的阳刚奇崛,又形成以民族风情入画、民俗生活入骨、民族史入诗的诗学风尚,探索“行走的诗学”创作旨趣,诗作结合地域文化、民族风情、民俗事象抒情叙事,具有民族诗学新品格,体现了民间文学的诗歌化与民族诗学的美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朱中楣为明宗室之女,也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特别的身世经历一方面开阔了她的生活视野,一方面也使得她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宽广的题材,从而造就了其词清疏旷放的林下风致,在明末清初的女性词坛上独出一枝,值得为之一书。  相似文献   

20.
王小妮是当代诗坛上卓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其写作越来越凸现出其个性化的风格,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坛上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纵观王小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为两大艺术特色:一是日常生活的显现,二是个人经验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