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文中,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他指出:“全部哲学,特另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恩格斯接着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基本方面。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但对第三个基本方面的理解,又各不相同。②笔者赞同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的观点,并认为,第三个基本方面应是:思维能否改造现实世界即世界能否能动发展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改造世界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有没有第三方面?改造世界的问题能否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它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能不能离开哲学的基本向题?可否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实践论?作为人脑机能的意识或思维只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吗?能否把改造世界等同于实践?实践观念是一种超前反映吗?本文主要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即怎样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方法论功能,对我们是一个极其重要又难度很大的课题。对该课题的系统研究,可建构一门内容宏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则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深入研讨了作为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本原则之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近期理论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中一些新动向进行综合评述有学者引用别类学科来对哲学及哲学基本问题进行界定;更有学者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地位高于第一个方面;还有的学者从马恩经典哲学原著出发,强调应在历史和实践的视角下看待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众多学者曾经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和研究,他们的见解或多或少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三一”模式,即一个基本问题,三个方面内容,一种实践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把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并提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当把思维反作用于存在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这是因为,思维反作用于存在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对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本质关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的本质特征,而如何改造世界是时代对哲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作者还分析了其它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三个方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其中,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是它的两种基本形式。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研究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论、正确解决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关系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杰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贡献。今天,我们重新学习他的有关论述,对研究和解决上述课题,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的形成由文化的转型与人的存在问题引起,文化哲学特征的内容由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人存在与文化构成的结构系统是基本问题的内容,文化哲学的特征则体现了文化哲学研究的内容。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文化哲学研究的内容是不同的。中国当代文化哲学的特征有其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了文化、生活实践,更主要是人的解放。文化哲学的特征一般由这三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哲学基本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只是肯定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和意识的能动性,从未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拔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容,第二方面仅指世界的可知性,并把第一方面拔高为哲学的最高问题,其总的倾向是否定意识的能动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造精神是相违背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主体和客体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最基本的范畴。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问题,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科学价值论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中叶以来,在科学的应用中产生了有悖于科学研究初衷的种种负面效应,并引发出有关科学价值评价的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思潮和社会运动。为此,迫切需要对科学认识的目的与归宿问题进行哲学、社会学反思,对科学的诸方面价值进行全面评价与研究。科学价值论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为指南,应将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应处理好价值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关系。科学价值论的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入,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实践、根源于社会现实,由哲学基本问题划分了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完备了唯物主义。实践推动着基本问题的研究向前发展,因其研究重心的转移而呈现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牟宗三的“哲学世界”加以整体观照,是认识和把握牟宗三哲学思想的基础.牟宗三“哲学世界”有着基本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祈向,而深入“哲学宇宙”进行的哲学的探索和创造,则是牟宗三“哲学世界”的核心问题.牟宗三“哲学世界”的复杂性,使得任何方面的研究都无法避免涉入其他领域而进行“跨界”.不合理的“跨界”表现为“论题的替代”,而合理“跨界”需要廓清论题的论域以把握其特质及彼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实践哲学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分析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将其归纳为实践物质观、人性观、一元本体论思想三个方面。并对葛兰西实践哲学进行评析,阐述其值得肯定的方面及局限性,认为这对于当代人理解、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近三十年来“天人合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天人合一”问题的真伪和当代研究视角;第二,“天人合一”问题的源起和内涵;第三,“天人合一”问题的理论内容和发展特点;第四,“天人合一”问题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的当代研究中,知识论课题是一个较少被触碰的领域,关键原因在于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特征并不明显,同时也是因为知识论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有歧义。本文从厘清西方哲学知识论的特质和类别入手,立足于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思考中国哲学知识论的阐释方式,重点不在深入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理论并对之提出意见,而是企图针对中国哲学的知识论课题作出问题意识的定位,说明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问题与西方哲学的知识论问题的关系是问题意识相似而具体特质不同,其本身的特色和重点是实践的人生哲学,应以此特质建构出属于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简称马克思主义人学。哲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普遍规律,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宇宙中存在的无非是自然、社会和人。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包括有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创立的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也全面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自然、社会、人三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获得了三种不同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在中国——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百年发展经历了奠定基础、限定性生长和膨胀发展三个主要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科学哲学过快过热的膨胀发展,揭示出真正的科学哲学研究起码应具备分析和论证的精神和能力,及注重于科学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的意识。这正是大部分中国科学哲学从业者之欠缺所在,也成为研究难以深入的瓶颈。因在其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问题,科学哲学的前景不为人们所看好。事实上,一门学科兴旺发展所真正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研究问题,形成并致力于解决自己所独有的问题。科学哲学不仅对传统的科学观方面的问题少有比较一致的解决,新兴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也为它酝酿着新的生机。在科学哲学的未来发展中,中国的科学哲学应加强基础训练,瞩目科技进展,侧重问题研究,加速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依据哲学中的物质、精神和实践三个概念来划分并对应性论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行为文明,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逻辑上是子项相容;划分全部社会文明的基点是实践,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分别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世界、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积极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阐明社会文明观的科学思想轨迹和科学方法论原则;在人们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基本方面的前提下,对社会文明第三个基本方面唯一科学的称谓,不是行为文明,而是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