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洛维尔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北48公里的一个新英格兰城市,因能适应美国十九世纪的形势,曾以纺织技术为基础取得卓越的成就,于1840年即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中心,拥有14家纺织厂。为了避免出现贫民区,工厂主曾为纺织工厂修建了舒适朴素的宿舍。  相似文献   

2.
现代是流行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商品从大机器的生产线走入我们的生活。生产线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它创造的雷同和俗化往往与人们的个性化、情感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产生矛盾。因此,现代消费者购买物品,除了对物值效用认同外,更注重于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注重于商品所展示的民族文化传统,现代风尚和个性特征。因此,商品的日益“文化”化,是今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趋势。市场的开启、新产品的开发、新经济部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吉惠  赵海 《唐都学刊》2001,17(4):94-95
文化心态是思想观念的具体表现,乃人文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认为西部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影响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障碍之一,应该更新观念,调整心态,心理建设的视角,“升华现代陕西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美国一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冷战的结束,对这一角色的重新估价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书作者坚持认为,尽管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已不复存在,但它仍需要保护其主要利益。新的美国外交政策必须继续开发其“资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方面的;必须尽可能地对亚太地区的环境发生影响。作者首先介绍了美国在1991年以前对东亚地区的政策倾向,并对其近来对该地区的政策加以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来尝试创造一种全球文化的时期正在结束。世界正从设计创造单一文化的历史时期转向多种文化或“文化区域”竞存的时期。“文化”的范围要比“国家”更广。通常由人类学家使用的“文化区域”概念,对理解今天的现实至关重要,因为今天人们生活在各种文化群体(或称“文化区域”)重新显得重要的世界中。美国和加拿大就是这样的区域之一。文化区域的观点,使作为一种独特单元的“西  相似文献   

7.
贺昌盛 《唐都学刊》2003,19(3):25-29
这里所说的中国“西部”的概念 ,应当区别于单纯以地理学或经济学的尺度所划分出来的那种区域性的概念。它既不同于一般所认为的中国西北、西部陲疆和西南等在地域上的综合 ,也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所谓欠发达的或有待发展的西部经济形态 ,所以 ,不妨称之为“文化西部”。所谓“西部文化” ,主要是相对于以农耕文明形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和以现代都市文明形态为基本范式的京、津及沪、穗等现代城市文化而言的。这一文化形态在总体上显示为一种以“游牧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形式 ,无论是在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 ,还是宗教信仰或民族个性上…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之间,就如同个人之间一样,存在着“阶级”。世界是一个划分为阶级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个人”就是国家。一个国家或地区属于哪个国际“阶级”,不仅取决于它的人均国民收入,而且还取决于一些非经济因素,如稳定情况、政治发达程度、文化和教育程度等。英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显然低于科威特,但很少有人把英国归于“国际社会”的下层。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在它们奠定现代民主基础的初期,都不是经济发达国家,也不是富国,而是欠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
工业东亚新现代性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西方现代性模式独统天下的局面。美国波士顿儒家学者杜维明通过亲身体悟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独到特质,试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对经过创造性转化的新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10.
重塑“花城”城市品牌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荣基 《探求》2001,(4):42-44
广州的环境气候、爱花种花的悠久历史和清中叶以来形成的200多年的花市,为广州带来了“花城”的美誉。这一别称也是一种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它对广州发展花卉产业、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资源均有积极的意义。广州应从自然环境、文化经营和信息传播三方面努力重塑“花城”品牌,发挥其在广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始终致力于儒学研究的美国波士顿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白诗朗从比较宗教和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对现代世界范围内的儒学与基督教对话(儒耶对话)抱积极肯定态度,深入分析了儒耶对话的可能性,探讨了儒耶对话的途径和意义。白诗朗儒耶对话的思想对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推进儒学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西欧各国和北美的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发展及其过程从学术角度进行分析,这就是“西方研究”。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都从事这一研究,不过在苏联不称“西方研究”,而称“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研究”。苏联的西方研究始于1925年,以创建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研究所为其标志。该所的建立,改善了苏联领导层对美国情况的了解。该所第一任所长是F.A.波契坦,任职两年后,即1927年由叶甫盖尼·瓦尔加接替。作为所长瓦尔加通常受到  相似文献   

13.
阿根廷社会学从一开始便把对进化本质的认识、社会制度、个性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看成其“独立性—广博性”的主要矛盾。“传统—现代”、“野蛮—文明”、“遗产—创新”、“自身的—别人的”、“精神—理智”、“文化—工业化”、“拉美—西方、美国”等等溉念的二重性,一直是它的理论认识原则的出发点。在80年代它们显得更为现实。1983年召开的阿根廷第一次社会学会议上,许多报告谈到了文化的独立性问题。例如民族生存,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基督教在其中的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所谓“红条”即指目前十分畅销和流行的“请柬”、“请帖”。据《现代汉语词典》介绍:最早使用它的人大多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为目的。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红条”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花样越来越多,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含意,形成了一股大红大紫的“红条”热。“红条”众生相“红条”的广泛性。当今世界,由于人们已经将“红条”作为官职升迁的“阶梯”、发财致富的“敲门砖”和联络感情的信物,因而,公家遇大喜事必发“红条”,如工程发包、奠基、落成、建厂、建桥、建市、建校、建路,新产品、新技术研制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学月刊不是同人杂志、文学社团,并主张文学风格多样化,称它为“现代派”、“现代主义”不符合历史事实。穆时英等人的小说从整体看,与西方“现代派”仍有很大差别,以戴望舒的诗为据论定《现代》是“现代派”则更不恰当。戴望舒要求中国新诗同时摆脱中国诗和西洋诗的两种格律枷锁,是值得赞赏的。  相似文献   

17.
一18世纪末,美国有关中国的全部知识就是:中国是为1773年波士顿茶会提供茶叶的国家。不久,它又从别的国家听到了一些有关中国的情况,这些最初的印象受到启蒙运动热情的影响,使美国把中国看作一个有个理想化的政府和充满人情味的社会。1830年2月22日,美国商船“罗马号”到达澳门,从而拉开了美中直接接触的序幕。其背景刚好是美国国内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急速衰败的时期。这样,美国想象中  相似文献   

18.
雁群 《东西南北》2008,(1):15-15
成功的营销,往往以细节的关怀开始。多年前,我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参加一个客户服务研讨会。会务组织者在格伦斯尼斯的一个汽车旅馆为我预订了房间。在这个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内含了极其丰富的理论关系。“第二个结合”富有多层次的辩证意蕴,包括“魂脉”与“根脉”相统一的基质关系、“中国的”与“现代的”相统一的属性关系、“现代力量”与“深厚底蕴”相统一的目的关系。同时,经由“第二个结合”所呈现出的新的文化形态具有有机统一性、空间广阔性和文化主体性的特性。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多面对接、传承发展,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美国防务技术网不久前报道,谷歌公司已收购了“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后者负责为美国防部研制货物运输型机器人。以及可搜索简易爆炸装置的新型全能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