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杜十娘解读成一个贞女、烈女、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就落于笼统,客观上为男权意识形态推御了责任,开脱了罪责.本文从女性视角深入、具体地探讨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揭开男权强加于杜十娘身上的光环,论证杜十娘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形象再议@韩晶 @王乐乐  相似文献   

3.
美狄亚、杜十娘是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身份地位也不同,但同样遭遇被心爱男子狠心抛弃的下场;虽选择的复仇方式不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相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家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和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两人都因悲惨身世而沦为娼妓,却都对普通人的夫妻生活甚是向往。杜十娘遇到了她认为能托付终生的人李甲,玛格丽特遇到了爱人阿尔芒,而两人的爱情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杜十娘被李甲转卖后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纵身跳入江心而死;玛格丽特为了保护爱人家族的名誉、保护一个她从未谋面的女孩的幸福,离开了阿尔芒后病死。从比较文学视角看,身份相同、结局相似的杜十娘与茶花女,无论是在人生态度方面、反抗强弱方面,还是对爱情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笔下的悲剧主题的深度,不是简单地、一般地表现薄情郎的无情无义,突出妓女的坚贞刚烈,而主要是挖掘悲剧产生的根源。杜十娘的悲剧深刻展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社会伦理的冲突;揭示了她的人生理想与封建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折射出真情与金钱的冲突。明代特殊的社会状况、意识形态以及人文思潮,赋予了杜十娘形象独特的悲剧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代描写士人与妓女爱情故事的名篇。杜十娘追求真爱,遭到李甲抛弃后毅然选择跳江,这一形象深入人心。本文从人权思想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明代社会普遍的人权思想,杜十娘身上进步的和落后的人权思想,以形成对杜十娘命运悲剧的新认识,并探讨杜十娘的悲剧对现代女性人权保护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试析独立个性在杜十娘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十娘的悲剧命运,除了当时的社会原因外,她自身的独立个性也不可忽略。独立创就了她前期的辉煌,但也让她产生了自大心理,误以为单凭自己就可以修正整个主流社会的固有规则。  相似文献   

8.
<茶花女>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小说在题材、主题、情节、人物诸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二者于上述种种相似之中又颇存异别.阿芒真诚狂热的爱情于玛格丽特具有灵魂救赎的意义,<茶花女>可以说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杜十娘对婚姻的巧作安排则是出于风尘女子皈依人伦的强烈渴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体现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标出性是符号学概念,指符号文本对立项中不常用的一项,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品质.话本小说存在明显的标出性悖论,即文本形式与价值观念是“非标出性”的,这用来适应作为非主流文类的生存策略;而故事则采取“标出性”策略以迎合读者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化需要,话本小说的这种标出性悖论是通俗小说文本的基本特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其集中表现了话本小说作为通俗文本的标出性悖论.  相似文献   

10.
从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杜十娘与茶花女的人物形象、生活遭遇、处世态度、抗争精神和悲剧结局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探析了中西文化在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女性在物欲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在男权格局下的尊严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爱的毁灭与生命真相——杜十娘爱情悲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十娘爱情悲剧的价值意义在于撕开封建社会生命的真相,引起读者对妓女的爱情与从良、"情"与"理"的矛盾与爱情悲剧、爱情与复仇等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哲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形象"概念可以从语言自身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论说。首先,"形象"是从具有潜能的质料"象"到被赋予现实形式的"形"的转化,这实际就是文学的"隐秀论"。其次,"形象"具有从未始有区分的天命化的自然之道向具有区分的性情化的人伦之道的演进,这可谓文学的"性命论"。最后,"形象"具有从主体化的作者情意到客体化的作品形式的生成过程,这就是文学的"物化论"。从"隐秀"、"性命"和"物化"三个层次解说"形象",可以更有效地诠释文学自身的复杂意蕴,可以更好地揭示形象论在中国文学和文论传统中并未得到重视而在当代文论中却成为文学批评的核心关键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一种精致的毁灭范式流传并被当作反封建礼教的典范,通过文学祛魅,以"人性化冲突"为逻辑契入点,提出了对杜十娘形象进行现代解读的可能,并使杜十娘的艺术形象获得一种符合现代阐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弃妇复仇”文学形象在中西方古代文学作品中均有出现,但其在中西方作者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文学形象展现出的不同行为特点正是作家不同价值观念的直接体现,同时也体现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观念差异。中西方作者通过观察理解各自所生活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将其反映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创作出行为特点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地缘因素发挥出很大的影响作用:地缘决定了作者生活的文化环境,而文化环境进而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杜十娘和茶花女的命运表现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她们的悲剧,不仅是男主人公的软弱性格造成的,更是因为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所致.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观念的牺牲品.中西方两位作家通过他们笔下人物的遭遇,对主人公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道德提出了批判.在杜十娘和茶花女的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作者不同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是以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为标识的。卢卡奇的这一理论在继承马克思的学说、开启西方马克思主义新的研究方向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置于批判性的角度加以理解,即从经济批判、哲学批判和文化批判三重视角,细致地疏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逻辑理路,认真挖掘卢卡其物化理论的思想特旨,深入领会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以期能够走进卢卡奇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是冯梦龙笔下晚明京城的“教坊名姬”,她是在与“深爱”她的李甲回家途中怀宝投江而死的。本文从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封建子弟追求功名利禄,男子与女子的生存方式与目的不同,以及社十娘的个人经历、文化教养等,探讨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和《觉醒》分别是英、美文学史上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作品。但由于两位作家性别、国度的差异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从商品关系入手,认为物化在商品形式普遍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才成为问题.海德格尔则一方面认为此在处处面临着使自身凝固为现成物的物化危险,这种危险体现在寻求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中;另一方面认为在作为座架的现代技术这种解蔽方式中此在面临着最高的物化危险.座架这种解蔽方式与商品形式都显示为合理化的机械系统.他们二人都关注意识上对物化本质的反思与觉醒,但卢卡奇落脚于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活形式的实践性改造来扬弃物化问题,而海德格尔则使人们从技术之解蔽方式外开显出生存实践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