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情"是晚明剧坛的主旋律,孟称舜作为"言情"派作家中的重要一员,其戏曲理论和创作都注意突出"情"的因素,注重挖掘"情"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在戏曲理论和创作两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戏曲艺术的"言情"特点.同时其传情理论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把传情和忠孝节义联系起来,持情与理相统一的创作主旨,在情、理二者关系的处理上显示出不同时俗的理论追求,从而赋予传情理论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晚明文人传奇中节妇形象的大量出现与"有益风化"的戏曲创作传统、统治上层的提倡、思想界的颂扬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明初期传奇中节妇形象更多是囿于道德规范的伦理表达相比,晚明传奇中节妇的"贞节"具备了更多情感的内涵,由"为理守节"转化为"为情守节"。然而,女性贞节内涵"情"的注入是以强化女性贞节观为目的的。文人作家即便受到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颂情的同时不敢忘却"理"的存在,不约而同立足主流文化填充儒家女性贞节观内涵,将看似不相容的"情"与"贞"以"情教"、"情正"等理论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梁廷楠《曲话》是清代曲论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既是曲论家又是剧作家 ,同时具有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和爱国志士的高尚气节 ,他对元、明、清杂剧和传奇数百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 ,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见解。《曲话》以“情、理、音三字”为曲论纲领 ,通过深入的比较和公允的评析 ,总结了前人戏曲创作的成败得失 ,对戏曲作品在抒情言志、关目结构、戏曲语言诸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很多观点在今天的戏剧创作和批评中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学主张良知"彻上彻下",反对割裂形上之性与形下之情,在心学学者看来,情与性处于为物不二的状态,故情具有浓厚的心性学价值,真情即至性。王学所言的本心是万理毕具、虚以应万物的至善本体,恶是心体迷失本来面目也就是不真的后果,真与善在心学中几乎可以划上等号。而情恰具有真挚无伪、直入人心的特征,因此,便具有了重要的心性学价值,情深便可体道,也唯有情深方可体道。因此,受心学影响,晚明文学中的情是高度道德化的,真情即理本身。晚明文学中的情与儒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和之情在审美形态上有所区别:它肯定情感的强烈,并将其视为"真"的必然后果。晚明的情对"理"还具有推动作用,晚明文人关注形而下的人情日用,主张因情制礼,将人情、人欲之大同视为理的基础与准则,拒绝礼的僵化与异化,从而赋予理以周流变动、与时俱进之义。  相似文献   

5.
论梅鼎祚及其《玉合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鼎祚是晚明颇有影响的作家,其创作的传奇《玉合记》在当时也为论者所关注。梅鼎祚创作传奇,喜炫耀学问才华。《玉合记》写章台柳故事,主题明确,针线绵密,但文字,堆砌故实,令人难以卒读。梅鼎祚及其《玉合记》代表了晚明曲坛借传奇创作炫耀学问才华的风气。本文对此作了具体论述,指出其成败得失以及对后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戏曲《娇红记》全名《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是据元代同名小说《娇红记》改编而来的,通过比较戏曲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异同,可知戏曲在借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对"情"作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丰富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进一步突出了人物个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鲜明的晚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晚明以汤显祖、冯梦龙为代表的主情论,将情视为人生的根基,赋予情"人生不朽"的价值,提倡真情、至情,追求理想的有情之天下,对其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其时创作情欲的放荡横流.  相似文献   

8.
用选本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学主张,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独特的理论传播方式。晚明竟陵派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得力于他们的文学选集《诗归》对其文学主张和流派创作风格的传播,因此,以《诗归》的选择标准、选择理念及评点为依据,系统阐述竟陵派"幽深孤峭"的性灵说,即灵而厚的创作要求,以达到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一派别的目的,从而也说明了竟陵派之所以能在晚明文坛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创作思想为例,论述韩愈对<文心雕龙>之认同与借鉴.韩愈创作思想主张以情为主,强调"不平"之思、感激怨怼、"勃然不释"之情对文学的感召、激发,与<文心雕龙>"立文本源"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一脉相承.创作修养上,二者皆主"虚静"说,主张多积累、多体验;文学风格上,韩愈认同刘勰之风格多样化的主张,坚守执正驭奇的基本指导思想.韩愈从创作思想上,认同与借鉴刘勰之理论主张,从而建立了正确而通达的基本文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晚明吴江叶小纨以杂剧《鸳鸯梦》的创作,填补了女性写作戏曲的空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剧作传世的女剧作家。本文从叶小纨所处的晚明吴江叶氏文学世家现实生活出发,围绕剧作家的人生际遇,探讨杂剧《鸳鸯梦》的文本生成方式,进而发掘女剧作家在哀悼背后所隐含的对女性爱情婚姻和心灵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转化后进青年要注重"情"与"理".具体方法是多与之谈心, 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不同对象,以真情感化,以真理服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背景上,对汤显祖的戏曲观和晚明心学思潮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汤显祖曲论创新意识和剧作所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深刻体现了晚明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以人为中心,把戏曲创作情感意象,深深扎根于对人性和人的性灵的描写,通过求真求美的艺术创作呼唤着人的觉醒,体视了人文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才是汤显祖“主情说”的基本内涵和美学价值。文章还与欧洲中世纪文艺思潮作了一些比较,提出了中西作家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斗争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相通相似之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对晚明皖南戏曲家的影响 ,探讨李贽对梅鼎祚、潘之恒、汪廷讷的戏曲创作和戏曲观的影响 ,他们得风气之先 ,在戏曲创作或评论中表现出追步文化新潮的意识 ,开拓戏曲创作主题 ,扩展戏曲欣赏趣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曲家的"本色论"只涉及戏曲的语言问题,但徐渭的戏曲"本色论"在明代曲家中比较独特,内涵丰富,除关注戏曲的语言外,还广泛涉及了戏曲的审美特征、创作技法、角色塑造、声腔格律、曲家个性、艺术创新诸多曲学范畴的问题。徐渭戏曲"本色论"的提出,因其曲学内涵的丰富性,指导并启迪着当时及后世诸多曲家的戏曲创作与剧论表述,为晚明及清初古典戏剧学高峰的到来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原出自甲戌本《胭脂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警幻仙姑之口。《红楼梦》的主旨乃"以情悟道,守理衷情".。作者旨在借石头"历经离合悲欢"的情感历程,展示"炎凉世态",表达自己"无才补天"(即不得其位)却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的伟大情怀,这就是"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则是作家对自己所悟之道的直接阐释。"守理衷情",以理范情,以情维理;理在情中,情在理中,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守理衷情"是对经历了宋明两代重理与重情两种极端的冲击之后的孔子儒学所做的智慧的调和。  相似文献   

17.
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是"情"与"理"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情"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理"的主题等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王心学在明中后期得到发扬光大。本文阐述了陆王心学是奠定晚明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础,而陆王心学在这一时期确立为文化宗主地位又是与晚明文学繁荣不可分割的。文章特别论述了汤显祖的“情格理”是受陆王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情绪场"是一种能给个体以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进而产生某种动机或需要的客观环境.文学的特质决定文学教学更需要进行"情绪场"的构建.文学教学"情绪场"构建九法形象现情,言语激情,人际感情,环境衬情,技术设情,诵读生情,心灵悟情,以理驭情,以志冶情.  相似文献   

20.
<藤花亭曲话>是晚清文人梁廷柟的戏曲理论名著.梁氏"不荣古而陋今","不党同而伐异",用比较方法进行辨析,反对雷同倡导独创,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今天的文艺批评与创作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