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全球经济转型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是当前国内外产业科技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证实,产业集群本身就具有一种集聚性竞争优势,这种集聚竞争优势能够迅速转化为区域比较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由隋映辉研究员撰著的《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青岛出版社出版)问世,引起学术界、企业界和管理部门的关注和好评。全书50万字,共分十一章,书中充分运用文献资料与实证调查研究,对产业集群的理论演变和现实转型的关联系统,以及发展战略进行探索。书中紧扣科技与经济在产业集群的交叉、渗透进行…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开放经济格局中,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源动力以集聚经济圈基于社会关系"嵌入性"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以及实物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双重分工优势为内容。这种区域要素禀赋相对其他区域的竞争优势,在集聚经济圈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中,表现为欠发达区域要素禀赋"逆嵌入性"流动以及集聚经济圈在其产业竞争力基础上的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集聚经济圈"异质性"要素优势处于关键、核心的地位,是发挥集聚经济圈城市、集群产业、产业区产业外部性,促进创新,引起供求等促进集聚的决定因素。长江三角洲地区被压制较久得以释放的以"异质性"要素禀赋优势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双重分工优势,构成其产业集聚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分工与协作产生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追求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高,企业协作产生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集体生产力,企业集聚激发的竞争和创新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充分认识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集群企业间的协作是产业集群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自我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以及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发展实施雁阵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发展应依托主导产业的核心龙头企业,通过纵向和横向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带动同类产业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同类型配套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等,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空间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强化产业核心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该产业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合理分工和资源合理配置,向周边城市辐射并扩展形成区域性城市圈(经济圈),以增强该区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然后依托城市圈(经济圈)向全国辐射和扩展,使各区域的城市圈(经济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5.
关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主要源于灵活专业化、集聚经济、合作竞争、创新环境以及路径依赖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尽管产业集群大多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然而,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进行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是提高产业集群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产业集聚效应究竟是如何影响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目前在理论上尚未有较清晰的解释.本文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溢出效应和品牌效应等方面,采取定性分析与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剖析,通过理论上的进一步廓清认识,为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集群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从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视角,运用耗散结构和协同学理论方法,研究分析区域企业群落生成、企业群落向产业集群演化以及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等过程中的自组织机理及其特征条件.认为在一定产业生态位下生成的产业集聚核对区域产业的聚集和区域企业群落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支配原理主导了企业群落向产业集群的演化;正是集群内各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合作达到协同的自组织机制,促成了高效有序的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福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为实现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探讨了构建产业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设计思路与原则,研究了产业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并围绕绿色产业集群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原生式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决定于集聚经济和缄默知识的特殊共享机制.对集聚经济效率的追逐是内生型企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之一;缄默知识的非文本传播属性决定的知识转移和共享机制是驱动企业邻近分布形成集群的另一关键原因.集群从发育到成熟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经历阶段治理模式的转换.在集群发育的早期阶段,由于协作网络松散、不稳定等原因,在完成空间集聚的企业之间,企业个体在行为上竞争多于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协作网络成为效率来源后,企业之间的联结得到普遍加强,合作逐渐显现优势效率,推动企业从纯粹空间集中转换为高效的地方产业集群.而整个产业集聚网络的治理能力越来越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所在,后续内生型产业集群能否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取决于在国内外竞争中能否形成地方优势治理权.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重点建设的经济区域,必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然而当前雄安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规划和指引,同时导致人力资本集聚动力不足。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本集聚理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雄安新区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雄安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以促进人力资本集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产品制造和研发环节的分离以及相似产品研发环节在空间上的集聚,逐渐形成了一批以知识生产为主要内容的集群。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知识集群具有更强的知识累积性和知识创新性,已成为产业集群升级的趋势之一。知识集群通常有两条典型的演化路径,一是在原有制造业集群基础上递进生成,二是在缺乏既有集群支撑下创造生成。针对我国产业的自主国际化需求和客观存在的集群低端化发展现象,知识集群为我国制造型集群实现整体性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为对产业集群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这一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解释,运用古典、新古典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深入剖析了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内在机理。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视角,揭示了产业集群的理论根源: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经济系统,具有分工协同、制度协同、集聚协同和竞争协同等四方面的协同效应,即高度专业化促进收益递增、交易制度优化提升市场效率、从外部经济中获取成本降低的力量及成本差异创造竞争优势。各种协同效应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产业集群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集群的经济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集群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 ,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马歇尔、熊彼特和埃德加·胡佛等提出的“空间集聚体”的企业群范畴。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组织生态学和区域创新理论来透析产业集群的性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中间性产业组织 ;从组织生态学角度看 ,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生物群落特征的产业种群或企业发展生态系统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 ,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创新网络。因此 ,产业集群的性质可以用“区域创新网络组织”概括。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被中国发达城市"切割",导致由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聚集而成的新产业空间快速生长,并成为统领城市和区域空间重组的主导力量。不同类型、主题的产业空间通过集聚—扩散—升级—再集聚—再扩散,构成开放型的新产业价值链空间,优化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空间价值,并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多元重构,促进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与能级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企业集群———区域发展的新组织形态  企业集群 (enterprise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 )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Porter ,1998)。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 ,企业集群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 ,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历无畏、王慧敏 ,2 0 0 2 )。企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目前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呈现出的集群化态势已引起我国政…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活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改变了原有竞争形态 ,在产业集群范畴下对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在三个层面展开 ,即空间集聚层面 ,知识的交流层面 ,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层面。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7.
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已成为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增长点。在集聚效应的指引下,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区位品牌、要素整合、信息外溢、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生态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等方面互为因果,循环累积,耦合发展,最终爆发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必须改善宏观调控,消除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壁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引导中小企业向城镇集聚,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注重资源整合,完善集群要素,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培育促进集聚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显示出强大的区域竞争力.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性和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但是因农业所特有的生命特性和季节特性导致了农业分工的有限性,使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路径有“自下而上”式的地方企业从生产集聚到社会集聚的“原发型”和“自上而下”式的政府推动的“嵌入型”.不管是哪种路径,政府在政策导向、公共服务和竞争环境等方面对集群的产生、成长和壮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使人口、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沿高速公路沿线地区集聚和扩散,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带动沿线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区域产业集群中高速公路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区域产业集群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基准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有空间观,研究空间问题要有历史观。经济地理存在毗邻效应——近朱者赤。我国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它由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和多样化的都市经济共同支撑。空间市场结构不存在完全竞争,空间产业组织的主体是产业集群而不是单个厂商。中心与外围存在博弈。经济最典型的空间特征是集聚,而集聚使得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内生的。最优集聚理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市场机制促进集聚使效率充分,空间经济政策则作为资源空间配置的手段补偿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