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在界定就业能力定义的基础上,遵循国际规范的方法编制了预测量表,然后以827位应届毕业生为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得出和验证了包括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展示能力和就业求职能力三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维度和测量量表。统计分析证明该就业能力维度结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操作性强,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另外,研究延伸和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为就业能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决定因素分析——基于多层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山东200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建立多层交叉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个体、专业和学校等多层变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初次就业概率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学校因素对就业的作用大于专业,但学校与专业对就业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就业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导向的实习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就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是为政府及用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合适就业推动政策和相关举措的重要保证.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量化评价的维度应包括四个方面: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社会资本和基本素质.通过专家不断地修正,提出了14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各指标的相应权重.这一评价模型的提出,旨在为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的政策效率提供参考,也为后续量化研究打下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广东、江西、安徽、上海等地部分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的分位点上,学历的高低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不同.在中低端分位数上,外倾性显著正向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在绝大部分分位数上,情绪越稳定,就业能力越强;在低端分位数上,随和性越好,就业能力越强;尽责性和经验开放性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均呈现正向影响,但在各分位数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力.男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表现出大部分相近、个别相反的实证结果.可见,学历仍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对于自我感知就业能力不高的女大学生来说,性格更为外向大胆是其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情感意识的波动性会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感知判断;作为预测学习或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尽责性和经验开放性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感知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教育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西部大学生资源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进而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在西部就业的因素 ,并从政府、企业、学校、大学生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了多项就业政策。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大、就业需求严重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大学毕业生供求的调节、市场就业环境的塑造、相关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强化和对大学生的观念教育与职业生涯指导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个高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工资水平、就业单位类型和主观满意度等三个方面测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把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分解为学术性人力资本和实践性人力资本,他们的社会资本分解为家庭经济性资本和家庭社会性资本,具体考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他们工资水平和就业单位类型产生正向作用,但对就业的满意度则呈负面影响;另外,与社会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结合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本文也讨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个体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性别分工观念、性别自信及性别权利意识等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均有重要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性别平等意识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呈反向差别。  相似文献   

9.
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为科学论证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备受关注的观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沿用"大五人格"量表和欧洲基金会的做法分别对农民工的非认知能力和就业质量进行测量,探讨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宜人性特征影响作用最大,并且上述影响在性别之间和代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利用中介模型识别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不仅对就业质量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对就业质量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行界定,提出利用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测算就业满意度的模型,并基于山东省济南市51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排序模型分别对大学生就业前期望值与就业后实际感知值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测算出山东省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不高,其中,满意度最低的就是职业待遇因子、职业发展因子,两者低于高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而职业稳定因子、职业外部环境因子、职业内部环境因子的满意度高于整体满意度。本文提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可以从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感知或降低毕业生就业前期望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谢勇  赵亚普 《南方人口》2009,24(3):49-56
文章使用南京市部分高校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概率、起薪水平和就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因素与大学生的就业概率、起薪水平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大学生能否进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就业却没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概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对于起薪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于大学生进入公共部门内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3年上海市金山区农村户籍务农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对农村残疾人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农村残疾就业存在的困境并且对其成因做出经济解释.研究发现,残疾人的就业具有持续性,有过就业经历的残疾人更倾向于期望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目前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效果并不是很好:集中就业普遍存在"挂靠"的"假就业"现象,而按比例就业则存在用人单位更偏好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而不是雇佣残疾人的"缴费偏好陷阱",这两者导致了农村残疾人非农就业意愿和就业实现之间存在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程芳 《西北人口》2011,32(2):61-64
大学生就业难。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却急需大量的大学生。造成这种两难局面的很重要原因是对就业环境认识不充分造成的。本文通过就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和大学生就业新现象的分析。建立人与社会生态环境动态匹配的大学生就业模型。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从而缓解现阶段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中西部地区人才紧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点生态功能区北京市延庆区的1279个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借助二元logit模型,基于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分析了两大类生态补偿项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岗位类生态补偿项目本身提供的劳动岗位质量不高,而且减弱了参与者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的主动性;耕地类和林地类生态补偿项目压缩了农业生产规模,使得参与者的农业生产活动减少,同时其转移就业的可能性没有显著提高.长期来看,目前的生态补偿项目实施方式可能造成劳动力剩余和土地复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已有研究对城乡生源可能的影响论述并不充分;不仅直接的研究很少,而且很多研究简单在城乡混合样本中比较城乡差异。本研究通过“解决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跟踪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城乡生源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可能存在的不平等,但是对这一不平等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城乡生源之间的简单比较,而应该更为重视城乡生源大学生可能并不完全相同的就业机制。本研究发现,尽管城乡混合模型中,城乡生源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分别对城市生源样本和农村生源样本拟合模型后,性别、专业、兼职次数、是否党员以及家庭背景等多个变量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城乡生源样本中出现了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作者 2 0 0 1年对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肇庆市、清远市四地妇女就业状况的调查 ,深入分析了当前妇女就业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现象 ,特别是多元化的就业方式在保障妇女就业权利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产生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慢,就业岗位需求相对减少。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将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情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题,调节好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塑造全面的市场就业环境;改革高校教育模式;研究"新政",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就业质量,消除就业歧视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本文基于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数据,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深入探讨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以男性体验为规则的领域,以男性为标准的性别文化规范,决定了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同的影响强度和向度,也影响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进而导致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