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韦伶  杨清清 《职业》2011,(22):18-19
从“艳照门”到“诈捐门”,从虚假广告到问题奶粉,从“抢盐大战”到郭美美事件,有明星百口莫辩、身败名裂,有企业拙于应对、灰飞烟灭,也有政府机构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遭遇信任危机!当舆论铺面而来,当危机不期而至,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出面,可以帮助当事者化险为夷,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2.
程许 《公关世界》2023,(5):61-6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崛起,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一些事件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则有可能生成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破坏力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预警研判工作不到位、处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为了解决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网络舆情危机问题的现象与原因,提出地方政府需健全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引导舆情能力等建议,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信息的集中控制或阻塞信息传播渠道来消除负面事件带来的不利舆论,已经不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于一个负责任的、有着充分自信的政府来说,只有做到信息公开、保证民众知情渠道的畅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在舆论上获得主动,并对政府的形象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信息的集中控制或阻塞信息传播渠道来消除负面事件带来的不利舆论,已经不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于一个负责任的、有着充分自信的政府来说,只有做到信息公开、保证民众知情渠道的畅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在舆论上获得主动,并对政府的形象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一些城市的出租车罢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重庆,由于它作为直辖市的特殊地位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召开座谈会,吸引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令人欣慰的是,重庆的出租车罢运事件最终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出租车公司承诺要降低承包费用,政府也开始打击黑车现象。在各种社会矛盾频发的今天,这次事件的顺利解决无疑为这个刚开始的冬天带来一丝暖意。  相似文献   

6.
事实上,企业的舆论风险管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企业随时面临的危机事件、舆论考验与网友围观等多种舆论尴尬状态息息相关的。当企业遇到上述舆论危机事件时,决策者们通常都会第一时间商讨应对策略,或借助于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来进行及时的救火处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是高校在互联网传播新时期必将面对的常态化危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尽管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仍然具有规律可循。基于扎根理论的H高校网络舆论事件过程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爆发通常经过"舆情触发""舆情放大""权威介入""态度形成"四个阶段,分别呈现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动机和诉求,权威介入后的影响结果,以及网民的最终态度与事件沉寂的过程。高校应当加强舆情响应机制建设,采取及时有效、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危机应急行动,主动出击重置议题,在舆论引导中将大学生舆论危机事件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8.
政府形象是公众及舆论对政府的评价,从公众及舆论的客观社会效果来看,政府形象可以用认知度、美誉度与和谐度作为其基本评价标准。政府认知度从公众舆论评价的量上衡量政府形象,反映出政府及其行为的社会影响广度和深度。有人认为,政府的认知度应该不存在问题,但不尽然,作为量的评价,公众对政府了解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政府认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及政府的民主化程度。事实上,政府级别越低,其认知度越小;  相似文献   

9.
赵春光 《现代交际》2010,(5):99-100
随着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社会中微观个体的媒介触手逐步延伸和扩展,社会公共事件被受众截获的效率和速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危机事件发生时,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官方媒体想要通过集体失语来隐瞒危机事件的概率几乎为零。由于危机事件的特殊性,官方媒体要做到有效的舆论引导,不但要注重内容上的设计,表现形式的选择也是应重点关注的细节。因此,本文将从危机事件的舆论情况切入,深入分析影像新闻影响舆情的特点,并提出笔者对影像新闻引导舆论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0.
舆论可以视为社会中大多数人基于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所反映出的意见集合体,当某事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出现舆情倾向时,也就意味着该事件吸引了足够多的人去关注,于是便有了舆论的空间概念——舆论场。由于舆论所呈现的公共意识在不同社会阶层角度各异,加之发声轨迹在不同时间段内难以有效整合,因此舆论在不同形式上产生分化便顺理成章,舆论场实则是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媒体环境下对舆论形态的区分。以传播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短、平、快"的特点是官方舆论场无法比拟的,但官方舆论场语言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官方舆论场如何取长补短,对事件发生后的危机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第一时间控制话语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倪志刚  胡盛英 《老年人》2007,(10):16-18
在中央的重视和舆论的关注下,今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受到严厉查处,犯罪嫌疑人和严重失职的地方官员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观察,2017年以来,网络舆情传播的九大规律不断凸显:媒体大量跟进报道同类事件探究背后深层原因、跨领域热点舆情事件引爆速度快、同理心效应促使网民纷纷袒露同类遭遇、"未闭环"的舆情事件引发网民持续追问、人为干预导致舆论"狂欢——散场"效应加剧、高层介入的权威效应有效提升舆论引导成效、舆论共同体的群体极化效应加剧、鉴别网络信息真假成为舆论共识、多元归因导致协同治理的呼声增强.这些规律在以往的舆情事件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但在今年以来表现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网络已渗透至社会各个行业,给传统行业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网络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之一,也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讨论提供了平台,网络平台承载着诸多政府决策及重大事件信息,往往引起公民广泛关注,并形成强大的舆论效果,影响颇大。基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需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的产生,减少网络公共事件中公民被错误引导倾向,营造理性客观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讨论风气,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化背景下的传播,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舆论引导能力一直是政府行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乎到政府形象建设。舆情的准确把握、舆论方向的正确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而当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出现新的特征和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舆情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新问题并探寻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的安徽芜湖女大学生坠楼案再次掀起网络舆论波澜,事件最终以家属认可警方判定结果而尘埃落定。在此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和事件传播的最终效果,也对整个社会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芜湖女大学生跨年夜坠楼案为例,分析网民用户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和心理机制,由此管中窥豹探讨相应的舆论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时有出现,随着新兴媒介的发展,公众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网络来发表关于社会问题的态度和意见,并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也由此得以频繁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的演化规律是怎样的?政府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它呢?本文试图一一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时间较晚,从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到现在,只有五年多时间。虽然不少法律法规都作了专门的规定,并且在五月四川大地震中政府以其发布相关信息的迅速透明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是总体来看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法律制度以外的“软性”因素,制约着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在更广泛的层面从制度走向实践。《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年4月公布,2008年5月1日《条例》生效,但仍存在着信息公开滞后的问题。因此,要使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做到规范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来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渐渐成为社会的泄压阀、舆论场。某一热点事件发生后,该事件相关讯息都会第一时间在国内各大网站及其论坛上迅速传播,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进而成为舆论焦点,之后再经由网友们轮番发帖、转帖、跟帖、讨论,进而形成网络舆论。从前几年的“躲猫猫”、王帅案、邓玉娇案到近期的药家鑫、郭美美,都可以看到网络在社会民主监督以及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网络已渐渐成为“观点自由的市场”,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也必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频出,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信息发布对公众关注度的影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搜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热点事件,梳理信息发布主体与方式,挖掘关联规则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政府主体发布信息的频率最高,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意见领袖,再次是民营机构媒体;二是采访报道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信息发布方式,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最佳,其次是增强传播;三是多主体、多方式及二者的组合,比单一主体和方式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更好,并且多方式普遍比多主体降低公众关注度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产生海量数据,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环境。网络舆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联系群众和开展工作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网络的两面性也表现在网络舆论上,网络舆论形成的舆论导向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网络舆论的负面效能使谣言、虚假信息盛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网络舆论场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方面的引导,使网络舆论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效能,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