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06,(11):62-63
我是一名中学校长,连续两年订阅了《人生与伴侣》,是《人生与伴侣》的忠实读者,因为贵刊每期都能刊载几篇符合我口味的佳作,读后使我受益匪浅。第6期上半月版一到,我一口气读完《一个也不能少,女教师断手助学血沃中原》一文,侯老师的感人事迹,久久在我脑海中激荡。良知驱使我把此作推荐给好几位同事阅读。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编辑: 你们好!大约是2002年无意间发现《人生与伴侣》,使我到现在都有份力量在支持着,在我和女朋友分手那天,我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里,看《人生与伴侣》。人活着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还有一个人等你的出现:我就觉得,这么多人都好好活着,都有那么多人的关心,于是我想了,你们办杂志就是给人启示,作为读者,我也有你们的关心,有你们的文章对我人生的帮助,真的很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7,(12)
在许多国家,越来越盛行为征婚者提供"快速约会"服务。这通常是在某家婚恋公司的组织下,大约20名征婚男子与相同数量的征婚女子聚会,每个人都轮流与每个异性交谈3至7分钟,交谈后在卡片上写下是  相似文献   

4.
发端于北欧国家的伴侣关系立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冲击。不同国家在是否承认和保护同性伴侣的婚姻权、是否承认和保护非婚同居者以及如何承认和保护等问题上都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在伴侣关系立法上已形成了丹麦模式、法国模式和荷兰模式。不同模式下的立法在适用范围、伴侣关系缔结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在法律上,登记的伴侣关系已与传统的婚姻关系并列成为西方国家的成年公民可以选择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婚姻家庭生活关系形式。  相似文献   

5.
佚人 《社区》2003,(20):53-53
“我被婚介所利用,给他们当了三年的义务婚托!”日前,济南的王女士诉说了三年来自己通过婚介所征婚,结果却被这些婚介所欺骗的遭遇。王女士今年35岁,相貌、气质、事业都相当不错,2000年与丈夫离异后,她想通过婚介所重新组建一个家庭。王女士先后找过6家婚介所,也见过不少男士,但总是谈不成,到现在她才醒悟过来,自己原来是被婚介所利用了。以下是王女士自述的征婚经历,她同时总结了婚介所惯用的几个骗人伎俩。  相似文献   

6.
《新天地》2006,(11)
一名自称“儒商”,拥有上亿资产的人士在广州日报A3版上花大篇幅刊登一则征婚广告。这个位置的广告价格在十几万左右。征婚者称自己是某民营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已届中年,且已离婚,要求女方年轻靓丽无婚史。接着征婚电话几乎被打爆,但神秘征婚人一直不愿露面。  相似文献   

7.
据长春市有关部门对20至30岁年龄段外来打工人员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感到寂寞孤独”者占90%,“为感情困扰”者占35%。年轻农民工寻找伴侣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老乡介绍、婚介所征婚、自由恋爱等方式,但成功率很低。为此,很多的农民工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找个对象咋这么难?”  相似文献   

8.
蒋纹 《社区》2005,(9):54-55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人们择偶的方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而这位磨刀匠的奇特征婚经历,还是让我闻所未闻。征婚:挂牌子大胆表白走进四川成都茶店子农贸市场,我远远地看到,一个人正骑着三轮车迎面而来,而挂在车前的那个大纸牌分外显眼。走近仔细一看,原来上面写的居然是征婚启事。周围的人看见我吃惊的样子,便说:你不知道吧,他就是沿街征婚的磨刀匠贺顺民。近段时间,贺师傅的磨刀生意不错,每天都把他忙得腰酸臂疼,回家后人疲惫得连饭也不想做。于是他思忖着:等过了年,干脆找个老婆来煮饭,省得自己在外面忙碌辛苦了一天,回来还得操…  相似文献   

9.
袁大令 《人生与伴侣》2007,(2):M0003-M0003
上个月我生病了,医生嘱咐我要静养。正巧,朋友送来2006年的《人生与伴侣》,好几期,供我随时翻阅,以消闲,解寂寞。于是,我这才知道有本叫《人生与伴侣》的杂志,但还认为是“野”的,放在床头的案桌上,没有很当回事儿。然而一读上,我就一篇一篇地读下去,大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王兆相 《中华魂》2013,(15):52-56
1938年年初一1940年年末,我在延安抗口军政大学先后进过两期学习班: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高级班插班学习,后又到瓦窑堡抗大第四期红军干部支队学习。抗大毕业后又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在延安学习、生活了近两年半左右时间。通过学习,我在文化上、军事素质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中央首长,直接得到他们的帮助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毛主席对我学习生活上亲切的关怀,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1.
陈昌 《老友》2008,(7):32-32
每个人都希望能与自己的爱人白头偕老,相互搀扶一生一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年朋友因为配偶去世、离异等原因而单身。当单身生活进入到老年时,由于子女已成家立业,或工作在外地,使单身老人倍感孤独,从而萌发重新找个伴侣,在情感、生  相似文献   

12.
论潜意识     
一、意识与潜意识 在人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心理学基本上都是把人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指自觉意识)这两个概念互换使用的。美国心理学史家杜·舒尔茨在他的《现代心理学史》一书中对此做过一个较好的概括:“科学心理学的许多早期历史是探讨意识的。”这种偏见的产生是由于在主观上,根据直接的自我观察,被知觉的与被意识的是无法区别的。因为我刚刚问自己,我是否意识到该现象时,这个现象就已成为我意识的对象,被我意识到了。“这个心理学事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96年在博山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应聘到居委会的,那时候的居委会,基本上没有建立社区档案,有许多事情已无从查对,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我建议:档案是工作的再记录,不论条件好的社区居委会还是条件差的,都必须在社区建立健全各类完整的档案资料,以便使社区有自己的“文脉”。李税务  相似文献   

14.
网上征婚,征了3年,至今没什么结果。当然,没有结果并不等于说就没有收获。几年下来,我真的从婚介网学到了许多,至少我掌握了一些新词儿。偶尔,我也见见女网友,三言两语中,我便能判断出对方是“新张儿”还是“老泡儿”,关键是看她嘴里说不说“行话”。  相似文献   

15.
网上的一则“替夫征婚”启事,使单身的中年女副教授动了心 2007年10月4日,北京某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惠娟在网上看到一则“替夫征婚”启事: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纸征婚,成功女商人不但没有给自己征来如意郎君,反而让自己深陷骗婚迷局。在骗财骗色后,骗子销声匿迹。为揪出骗子,她自费2万多元在湖南10多家报纸上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两年、100多次的征婚。她的这一征婚不为找郎君为擒骗子的举动,连旁人都感到咋舌,但是她发誓要成为骗子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7.
我是咱刊的一位老读者。通地读刊用刊,深深感到《专业户》是我生活中离不开的伴侣。《专业户》里,致富经、科技知道、到通信息、供与求等栏目,都很吸引人,都能用得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67岁,属大龙的。说起来,我有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媒人”。经我保煤结婚的现在已有50多对了。在我这里“登记征婚”的男士有92人,女士有137人。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84岁。周围人都戏称我为“老媒婆”。退休后,保媒几乎成了我的“第  相似文献   

19.
读者心声     
您好,我是咱《作文教学研究》的忠实读者和追随者,自2001年1—2月第一期创刊的《作文教学通讯》到2003年第3期更名为《作文教学研究》,再到今年的第一期变为双月刊,这64期我都保存完好,有好多文章我已反复阅读3-4遍,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特别是在指导和推动我县“创新作文课题实验”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孤独的言说与无望的救赎--对苏童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童小说言说了缥缈时空中个体生命的孤独.作品中孤独意识的彰显既得益于叙事的推进,也有赖于多层次意象体系的建构.作者企图通过困境逃亡、安排伴侣和宗教皈依的途径对孤独的灵魂进行救赎,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作者将生命引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