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多次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地位、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职责和功能、人才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增强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科研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人民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学术报告会,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社会、创造新文明的伟大时代,也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就需要从三个层次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和健全体制等诸方面入手,具体分为凸显问题意识、优化思维方式、健全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稿约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1):F0003-F0003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的以探索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与开展学术评论为宗旨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刊物,1999年3月创刊,系季刊。本刊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热诚欢迎海内外关心、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人们惠寄稿件。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运用实验等方法,存在所谓“不可能论”和“不能论”,但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适当地运用数学、统计学等作为基础知识的实验方法,其实是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吸收科学发展新成果的创新之举,对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研究搭建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是进一步塑造我国世界大国形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人类共同进步的需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打造社科精品,克服技术性障碍,是推动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政武 《创新》2013,(6):17-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新亮点,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理论提供新方向,应提升到抢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制高点的高度来推进:扩大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传播平台,加强人的发展经济学与多学科的交融,利用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政策,争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立项和强化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各大系统科研状况比较赵放人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推动和繁荣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由市社科规划办组织本市高校、党校、科研院所、决策研究机构进行了题为《北京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与发展》的大型调研工作。此次调研,涉及社科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2年10月26~27日在武汉隆重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杨永庚 《唐都学刊》2011,27(1):32-38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是由追求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中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具有本土性质的独立哲学形态,是"面对"中国国情"进入"中国现实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社会发展学说。自国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后,始终存在着怎样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变化着的国情具体结合的问题,这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基本问题。由此,探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也即国家与哲学具体的结合规律,无疑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来,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取得了五大成就,开启了理论创新的时代。“十二五”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步入系统创新的新阶段,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创新;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从无序竞争转换到有序推进。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建设与自然科学同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同样重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国家工程”。系统创新、全面发展、走向世界,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先进性 ,在代表“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上下功夫 ,使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坚持牢记宗旨 ,在代表根本利益上下功夫 ,把科学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面向社会、推动普及 ,在促进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知识、增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贯穿全部、统筹全局 ,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突出 :突出现实 ,贴紧要务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突出优长 ,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繁荣学术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将维持正增长的强烈反差对比之下,重新审视中国坚守的方向和走过的道路,意义非同寻常。共和国的前30年为后30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和国的后30年继续进行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辉煌成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详尽的蓝图,而是有没有认清社会主义方向的视野,有没有不折不挠地迈向社会主义未来的勇气。尽管今天的中国还存在着大量问题,面临着多重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主要由创新主体取得创新理论成就的知识转化能力、人格品性素质、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充分肯定近 2 0年中国哲学研究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对近 2 0年中国哲学研究进行了检讨。认为 ,近 2 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缺乏对自身前提的彻底批判 ,没有实现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缺乏一种形而上的维度 ,未能建立起一种总体性哲学 ,失去了对社会价值和人的生活世界的总体化功能 ;削弱了对现实的总体把握能力 ,未能充分发挥思想的启蒙作用 ;未能克服史、论分离的研究方式 ,某些热点问题研究缺乏真正的思想性等。 2 1世纪 ,中国哲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和中国社会的总体现代化将给哲学的发展提供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30多年来,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取得了五大成就, 开启了理论创新的时代。“十二五” 时期,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步入系统创新的新阶段, 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创新; 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 从无序竞争转换到有序推进。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建设与自然科学同为 “鸟之两翼” 、“车之两轮” , 同样重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 “国工程” 。系统创新、全面发展、走向世界, 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体系 创新能力 学科群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great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has given rise to five achievements in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opening a new era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1-2015) will witness the arrival of a new stage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in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novation in individual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will develop into innovation in fundamental theories, theoretical systems and methodologies; the innovation of individual disciplines and perspectives will give way to the rise of new groups of subjects and to innovation based on synthesiz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disorderly competition will be replaced by orderly progres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nation, the building of an innovation system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is as important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s in their counterpart, the natural sciences; they are like the two wings of a bird or two wheels of a cart. Our innovation plan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hould strengthe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national aims” and launch “national projects.” Systematic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going global constitute the basic task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18.
新千年的怀特海、中国及全球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尽管这两种思想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 ,但在上一个世纪均遭到人们的不同程度的冷遇。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格局的千变万化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越发凸显出它们的合理价值 ,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观念。文章从诸多方面论证了这两种思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 ,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同样的科学本质 ,但是它又具有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人文性质和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