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片面共犯     
关于片面共犯,我国刑法总则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片面共犯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范畴,刑法理论各持异论。本文以共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理论为基础,从司法实践的寒际需要和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认为片面共犯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片面实行犯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犯罪问题,是片面共犯的基本类型之一。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规范该类犯罪现象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行均衡原则,并不违反“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一是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物质享受,从小偷小摸最终走向盗窃犯罪.二是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相似文献   

4.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是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物质享受,从小偷小摸最终走向盗窃犯罪。二是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  相似文献   

5.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中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在刑法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涉及到犯罪论与刑罚论.本文着重阐述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以及由此所引申的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相关概念和内涵,从而提出温和的部分犯罪共同说理论.  相似文献   

6.
范玉 《经营管理者》2009,(21):276-276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行犯罪,刑法只对身份犯的单独犯作了规定,对无身份者的行为则没有作相应的规定。在这种情况,无身份者是身份犯的共同正犯还是身份犯的共犯?对此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中外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四、难点问题解析 5.教唆犯由于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是他人犯罪意图的发起者,因此,对教唆犯应当按主犯从重处罚 错误。理由: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即根据教唆犯实际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处罚。起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所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人可以从轻或者  相似文献   

8.
共同犯罪是我国常见的比较重要的一种犯罪形式。共同犯罪中的身份问题研究对于共同犯罪的定罪与量刑具有较大的意义。身份是认定某些犯罪或者量刑时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本文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及司法现状,主要浅析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范玉 《经营管理者》2009,(22):277-277
有身份者教唆无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时,构成什么犯罪,理论界学说众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认为有身份者构成间接正犯。本文在此根据共犯以及身份犯罪的相关理论推导出,有身份者与无身份和构成共谋共同正犯。  相似文献   

10.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因其能够合理地解释行为主体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而其所利用的申介因具备某种情况而与其不发生共犯关系的情形,因此在共同犯罪理论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我国大陆刑法学界对间接正犯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目前我国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申尚未使用这一术语,在理论上的分歧亦较大,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也不统一,因此在我国确立间接正犯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英 《决策探索》2006,(11):70-7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多元化 除常见的经济从业人员单独犯罪的情况外,还有以下几个明显趋势:一是职务犯罪以及非职务人员与经济领域工作人员相勾结的共同犯罪呈上升态势.这些人员利用从事政府公务或在经济领域工作的职务之便实施经济犯罪,其犯罪手段相当隐蔽,社会危害也较其他犯罪更为严重.二是单位犯罪急剧增长.主要集中在走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妨害国家税收管理以及违反公司法等方面;犯罪主体既有法人组织、也有非法人单位.  相似文献   

12.
王婷 《经营管理者》2011,(1X):264-264
本文首先介绍了刑法学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纷争,并进而认为共同犯罪有事实的共同犯罪与法律的共同犯罪之分,简述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要件,并提出应当重新审视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完善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认定标准及其条件进行论述,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各项任务中的突出位置,将预防和打击腐败进行到底,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益的巨大驱使和诱惑,使党的内部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其中多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现,这种共同贪污犯罪的行为对党的内部廉洁性和社会公共财产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本文拟从定义、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共同贪污犯罪行为的数额问题来正确认定公职人员的共同贪污犯罪,以此来更好地帮助党内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纯洁党内队伍。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新时期日渐猖獗的一种严重暴力型组织犯罪,中央及时部署严打无疑符合时代的迫切性,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客观上出现的打"黑"泛化倾向,将普通的共同犯罪、犯罪集团或恶势力也就高不就低地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来打,没有严格掌握司法的认定标准,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刑法总则及刑法理论上的共犯原理,对抢劫罪的共犯通常不难认定。然而,抢劫罪属于多发性侵财犯罪,司法实践中,抢劫罪共犯的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这直接导致了某些情形下抢劫罪共犯司法认定上的困难。本文拟就其中的若干情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静丽  孙健 《决策与信息》2011,(12):128-128
当下“知识产权”已经是一个代表人类社会一切创造性智慧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犯罪态势变迁的现状,知识产权刑法保护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本文将从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的微妙关系来划分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知识产权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直接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却对知识产权的直接侵权行为起到了诱导或者帮助的作用,或者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扩大了直接侵权的损害后果,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行为。共同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为2人或者2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共同加害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金融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属于白领犯罪,高智能化犯罪。诈骗方法名目繁多,高科技化;发案率最高,损失巨大;内外勾结,共同犯罪;携款潜逃,偷渡出境。分析了金融诈骗的5个特征,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单位共同犯罪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对于隶属该领域的单住与自然人共同犯罪问题也现存颇多争议.本文认为,依照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单位与自然人在法定范围内可以成立共同犯罪.在剖析了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的基础上,解读了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不同情形,逐一分析后,提出了具体的归责原则和处罚方式.  相似文献   

20.
聚众斗殴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本文结合犯罪的构成要件,共同犯罪和转化犯的相关理论,对聚众斗殴罪的转化犯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