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祥田 《北方论丛》2007,46(3):120-122
厘清杜威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我们理解杜威政治哲学逻辑结构的必要前提。他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这个问题视域的转换,是杜威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线索和总体逻辑结构。在解决了哲学问题视域论证的基础上,他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因此,“哲学家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杜威政治哲学建立的“前问题”。  相似文献   

2.
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具有多种源流。欧洲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使他对民主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抱有信心。植根于美国白人文化中的“天定命运”观和对边疆学说的接受影响着他对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的看法。长老派家庭的宗教背景是构成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哲学来源。  相似文献   

3.
以往我们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批评及其民主政治思想这两个方面,却忽略了其中西政治哲学平行比较研究以及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的思路.从他对儒学与斯多葛派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这两派学说有着同样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从他关于中国的“礼教构成了民族的一般精神”的论说中可以发现,他认为专制政体的恐怖原则乃是对儒家礼教原则的背离;从他对儒学如何“给专横权力划定范围”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他从道德的根源肯定“亲亲互隐”,与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从他对儒家礼教与基督教“一般精神”的比较中,则可以发现他对儒学的局限性有一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教育的权力不属于联邦政府,而是属于各州及人民,这种教育的制度设计背后有其政治哲学理念基础.美国人民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更视教育为捍卫民主政治生活的武器.由对教育的重视与对暴政的警惕而产生的教育分权与民治的制度设计,既是美国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副产品,也是其政治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施特劳斯的视阈中,古典政治哲学也是一种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古典政治哲学由于认识到了自然正当的界限而避免了虚无主义的--r~g,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则因对主体性和个体权利的过度强调而可能导向虚无主义。施特劳斯的文明理想是一种“普世皆贵族”式的、以对自然正当的遵循和敬畏为基础的文明理想。对于这种理想图景的实现,施特劳斯寄希望于“自由教育”,但实际上,“自由教育”能否有助于其理想图景的实现,还要取决于哲学的可教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卢梭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述了自然人的自由与平等状态,而人的自我完善的特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态,形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建立了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卢梭强烈批判专制制度和不平等的现状,提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政治方案,他主张通过“公意”,达成“社会契约”,制定法律,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可以像以前一样平等和自由。解读卢梭政治哲学的几个关键词,从而建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阐明卢梭的政治哲学体系。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存在着问题和困境,但是他的观点很有创建且论证中肯,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政治活动家,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他把实用主义发展到了顶峰,使之成为二十世纪初西方“最时髦的哲学”。 尽管我们对杜威哲学及其唯心主义实质曾经做过大量地批判,但这不等于说对杜威哲学的研究就完全够了。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深入杜威哲学的体系内部,特别是深入他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实用主义是对二战中及二战后在美大行其道的逻辑经验主义、现象学等哲学流派的反叛和对本土“实用主义”的复兴。其产生的主要的特殊原因有两方面 :一、美国在后现代文化发展中 ,为了更进一步地适应和发展“美国模式” ,向全球推行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价值模式。二、分析哲学的衰落及美国哲学受战后欧洲哲学发展的影响 ,欧洲哲学中与实用主义相一致的主张 ,成为复兴实用主义的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以美国实用主义首创人、科学家、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多重身份,对当代美国哲学以致整个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重大影响。他所创始的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运动,兴起于十九世纪末,而在本世纪的前三十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并迅速发展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它是美国的“土产”哲学,同美国的政治、经济及人  相似文献   

10.
塞涅卡的突破:斯多亚的新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学者认为斯多亚哲学与其他晚期希腊-早期罗马哲学一样,在对象上否认政治所服务的一阶性价值,在主体方面否认入世的激情,是一种以磨炼失败与绝望中的人的“坚忍”和内心宁静自由为旨向的心性哲学,与政治哲学格格不入。但是,塞涅卡的思想突破了这一格局,他从斯多亚的“内圣”哲学中开出了一种以反对凶残、倡导宽厚仁慈为主题的“外王”之学。他倡导的不是被动忍受伤害或接受现世政治,而是尽量发掘斯多亚理想精神的政治涵义,积极除掉对人的侮辱与伤害。这一新斯多亚政治哲学扭转了古典政治哲学的关注问题方向,亦显示出更多的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透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侯才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分析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他指出,从狭义上讲,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整个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李德顺认为,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明确政治哲学本身的基本问题,明确政治哲学在西方及中国兴起的现实原因,从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王南湜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即说明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条件。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域中,则是这项研究当前最迫切和最实际的问题。吴晓明认为,作为近代政治哲学代表的黑格尔哲学揭示了政治事务中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则批判地拯救了政治哲学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发现,并给予今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后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罗蒂,试图清除西方启蒙理性形而上学的地基,在当代为西方启蒙政治理想替换更加实用的新地基,以阻止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启蒙政治理想根基及整体的动摇,尤其是要重点阻止“马克思的幽灵”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的强力批判,进而实现其希望的自由主义乌托邦,并因此与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政治批判发生理论碰撞.罗蒂对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也有所认同,其有限肯定主要是体现在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中.但其有限肯定是为了根本否定.从根本上说,罗蒂后现代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现代社会政治哲学是异质性的,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也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传统的哲学教育是一种以“发现自我”为目标、容易导致“自我中心”式的教育,自然科学教育是一种以“科学的经验”为基础、无视人的“活生生的经验”、极易走向“他者”专权的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指向“自我”与“他者”的融合、人与世界的和洽的“对话教育”.作为“对话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为可能,就在于其可以在政治素养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在道德素质方面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人格品质方面塑造大学生的平等人格意识;而作为“对话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要求,就是在教育主体的设置上以“我你关系”取代“我它关系”、在教育方法上以“交互关系”取代“主从关系”、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直接关系”取代“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中,阿伦特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理解独树一帜。她认为,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的歪曲,由此发展出来的政治哲学是一种“非本真的”政治哲学。而这一歪曲源自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阿伦特关于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调和这一政治思考主题的论述,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哲学运思和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8.
白刚 《东岳论丛》2012,33(7):56-60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都来源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但马克思通过对哲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走的是“哲学的政治实现”之路,最终超越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而阿伦特却是对政治进行哲学阐释,走的是“政治的哲学实现”之路,最终又回归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政治哲学重新兴起的过程中,作为“爱这个世界”的阿伦特和“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政治观”都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走的是一条从哲学“沉思”开始,最后又回到哲学“判断”的“政治的哲学解答”之路,所以她无法根本跳出“沉思生活”的领域。但阿伦特对人类“黑暗世界”思考的背后,却巍然耸立着马克思的形象。而马克思通过其在现实“经济”领域中阐释“政治”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根本上实现了对“政治的经济学解答”,使政治问题在现实经济事务中得到了实现,从而在实践中“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在此意义上,当代政治哲学的走向,必然是一个从阿伦特“复归”马克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命题,不同政治哲学的人性规定决定其独特的理论品格。认为人性善的思想家通过道德召唤来完善个人的政治生活;认为人性恶的思想家以法治与规则保障政治生活的有序展开。出于对人性善恶之社会功能的权衡,西方政治哲学家通过建构政治制度来“抑恶扬善”,其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达到相当高的抽象水平,却脱离“现实的个人”与现实政治状况,马克思政治哲学以此为重要思想资源并以“改变世界”的“现实的运动”完成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