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邑县将农村集中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财政供养,供养经费由县、乡两级财政列支,并实行县级统筹。五保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工作人员工资和敬老院的一般办公费用全部由统筹资金列支。具体做法是:资金筹集的标准为集中供养对象每人每年1440元的生活费,120元的普通医疗费,同时,全县每年专门列支10万元的五保对象大病医疗费用,工作人员每人每月400元的工资,敬老院每年2万元办公费用(包括:水电费、通讯费、添加设施费、房屋的一般维修费等)。  相似文献   

2.
徐美清 《社会工作》2008,(23):36-36
江西省定南县原有乡镇敬老院13所,其中集中供养107人,每个院平均供养不到8.5人,人均月供养经费56元。通过改革敬老院办院管理体制,五保集中供养规模显著扩大,集中供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该县社会敬老院在院五保人员已增加到683人,实现了五保人员在自愿基础上的100%集中供养,供养经费每人每年达18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农村费改税是我国农村财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涉及到农村五保供养费用的提留和统筹,事关200多万农村五保户的切身利益问题。为此,到山东的淄博、济宁和安徽的巢湖两省的三市,专门就农村费改税课题中的乡镇敬老院和五保供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两省三市对农村环保栳人供养保障的基本情况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他们对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及保障基本上采取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供养的经费来源也基本上统一采取乡镇统筹的办法解决,改变了过去靠村提留解决的方式,保障的水平总起来看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4.
江西丰城是个农业大市,有五保对象5837人,其中集中供养4965人,占85%。近年来该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目标,投资1.4亿元,建成了1个市福利中心和28所农村敬老院。在建设一流敬老院的同时,注重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体制,走出一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今年,安徽省旌德县将投人380万元,分别在版书、孙村、三溪和蔡家桥等乡镇新建或改建敬老院,新增床位140张。2013年,该县还将进一步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计划投人680万元,在旌阳、兴隆、庙首和俞村等乡镇通过新建或改建,新增床位240张。届时,该县敬老院床位总数可达716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也将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五保老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6.
今年,安徽省旌德县将投入380万元,分别在版书、孙村、三溪和蔡家桥等乡镇新建或改建敬老院,新增床位140张。2013年,该县还将进一步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计划投入680万元,在旌阳、兴隆、庙首和俞村等乡镇通过新建或改建,新增床位240张。届时,该县敬老院床位总数可达716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也将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五保老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7.
徐进 《社会工作》2009,(1):32-32
落实五保供养政策,保障五保对象基本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该区投入500万元对7所乡镇街道敬老院进行新(扩)建。但目前部分敬老院存在入住率偏低等问题,这个问题固然有资金、政策等客观原因,但部分乡镇错误地认为敬老院老人只要有饭吃,基本生活有保障就行。这不能不说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慈善天地     
何勇  裘汉彬 《社会工作》2010,(13):56-56
7月1日。江西省九江市慈善总会、九江信华集团捐资50万元援建庐山区“信华敬老院”,作为献给建党89周年贺礼。多年来,九江信华集团在救灾、助学、扶贫、捐建捐建敬老院、捐建希望小学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达二千多万元。2007年,九江信华集团在九江市慈善总会创设1100万元“信华安老助孤慈善基全”,每年最少捐资55万元专用于安老助孤和失学救助,  相似文献   

9.
五十载,雏梦初现1956年初,中国第一所农村敬老院落成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长久村,3间泥草房、3名服务员、11位入住村民,开启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先河。同年6月,新中国第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经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958年底,全国农村享受五保待遇的对象达519万人。1961年,内务部规范了敬老院"自愿参加、勤俭办院、民主管理"的原则。文革期间,五保工作受到冲击,全国敬老院仅7 175所,收养人员10万余人。1982年至1983年底,经全面普查,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5,01万人,90%以上享受了五保供养和社会救济政策。1994年,第一部有关农村社会救助的专门法  相似文献   

10.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吉安地区民政局在大张旗鼓学习、宣传、贯彻好《条例》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对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实行指标量化、考核达标的分级规范化管理,扎扎实实做好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1)积极推行五保供养的乡镇社会统筹。统筹标准为上年度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50—70%,并随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提高,统筹款物每年一次性兑现到院、到户。(2)敬老院实行等级达标规范管理。从供养标准、办院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敬老院建设,连年列为民生工程,要求提高集中率。全市各县区按照市里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快敬老院改扩建步伐,进一步改善供养条件,提升集中供养能力。目前,3所农村敬老院的设计工作已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2.
薛峰 《社会福利》2011,(6):59-59
2011年安徽省泗县民政局从五方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安排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6所,新增床位300张,实现集中供养率不低于40%;二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县政府与乡镇政府、县民政局与乡镇民政办、敬老院分别签订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建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是实行“六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0,(9):60-61
2010年8月20日,湖北省社会福利工作会议在宜昌市夷陵区召开。会议总结了今年以来全省社会福利工作情况,分析研究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快项目建设、统筹城乡“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提升儿童福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吴光兵 《社会福利》2009,(11):63-63
实行管理垂直化、经费保障化,实现管理层次升级。整合资源,由原来全县16所农村敬老院整合为6所中心敬老院,由县民政局直接领导。民政局救灾救济股为中心敬老院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其日常管理,涉及到敬老院建设、发展等事项由县民政局统筹考虑、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所有经费全部列人县财政预算,由县民政局直接划拨,并由县会计中心委派会计统一做账,实行县级报账制,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完善尊老金制度,2014年发放尊老金2274万元;落实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2014年发放五保经费1 879万元;为全县60周岁以上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和“三无”老人参合参保埋单;投入504万元为2 1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全面落实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全县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5家,床位860张,并通过公办民营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逐步改变过去养老服务业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单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平阴县共有乡镇敬老院7处,均为省一级敬老院。五保对象1016人,集中供养827人,供养率81%。自2009年以来,平阴县按照敬老院管理服务品牌化的要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境界,倾心打造了“365爱心敬养工程”服务品牌,一年365天始终如一的贴心服务、爱心敬养,换得了五保老人更加舒心、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荣超 《社会福利》2013,(1):55-55
之一:资金保障有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县乡财政预算专项保障,由县乡统筹解决五保对象的吃饭、穿衣、居住、医疗、丧葬和敬老院管理经费;之二:推行法人登记。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确定后,农村敬老院已由原来的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转变为以政府投资兴办为主的公益性机构,全部登记为法人事业单位;之三:明确管理职责。敬老院安全管理实行院长责任制,与所在乡镇、街道签订预防安全事故责任书,如因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的,将给予严肃处理;之四:发展院办经济。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修水县地处赣西北,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一个五保供养工作大县,全县共有五保对象五千余人,有农村敬老院40所(中心敬老院12所)。近年来,修水县大力加强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新建和改造敬老院面积九万余平方米,同时敬老院建设也列入县政府“五保工程”。2009年,全县共有6所敬老院获市“四星级”农村敬老院,并有7所敬老院申报省“五星级”农村敬老院。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敬老院承担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任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建立农村敬老院以来,尤其是1994年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997年民政部颁发《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后,农村敬老院建设不断加强,管理逐步规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敬老院法人地位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质量,从2002年8月开始,江西省定南县撤消全县7个乡镇敬老院,成立县级社会敬老院,将全县乡镇社会敬老院供养人员全部集中到县社会敬老院进行统一供养。通过半年多的运作,院内老人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