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对世界,并不只是被动适应,而且还能主动掌握。人只能在实践中才得掌握世界。但是,人在实践中掌握世界的同时,也单独发展了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马克思在谈到科学(理论)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论断:对世界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这个论断,从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上来区别了艺术、科学、宗教和实践一精神,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钥匙。因此,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越来越受到文艺美学界的注意。 引起文艺美学界特别关切的问题是:人对世…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曾以逻辑的运思考察了整个人类历史,并明确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思想,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而马克思在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批判性考察与汲取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世界历史思想.本文从世界历史的存在形态、世界历史的内涵和世界历史的普遍性意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3.
徐敬亚的长篇论文《崛起的诗群》无异于向人宣告:一个带有现代主义哲学与艺术倾向的诗歌流派,已出现于中国当代诗坛。所谓“崛起的诗群”的艺术体系,在徐敬亚的长文中已经备述。而其中,“对诗歌掌握世界方式的新理解”,我以为是贯穿这个体系的一条纲,相当重要。因此,本文打算联系“崛起的诗群”中其他人的看法,来对徐敬亚同志的这个问题作一番考察。在考察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来谈一谈“崛起”论者对诗人和诗的独特认识。在《崛起的诗群》中是颇引用了他们中一些人的不少话来阐明他们的独特认识的。他们认为:既然是诗人,就应该勇于向自己的“内  相似文献   

4.
诗歌世界是人、自然物以及宇宙之间错综复杂的审美关系结构成的,至于它的把握方式,则是诗人独特的主题思路的一种延伸,属于采用什么体认角度去表现人、自然物与宇宙之间关系的艺术策略。一般说,诗歌世界中的人与自然物、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总是不平等的。若诗人的主题思路以人为中心展开,则他就会从以我观物的角度出发,用人化自然的方式把握诗歌世界。若诗人主题思路以物为中心展开,则他就会从以物观我的角度出发,用自然化人的方式把握诗歌世界。不过,当人与自然物共融于宇宙本体时,二者在诗歌世界中的关系就会变得平等,这是由于人与自然物在宇宙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与"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社科纵横》2007,22(3):28-30
哲学进入现代,实现了从实体性思维向功能性思维脉象的转变,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理论域境.这是对以往僵化思维的突破,更是在欧洲社会发展危机中,对人性的回返以及技术与理性等现代性大背景的反思.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以下简称《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他所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恩格斯后来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观点涉及到许多问题,而且在由之而产生的思想与物质条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大量的分歧。对于马克思的关于思想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论,我愿在此试作解释,并指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研究《意识形态》和在此之前的1844年《手稿》以及在此之后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中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为马克思所提出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心理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具体阐述这一方式有别于科学掌握世界方式的独特特点时, 对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中艺术实践主体的心理过程及其特征作了精辟而深邃的分析:一是确认艺术与感性心理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人的审美感知的具体性、直观性;二是高度评价幻想、想象作为人所特有的感性思维形式在对现实的艺术掌握中所发挥的巨大的能动作用;三是充分肯定了情感对艺术创造实践的动力功能及其心理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构建现代文艺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价值目标,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马克思认为,只有扬弃异化、消除旧式社会分工,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花了大量精力关注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他们论述了世界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再向太平洋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开辟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形成了越来越大的交往空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起因于资本转移,以产业转移为形式,过程中伴随着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等的转移。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对于中国积极应对大变局,掌握大变局主动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掌握核心科技,促进技术升级;要推动产业梯度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合理引导资本转移,提升驾驭资本的能力;要建设海洋强国,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全部理论探索与毕生实践活动所指向的核心问题。本文以马克思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的内在逻辑为依据,分析了这一思想从原则向现实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人类解放思想的内涵、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以及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道主义问题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在历史不同阶段反复出现并不断深入,但是人们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误解以及其根本性质没有得以澄清;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理论本身逻辑进行研究,探索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理论内涵以及其思想所实现的根本性变革,试图挖掘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特殊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据说西方的一些“马克思学”学者在马克思1844年前后的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和写《资本论》那个马克思全然不同的马克思。并从而认定,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S·胡克说“马克思第二次降世的时候,不是以《资本论》作者、风尘仆仆的经济学家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作为革命的无裤党、具有鼓舞力量的《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出现的。他穿着哲学家和道德家的外衣走出来,宣告关于超阶级、政党或派别的狭隘界限的、人类自由的消息”。所谓第二次降生,指的是马克思1844年前后的早期著作的发表。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如果说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机制,那么,世界历史思想则从历史发展的外在空间的特定视角,表明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原理和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其最初产生一直到晚年提出跳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世界历史思想在其表现形态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延伸和随想。其中关于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一体化、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格局以及人的价值观的关系问题尤为引人注目。可以说,当代进步思想界在这些问题上所持的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汲取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思想营养。本文详尽地考察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希望引起更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自1973年末开始发生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到今年,已经过了10个年头。这次危机的深刻性及其规模完全能够同三十年代和一个世纪以前的两次大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杨耕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某个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运动之后,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内在意义,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命运就是如此。这一理论产生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批判和拒斥"抽象"的人,它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拨开观念和意识的层层迷雾,揭示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受"抽象"统治的世界。马克思怀着对资本逻辑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关切,深刻洞悉到人类的生活世界的本质不是一个自然的生活现象,而是一个现实的辩证的能动的生活过程,人在改变生活世界的过程中改变着整个世界,包括改变着人自身。马克思的这种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作者的一次学术演讲,围绕着现代性问题展开了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分析,并通过这一分析彰显出宗教与政治、神圣与世俗、群体与个人、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在1844年前后转入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论述提供了一种与"犹太人问题"有关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程彪  郭玉芳 《学习与探索》2005,1(2):145-148
“改变世界”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理念,它所表达的正是马克思哲学的全新的主题。马克思哲学第一次自觉地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问题提了出来,并从自己独特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这一时代性的哲学主题给出了独到的解答,从而为整个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想空间和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哲学的主体性时,必须提出这样的先决性问题:马克思哲学本身如何对待主 体性?正是在这里,历史无情地误解了马克思。反对他的人几乎都把他装扮成一个严格 客观论者。主张“自蒸汽机发明以来,整个世界已成为极少数头脑优秀人物的创作”① 的斯宾格勒,就大肆攻击马克思是从外在的物出发,从物质及其条件、需要这些相对外在 的东西出发,而未深人到家世、民族的心灵、精神及其创造力。波普尔则认为,马克思 哲学只是以客观为基点,从客观环境尤其是经济条件中探寻观念、知识的起源,即只重视 经济的创造性效应,而忽视了经济的被创造效应。D.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革命导师马克思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他给我们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中,也包括着他的关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光辉理论。这对我们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理解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从而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认为,对于文明的理解,必须把它同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起来,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标示人类社会开化状态和进步状态的范畴。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