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现代杂文,始终十分繁荣,不仅名家辈出,佳制连篇,而且出现了鲁迅这样世界一流的杂文大师。这种景况,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是一种罕见的奇观。茅盾在文学回忆录中就指出:“中国的现代文学史有了个既不同于世界文学史,也不同于中国历代文学史的特点,这就是杂文的作用。”建国初期,杂文家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有人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杂文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如杂文家秦似就说过:“全国解放,天翻地覆,这个变化是那么大,使我完全抛斤了杂文。”“我的确觉得“不是杂文时代’了”“。另一方面1942年…  相似文献   

2.
论五四杂文的社会性批判姜振昌我们对五四杂文所表现出的巨大思想内涵从总体上进行理论概括与条理化分析时,的确面临着一个似乎不容易一言说清的难题。这是一个“王纲解纽”的时代,也是历史的转型期,价值观念更新,思维空间开拓,思想禁区被突破,文体大解放,一切都突...  相似文献   

3.
在和平环境生活惯了,与刀枪少打交道,人们都对锋芒渐感陌生起来,即使写文章包括杂文创作也少见有人提及锋芒二字,在有的人看来似乎提了锋芒就是“左”。我认为锋芒不可无。尤其是杂文创作,即使在当今的和平岁月里也不可没有锋芒。中国的现代杂文大家或者说杂文巨星鲁迅,就主张杂文应有锋芒。他将杂文作为社会斗争和文学论战的“匕首”和“投枪”。这两种东西都是兵器,都是有锋芒的。鲁迅生活的时代与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我们详细辨析古今“杂文”概念,则会发现,现代意义的杂文并非出自鲁迅。鲁迅杂感出现的条件是产生于近代的、快速感应社会生活的报刊。我们从近代报刊及“时评”栏目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报刊“时评”是杂文的滥觞。中国国内首创“时评”栏目的报纸是《时报》。陈冷(陈景韩)主持的《时报》“时评”栏目及其发表的大量时事评论,对杂文文体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冷发表的“冷血的文章”开启了时政批判的幅度、格局,其写作范式及嬉笑怒骂、雄健畅达的风格,均对鲁迅杂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杂文源流史视角看,陈冷的时事评论是现代杂文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是时代的产儿。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斗口号是“打倒孔家店”;鲁迅杂文的总主题是批判以孔学为主体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鲁迅杂文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对于鲁迅杂文,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都有不同的评价,两者是相联系的。为了准确地衡量前者,必须首先评说后者。 五四时期反对以儒学为中心的旧文化,并不是哪一位领袖人物灵机一动凭空想象出来的花样,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儒学的怀疑、动摇、以至反叛,不自五四运动开始。早在晚清时期,就出现了儒教叛徒李卓吾,他的思想影  相似文献   

6.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武器,是投向国内外反动派的投枪和匕首,因而它也成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对象。鲁迅杂文,特别是后期杂文,就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记录了二、三十年代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进程,而且总结了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鲁迅为战斗而创作的杂文,名副其实地是那个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史诗。“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鲁迅之所以选择杂文作为主要的战斗武器,是由于它“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吴国群同志在《杂文也可以“颂”》的来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在评论界,一谈杂文,就是“匕首”、“投枪”,就是揭露、批判和讽刺;在创作实践上,也往往只是在需要揭露、讽刺和批判时,才采用杂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杂文基本特征“杂”作如下论述:一曰文体“杂”。凡是侧重于议论说理,而又具有短小精悍、灵活自由、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等特点的,均可称之为杂文。二曰题材“杂”。它长于小题材。凡是能以小及大和以小见大的人物事件、思想观点、时事政治、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天文地理和文史轶事等,都是写作杂文的好材料。三曰语言“杂”。写作杂文,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以至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郜元宝 《学术月刊》2022,(3):162-171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高度肯定并深入阐明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不愧为鲁迅杂文研究的奠基之作。论到鲁迅杂文“艺术的形式”,秋白认为杂文所批评的人物乃至所描写的动物均可视为“社会上的某种典型”和“普通名词”,但他又认为杂文未能从容熔铸“具体的形象和典型”,因此还“不能够代替创作”。这种包含矛盾的阐述不啻为杂文研究提出了根本性的“秋白之问”。“鲁研界”迄今为止的研究历史表明,必须对鲁迅杂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梳理,揭示那些看似零散杂乱的“人物形象”的内在谱系,这样才能在理论上真正肯定鲁迅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也才能真正有力地解答九十年来始终悬而未决的“秋白之问”。  相似文献   

10.
黎明时分的三支响箭———论“五四”女作家的杂文、新诗和“问题小说”钱虹五四时代是一个风气大开的觉醒的时代。灵魂的苏醒和心理上的解放,使一代新女性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她们要庆贺自己的新生,表达自己的愿望,探求人生的意义,向世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五四女作...  相似文献   

11.
为“血与剑”的言说存照——简评姜振昌著《中国现代杂文史论》光芒振勇姜振昌教授的《中国现代杂文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是一部严谨扎实而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专著,并非是夸饰之词。作为一部史论性著作,著者始终紧紧抓住时代客体、作家主体和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杂文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传统。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在先秦诸子的哲学散文里,已经可以看到杂文的最初萌芽。”《庄子》《孟子》的某些片断就未尝不可把它们当作杂文来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冯雪峰认为:“在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的文字都是最好的和最本质的杂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正统。”先秦杂文可说是我国杂文发展史上的奠基石,它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擅用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13.
一、广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战略目标社会历史发展现在正处在什么时代?将会过渡到什么时代?这些时代有些什么特征?对广东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什么挑战?这是我们制订文化建设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时代的划分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一是“前工业时代”,二是“工业时代”,三是“后工业时代”。在文化学领域,则有人把这三个时代分别表述为“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文化时代”。也有人把“文化时代”叫做“信息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游志纯 《学术探索》2023,(10):151-156
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提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全面增强自身的“历史感”,从而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提供具有“历史感”的学科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感,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用历史的观点、思维和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育人实践,从而使学科生成一种深沉、持久的历史感与底蕴。这种历史感在激活学科历史资源、延展学科广度深度、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厚植学科历史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感,需要充分发挥经典文本、民族文化、纪念仪式和时代话语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厚重感、历史自信感、历史敬畏感和历史紧迫感。  相似文献   

15.
吴有恒是我国著名作家,多才多艺,著作甚丰。他既能吟诗作赋,创作长篇,又会作曲编戏,更增长杂文。他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和历史小说集《香港地生死恩仇》,还写了《榕荫杂记》、《榕荫续记》和《街谈巷议》等大量杂文。吴有恒的创作生涯是从杂文开始的。1934年秋,吴有恒从恩平家乡来到广州,同神交已久的萧殷、赖少其相会,他们住在中山大学,一起参加革命学生运动。当时由于斗争需要,吴有恒便开始学习鲁迅笔法,开始写杂文,由赖少其配漫画,共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他们的杂文配漫画,经常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的杂文创作充满盎然生机,无论是一些优秀作者的杂文精品,还是杂文报刊发行量的上升,杂文园地的拓展以及一批颇具特色杂文丛书的畅销,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杂文创作的丰收年。但不可否认,1997年的杂文创作良索不齐,参差不一,存在县多质劣的毛病。一些杂文写手粗制滥造“精神泡沫”和“文化垃圾”,极大地败坏了杂文的声誉和读者的胃口,导致杂文创作的“热”与读者反映“冷”的明显反差。1997年,尽管被誉为是“一份高品位的杂文杂志”《语丝》双月刊在出版4年后停刊,多少让人感到惋惜,但是,各种各样的报纸副刊、专栏仍然给广…  相似文献   

17.
尽管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有深厚的学养和史识,但时代造就了邓拓、吴晗杂文温情脉脉的批评色彩,在抨击时弊的讽刺力量方面,既不能像鲁迅那样"论时事不留面子",也不具备同时代的巴人及后来者邵燕祥等人的锋利理性和无畏胆识,同时也不如吴晗自己解放前杂文的尖刻和辛辣,只能说,邓拓、吴晗20世纪60年代的杂文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含量可谓当代杂文之最,但作为杂文最重要的因素--社会批判的力度,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制约,而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18.
李云 《天府新论》2021,(3):124-131
“第三种人”和“浪荡者”分别是中西方“辩证意象”式的存在。“第三种人”和“浪荡者”所处地域背景不同,但都处在社会的变动转折时期。“第三种人”之于第一、二种人,“浪荡者”之于“大众”的关系是中西方社会动荡时代的特殊标志。“浪荡者”是西方现代社会走向后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而“第三种人”所在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更为复杂,二者经历的“震惊”体验不同。鲁迅的杂文兼具了“第三种人”视角和“浪荡者”视角,在现实和历史的寓言里维持辩证和否定的逻辑启迪大众。  相似文献   

19.
A.杂文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文体,从其20年代独立发展伊始,就使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这“缘”的关键在于杂文作家(尤以杂文宗师鲁迅先生为首)对现实的思考,对社会的批判与关注,对未来的展望和祝愿.陈凤翠是我省文学界特别钟情于杂文创作的一位.在近30余年的杂文创作历程中,已发表了700余篇杂文,出版了《陈凤翠杂文集》(工人出版社)《江南尘集》(哈尔滨出版社).另有游记合集《丹麦记行》、《城外风情》(哈尔滨出版社),被收入中国当代杂文百家之列.陈凤翠对于杂文的创作可谓执著乃至“顽固”的程度,他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于杂文创作之中,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自言:“以我写的那点豆腐块杂文来说.不过就那么千八百字,却都是耕作于黑夜,吃力地写,吃力地改,吃力地抄,有时千字小文也要抄上几遍.有时还不敢立即送给我素来敬重的编辑,而必须是字斟句酌.”(《为“累”敲边鼓》)杂文的创作是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杂文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杂文鸟瞰牧惠一从1976年10粉碎“四人帮”起,到1989年首届散文、杂文(集)授奖会在无锡召开,这十来年的杂文,我们简称之为新时期杂文。在这段期间,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杂文创作也是大丰收。严秀在《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杂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