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早期的《现代戏剧发展史》,中期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青年黑格尔》,到晚期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著作,构成了卢卡奇一生的探索之路。这一探索之路以“物化”概念(群)为核心线索,通过对资本主义主导的所谓现代性的反思与揭示,铺陈了卢卡奇物化逻辑的萌芽、确立、演变的历程。在此嬗变过程中,卢卡奇不仅历经了个人思想发展史上的从走向马克思、作为马克思学徒期的“徘徊”、“直面”马克思,到实施其所认为的“马克思式救赎”,而且也因此为其身后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贡献了一个迄今依然十分具有活力和争议性的范畴——“物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由异化、外化、客体化和物象化等组成的概念群。  相似文献   

2.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历史”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总体性”、“物化”、“阶级意识”等概念都是竖立其上的。这一著作的书名从表面上看重点似乎在“阶级意识”上面,但就卢卡奇这一著作的内在思路来说,重点恰恰在“历史”这一概念上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这首先表现在,青年卢卡奇在理解历史时没有了马克思历史观中的本质论的思想层面。我们知道,“历史”在马克思那里是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的。第一层次是历史运行的层次,它说明的是在一般认识论的层面上历史是什么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是 2 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 ,青年卢卡奇严厉抨击了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理论传统 ,为 2 0世纪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因此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不过 ,晚年卢卡奇却创作了一部长达 40 0 0个德文打印页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回到了自己曾经严厉批判的立场上。面对这种“之”字形的思想历程 ,国际学界由此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依据《历史与阶级意识》 ,把卢卡奇视为“马克思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本世纪最…  相似文献   

4.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第一篇论文中,青年卢卡奇针对第二国际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一种消极的实证主义构架中的经济决定论,他提出革命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那篇文章的主题。同年写下的按时间顺序的第二篇文章《历史唯物主义职能的变化》中,青年卢卡奇却直接面对历史唯物主义了。这里青年卢卡奇再一次深化了在第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出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生与理论实质。我发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历来的研究中都被忽略了。在此时青年卢卡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在其受压迫的时代里最强大的武器,是我们“重写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我注意到,国内学者杜章智先生将历史概念标注为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中心概念”。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标注。他也基本正确地指出,青年卢卡奇以其“天才的历史概念”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是历史概念)的科学线索,纠正了第二国际占统治地位的“自然本体论”。〔1〕杜先生认为,青年卢卡奇的“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历史是实体,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历史过程;历史又是主体,是人类自己的能动创造。所谓历史,不过是历时态的人类社会实践,其本质是社会的、实践的”。特别是,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在于表明:“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试图把黑格尔的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颠倒过来。为此,卢卡奇选择了历史领域来实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革命。但是由于黑格尔主义的影响,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历史辩证法的解读,没有使他最终彻底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自然概念(或更恰切地说人与自然或社会与自然关系问题)是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探索的中心主题之一。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解释,阐发了他自己的自然理论,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的著名观点,将辩证法限制在社会领域的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看作一种历史的方法,并由此出发批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较系统的自然理论。尽管他的自然理论是以解释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基础的,但实际上基本观点是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他的错误观点对后起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后起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自然观是以卢卡奇的观点作为出发点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自然理论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来评述卢卡奇的这种“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在研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的基础上,青年卢卡奇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物化思想。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关系的剖析,卢卡奇猛烈地批判了商品拜物教,指出了商品拜物教下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带有明显的黑格尔逻辑的烙印和韦伯合理化思想的痕迹,这使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经典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端"。尽管如此,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卢卡奇与马克思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认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第一次把黑格尔提高到在马克思思想以前的历史上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高度。”,安德森的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的确,《历史和阶级意识》在当代黑格尔哲学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卢卡奇那本在黑格尔研究领域中负有盛名的《青年黑格尔》一书,不过是《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一个补充,要想弄懂《青年黑格尔》,绕过《历史和阶级意识》是不行的。所以,弄清《历史和阶级意识》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客观评价卢卡奇早年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尝试”显得十分有益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乔泓凯 《理论界》2023,(5):51-57
作为青年卢卡奇的基本命题之一,心灵—形式的二元生活哲学与浪漫派的诗化哲学之间具有密切的理论联系,该问题在《悲剧的形而上学》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卢卡奇对悲剧进行了浪漫化、神秘化的处理,通过悲剧的“伟大瞬间”及“内在上帝”的纯粹自性体验,重提现代主体的悖谬性生存困境。悲剧体裁被赋予了浪漫化的伦理指涉,这使得散文时期的卢卡奇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谢林、施莱尔马赫等浪漫主义者的忠实后裔。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从黑格尔哲学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哲学之价值加以描述,其初衷是为了摆脱韦伯对责任伦理的呼唤与其所描述的形式理性脱钩的困境。这也回应了卢卡奇对经由康德主义立场来主导并审视这个问题的早期社会学-文学研究。卢卡奇的问题意识表明,在韦伯的形式理性的世界中,如何通过激进的黑格尔辩证法,在寻求将社会的客观形式结构和能动者的两个对立的极端结合中提供有效的行动,并且在哲学上和政治上超越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物化意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危机”的根源“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存在的反映。卢卡奇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对弥漫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作了深入分析。1.“物化”存在及其表现。卢卡奇认为,所谓“物化...  相似文献   

13.
“物化”或“异化”理论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中心论题,是东西方学者长期争论的一个共同热点。促使这种局面出现的契机是,1922年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的问世和十年后马克思青年时代的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正式出版。作为当代哲学史上第一本系统地论及“物化”或“异化”的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黑格尔等人的“异化”理论,将“物化”(在卢卡奇那里,物化=异化)首次当作哲学的一个中  相似文献   

14.
格奥尔格·卢卡奇,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以美学研究和艺术评论活动而登上文坛,后转向马克思主义学习,指责了修正主义对马克思的教条式学习,开创了研究马克思的新模式。卢卡奇因《历史与阶级意识》震惊西方,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而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审美特性》,该书是卢卡奇晚年的一部力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视角。众所周知卢卡奇的物化思想,那么物化如何突破,卢卡奇一直认真研究着并找寻着扬弃物化的途径,到晚年卢卡奇将扬弃物化的希望转向审美领域,期冀以艺术来反拜物化  相似文献   

15.
重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凡 《社会科学家》2003,(2):137-141
物化是卢卡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提出标志着卢卡奇思想的马克思转向;而物化概念又是卢卡奇在对狄尔泰、西美尔和韦伯思想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借助这一核心概念,卢卡奇走出了早年的“异化观”。我们不能笼统地简单地说在卢卡奇那里有两个“混同”:即物化和对象化的混同,物化和异化的混同,而应该看到卢卡奇物化概念和他早年异化概念在内蕴上的巨大差异。只有对物化作出的合理诠释,我们才能理解卢卡奇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对他的直接理论先驱的反叛,又在何种意义上转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范畴。卢卡奇把这个范畴贯穿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当中,认为它是马克思方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主要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具体性以及历史性等特点。卢卡奇的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恢复了"总体性"的重要地位,重新引起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中,推演出了物化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产品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人是分离的,这就导致物化的产生。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物化现象必然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伦理领域。笔者通过分析物化对伦理领域的影响这一过程,指出当今诸多伦理领域困境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辩证法明显带有现象学方法的描述性、解释性的思想元素,现象学的方法或许可看成对辩证法的一种补充,能够深刻地揭示主体意识之内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但本身却不能承载辩证法的真实内容和根基。卢卡奇的中后期思想开始转入对辩证法与经济学关系(《青年黑格尔》的主题)的探究,这是对其前期辩证法思想的拓展和完善还是其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果存在根本性转变,那么应当如何准确地把握这种转变的起源和内涵。卢卡奇在《青年黑格尔》中所阐释的辩证法究竟是一种包含了生命概念的真实内容还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科学方法论,它的真实根基是什么。上述交互联系的问题既涉及对卢卡奇历史总体性辩证法的理解,也牵涉当今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19.
魏德阳 《理论界》2022,(9):38-4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经济学—哲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卢卡奇中期思想的转变。依据这一新方法论,卢卡奇不仅克服了自己早期思想中持存的黑格尔主义特征,还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看法从非批判式的拥簇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层面,实现了自身黑格尔哲学观的重新建构,而这一切都彰显在《青年黑格尔》中。可以说,《青年黑格尔》为我们探寻卢卡奇中期的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尽管该书也给卢卡奇带来不少争议,但仍不失为卢卡奇中期思想转变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的批判理论开始于他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书中提出的物化观点和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联系中介。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以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开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引领下,英国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以赛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家以及其他“后”理论又将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赛义德写了两篇关于某一种元理论可以从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进行“理论旅行”的文章,在我国学界影响较大。而许多人在研究“理论旅行”问题时,没有注意到赛义德的“理论旅行”论虽然有普遍理论意义,但他的两篇文章都把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的勃兴追溯到卢卡奇批判理论为起点的理论旅行。这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卢卡奇和他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