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盛唐诗坛,一位天才的诗人带着他银河落九天般豪迈雄壮的诗篇走上诗坛.他的诗,仿佛是一声声震响诗坛的春雷,向盛唐这个气象恢宏的大帝国宣布;一位独具异彩的诗人步入了俊才云蒸的时代.他就是诗人李白.他的诗,令人目骇神摇.古人认为他不食人间烟火,诗歌迷离惝恍,不可究诘.今人则认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笔者认为,李白并非云端里飞来的诗人,而是盛唐诗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李白诗歌的风格固非一  相似文献   

2.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3.
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山河,足迹几乎及于大半个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化给予李白不同影响,形成了李白诗歌风格多样化。描写、讴歌黄河的诗篇,使他的诗风显示出壮浪纵恣、豪放刚健、气象博大的鲜明特色。李白是古往今来抒写黄河意象最为成功的诗人,他对黄河意象的描写,成为这个题材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一生,大部分在行旅中度过。他的足迹遍及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江南塞北,名山巨川,历代诗人无出其右者。他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甚至,“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山水是李白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李白山水诗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明丽,有的雄奇奔放。后者在李白的山水诗中占多数,并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李白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分析其部分有代表性的山水诗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白以他洒脱不凡的笔触给后人留下几百首珍贵之至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表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 ,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面貌。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的一生。这不仅体现在他秉有游侠、策士、洒徒等人的气质和行径 ,而且体现在人复杂的思想观点上。李白数量最多也最重要的作品是政治抒情诗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饮酒诗、山水诗、游仙诗 ,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经常难以区分、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大体一致的。以上所说四类作品可以从中看出李白的主要面貌 ,却还不能概括李白的全貌。李白生平交游之广 ,世无其匹 ,在王候、将相、朝臣、大小地…  相似文献   

6.
李白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但在科举已成为士人入仕之重要途径的盛唐时期,这位平生夙愿是以布衣直取卿相的诗人,却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从而导致一生之政治悲剧。这一悲剧的原因除了李白自身的性格、气质以及政治素养之外,还有在其身上体现出来的古代士志于道的文化性格,以及盛唐时期所彰显之儒道合流之士林风气。  相似文献   

7.
晚清同治七年(1868)未刊抄本《瑶台风露》是现存唯一的李白五言古诗选本,由鲍瑞骏与王鸿朗共同编选,现藏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该书在评点李白五言古诗时,不仅重在追溯其渊源,还着意探寻其影响。鲍、王二人从诗歌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精神境界等不同方面,由表及里地谈到了苏轼对李白的接受,其评语亦不乏可取之处,对李白和苏轼的诗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以《瑶台风露》的评点为例,结合李白、苏轼的具体诗歌作品,详细分析苏轼对李白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8.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我国诗歌高度繁荣发展的时代,她酝酿和造就了不少杰出诗人,其中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她最优秀的产儿。 李白,字太白,唐武后长安元年(701)他降生在蜀中绵州蜀隆县(今四川江油县)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其父李客不是一个地道地主,很可能还经营商业。李白后来在诗歌中屡屡夸耀他的家族,其实他的家族只不过殷实而已,不会拥有特殊地位和荣贵的光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时加入永王李磷幕府一事,后人往往为他开脱,语多偏袒。本文通过对李白《永王东巡歌》等诗歌内容的分析,证明李白对李磷的图谋是清楚的,他也想趁世乱之机拥立永王,藉以攀龙附凤,唐王朝对他的处罚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正>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杜甫这著名的流传久远的诗句,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贯穿于李白一生行止、左右着李白终身命运的,是个人同社会现实的对立;反映到他的诗歌创作中,便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优美纯洁的形象,同客观世界的丑恶浑浊的本相的对立。在这二者的较量中,失败的常常是诗人一方,严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击垮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诗人也因此而产生过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等消极避世,颓废虚无的思想感情。但是,李白终究没有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低头屈服,更没有玷污自己的心灵去迎合世俗,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纵观李白一生,他始终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这,就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也是他的浪漫主义诗篇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盛唐诗歌中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爱酒,以酒成欢,亦以酒化愁.他的"酒"中包含了对自身遭遇、人生沉浮和社会现实的无限感慨,使得李白的"酒"及诗中夹杂着一股似淡还浓的有关时间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最后通过一种自我张扬的方式使这种求而不得的"欲望"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3.
李白部分诗歌一直有真伪之争,辨伪工作是李白诗歌研究史和接受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宋代,有关李白诗歌的辨伪曾形成过一股风气。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编集不是很完善,存在大量佚诗,在宋敏求、曾巩的整理本之外,书法、笔记小说、诗话等文献记载的李白诗歌真伪杂陈,因而引起学者、诗人、诗话家的关注与辨别。宋人在辨别李白诗歌真伪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溯源、书法鉴定、辨别语言、体悟风格以及直觉判断等方法,这些辨伪方法是宋人诗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体现。诗歌辨伪的结论并不强求统一,相反,辨别争论的过程才是李白接受史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4.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名字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诗人的辉煌星座里和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辛疾弃等相互照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是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和事迹,长期以来为人民所传诵,在民间产生了不少关于他的带着美丽的想像的故事和传说。李白的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宝贵的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它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成就而具有不朽的价值。研究和批判地接受这些遗产,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5.
“诸葛大名垂宇宙”。自汉末迄今,评论诸葛亮的文章和诗歌极多。从诗歌说,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歌咏诸葛亮的诗篇数量既大。质量又高。杜甫以人物为题材的诗歌,同时的人,他怀念李白的诗最多;而不同时的历史人物,则他怀念诸葛亮的诗最多。杜甫之于李白声气相通,交谊素重,同为当时出类拔萃的诗人,倾慕爱惜,发为诗篇,篇目既夥,情感至深,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杜甫之于诸葛,生不同时,政事、文学又各异其途,但他对诸葛亮景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杜甫是盛唐时期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经历了大唐帝国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过程,但两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两位生活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诗人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之所以会如此不同,主要受到思想体系、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仲则是清代特立独行的天才诗人.他空有满腹才华,却一生困蹇不得其志.但他的诗歌在乾隆诗坛独树一帜,以对苦难与命运的抗争,开辟出继屈原、李白之后的又一崭新领域.走近黄仲则,你会在禁锢个性的"太平盛世"里,听到个体生命体验的跫跫足音.  相似文献   

18.
李白在政治幻想中常常以为自己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实际上他的仕途是失败的。但当李白把才华运用于诗歌的艺术想象之中时,其创造性是超凡脱俗的,具有历千年而不朽的价值。绝句《下江陵》是李白在遭受政治打击之后创作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诗人感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身世复杂,阅历丰富,足迹几乎遍及唐代中国的主要地区。在他的诗文创作中记载了李白一生的政治追求、功业之念与他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在他流传至今日千余首诗中,怀古咏史诗歌占了一定的比重。所谓怀古咏史诗歌是指以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变迁为其吟咏对象而写的诗歌,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源远流长的。沈德潜《古诗源》里辑录的一些上古时流传的谣谚就有咏史的成份。《诗经》中部份篇什也有追溯历史人物重要活动的章节,这些都容涵咏史的成份和意味。当然,真正以历史事件的变迁和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之外,还得力于对庄子、屈原以及曹植、谢月兆、鲍照等人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李白诗歌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对传统的诗歌也有拓展,对后代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