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算201 0—2020年我国城市群的产能利用率,通过PSM-DID方法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显著提升我国城市群的产能利用率11.7个百分点。分区域显示,“一带一路”倡议能显著缓解中西部城市的过剩产能,而对东部城市不显著。从机制检验看,“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和推进海外工程项目合作三大作用机制来缓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2.
《管理与财富》2007,(2):14-18
托夫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提出"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去年又在《财富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产消合一经济"的概念(Prosuming?Economy),即生产者[producer]与消费者[consumer]结合同一的经济,并将之作为财富革命的核心概念看待.托夫勒说:在隐形的经济中"所发生的大量活动基本上都没有痕迹、没有经过测量也没有产生报酬.这就是产消合一的经济."只要我们既生产又消费我们自己的产品时,我们就是在进行产消合一."产消合一可以包括为了创造能与地球另一端的人共同分享价值的、没有报酬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一华  张振刚  黄璐 《管理学报》2021,18(5):731-740
基于数字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文献,探究制造企业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通过格力电器成功构建数字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发现:①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可分为连接赋能、管控赋能和解释赋能3种;②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是连接、管控和解释赋能分别有助于构建互补导向、效率导向和新颖导向数字商业模式;③数字商业模式与数字制造模式存在相互依赖性,即两者之间存在一致的数字赋能策略。  相似文献   

4.
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产能利用率是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了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具有阶段性特征,其波动趋势与经济周期基本一致;与行业和所有制相比,产能过剩问题更多出现在区域层面。可变投入要素价格主导了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对产能利用率呈现正向效应,政府干预对产能利用率呈现负向效应。政府干预会削弱市场调节对产能利用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和市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均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各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受到区域、所有制、行业异质性的多重制约,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谢富胜  高岭  谢佩瑜 《管理世界》2019,35(11):89-101,118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进程考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自2000年左右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所形成的投资、出口联动增长模式支撑了2000~2007年的高速增长,新常态源于支撑2000年以来增长模式的社会经济条件遭到破坏。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把过剩的产能转移到中部农村地区的地下管网建设,修复资本的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企业要努力建设关键部件开发平台,推进关键部件创新,获得全球制造的标准制定权。通过构建集成创新的核心企业和不同层次的模块化生产企业之间的国内生产网络,满足我国标准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并存的动态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存争议,其背后原因在于可靠产能利用率数据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实证研究缺乏。本文基于生产函数理论,进一步扩展成本函数法的产能测度框架,试图解决要素价格水平变化、成本函数形式单一以及内生性问题导致的测度偏差;同时,借鉴生产率分解框架对产能利用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需引起重视的结论主要有:(1)并非政府文件认定的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最低,尚存在89个四位代码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这类典型过剩行业,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政府认定的过剩行业中只有国有企业存在明显过剩;(2)政府文件认定的典型产能过剩行业中,企业进入退出以及产能扩张行为均直接推动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这与现有认识相悖,意味着政府长期在这类行业中推行的产能管制政策需要进一步审视。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过剩行业的相关事实,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当大多数企业高谈阔论规模化定制生产之时,别忘了,个性化需求永远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普遍现象。从消费者角度,既想获得个性化产品,又不愿为之付出高价格。于是,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产消合一的新消费形式就开始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8.
估计我国产能利用率以及理解其背后的演化机理是化解当前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基于纵向产业结构的视角,剖析财政政策扩张对上下游部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投资支出扩张对不同部门的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影响,在促使上游企业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该部门产能扩张的同时,抑制了下游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伴随着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下游产业的需求不足最终导致上游部门出现产能过剩,其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纵向产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基于我国1998Q1~2014Q4的宏观季度数据,本文采用结构方法分别对上下游部门在样本期内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估计,从经验层面验证了纵向产业关联的显著性。反事实分析表明,财政政策与信贷因素是共同导致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逐步淘汰上游部门的过剩产能与着力激活下游部门的经济活力,两者双管齐下方为治理我国产能过剩的标本兼治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制造业企业数据并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并以市场集中和空间集聚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关于产能过剩的两类理论观点:投资潮涌和市场涌入导致市场分散和产能过剩的"发展阶段说";地方政府竞相促进投资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地方政府说"。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70%且在研究期间内逐年下降。从内部看,主要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前者往往高出30个百分点,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之间虽有差异但均在10个百分点以内。实证检验表明,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空间基尼系数和政府补贴各自与企业产能利用率均显著正相关,但对双方同时检验时后两者的显著性和系数很不稳定。这意味着市场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是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中出现产能过剩现象的主导因素,而地方政府的重复性产业建设则通过影响市场分散和企业规模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在导致市场分散、企业规模较小的投资潮涌和市场涌入的推动因素之中,由地方政府所主导的重复且分散于各地的同构性产业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考察了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稳健结果支持了产能过剩引致海外直接投资扩张的基本结论。这主要是源于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突出体现着体制性产能过剩的特征。基于行业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已成为影响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竞争性产能过剩是市场行为的理性选择,并不存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驱动力;而体制性产能过剩当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必然选择。围绕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即消除中国经济体制对于行业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原有的单一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虑供应链间的竞争关系,完整研究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问题。首先基于新产消合一理念应用Cournot博弈构建了考虑两条供应链间竞争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然后就供应链创造的整体价值及其与企业联盟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程度、消费者对企业联盟利益的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企业联盟价值、消费者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主要结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对于新产消合一理念下全面揭示供应链价值的提升更具有一般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煤炭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高位、价格低迷和企业困难"发展的新常态下,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发挥企业思想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继而建立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的载体与机制,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以酷特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智能制造企业供应链敏捷性实现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酷特在实现供应链敏捷性过程中,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3种赋能方式,成功搭建了覆盖客户、运营及合作层面的客户交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仓储采购系统3种复杂智慧系统,进而培育智能能力、连接能力和分析能力3类数字化能力,从客户敏捷性、运营敏捷性和合作敏捷性3个方面实现供应链敏捷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科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背景下,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对未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阐述了在新工科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思路,提出从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核心+方向"的课程体系和对接"1+X"证书的实践实训体系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地方高校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符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超 《决策与信息》2010,(1):176-177
一定程度的产能闲置在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变动、推动竞争和增加福利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而闲置过度,即形成的产能过剩就会抑制经济的正常发展。在金融危机后时代,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也相伴而生,加上我国内生消费动力的不足,产能过剩已初现端倪。产能过剩会带来物价水平下降,形成通货紧缩压力、形成大量产品积压、扭曲投资与消费预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理性追求GDP、合理投资、提升内部消费动力、加强政府的引导干预、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转移环境等,有效控制产能过剩,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从矫正制度性缺失来破解我国环境污染较难根治且易于反复之谜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以产能过剩偏向性为视角来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来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依赖于产能过剩在行业和企业维度上的偏向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同维度产能过剩的偏向性能够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2)产能过剩偏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主要通过能源结构锁定效应和产业结构固化效应而加剧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偏向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结构低端化效应而影响环境污染;(3)产能过剩偏向性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异质性、水平异质性和阶段异质性。文章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2010~2019年工业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数据包络法,探讨产能过剩对微观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股东社会网络为企业带来信息、资源、声誉、治理等优势,对产能过剩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关系产生抑制作用。(2)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可支配的现金流水平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的盈余管理。(3)在外部宏观政策优化时,企业的研发支出高或盈利能力低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或高管持股比例低时,股东社会网络更能发挥抑制作用,以减弱产能过剩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本文指出了现有的供应链价值创造研究存在的缺陷,在托夫勒产消合一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产消合一理念,基于该理念构建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然后就新理念下供应链创造的整体价值、企业联盟价值、消费者价值、二次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阐明了企业联盟与消费者合作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消费者对于供应链价值创造的反馈和促进作用,并给出了增加供应链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场景要素的日渐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强大,驱动着新零售由"货"向"人"再向"场"的主导逻辑演变,激发着商业模式创新.然而,其创新机理尚不明确,创新路径亦不清晰,制约着场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本研究以伊利集团为例,综合运用案例研究和程序化扎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货场"主导逻辑演变的视角发掘和提炼场景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和路径.结果表明:①"货"主导逻辑下,场景基于产品功能价值,利用数据挖掘用户消费需求,借助情境感知识别用户消费需求场景,通过"商业场景—消费需求—商业情境"的标准化配置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②"人"主导逻辑下,场景基于服务效用价值,利用用户画像刻画用户消费习惯,借助情境整合辨别用户消费习惯场景,通过"商业场景—消费习惯—商业情境"的个性化配置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③"场"主导逻辑下,场景基于体验价值,利用情感极性分析方法分析用户消费偏好,借助情境聚合鉴别用户消费偏好场景,通过"商业场景—消费偏好—商业情境"的双路径配置赋能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会议明确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策略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笔者认为,从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看,如果金融危机不能逼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即使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对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