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唐昭宗赐钱铁券》产生的历史背景 ,揭示了被世人视为显示“皇恩浩荡”的铁券丹书的虚伪性 ;文章还介绍了诰券的源流及价值 ,对人们了解“诰券”这一古代特殊文体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券军、熟券军都是活跃于宋末及元代的军事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南宋,是以会子支付军饷、从外地抽调兵士镇戍边境的军事组织,属于镇戍部队,后者则定居于当地;前者多承担战斗任务而后者主要负责屯田。元代,生券军有征伐、镇戍、屯田和侍卫职能,熟券军的职能同生券军接近;二者都属于新附军,政府对其秉持着非兵即农、不为兵则屯田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础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基础性通用人力资本。基础义务教育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建立以中央政府统一发放的义务教育券为基础的竞争性义务教育市场,这个市场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潜质的平等机会。通过教育券推进公平,通过学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提升效率。基础义务教育需要延长到十二年,范围需要扩展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民基础义务教育经费可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所有地方都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二是在区分基础义务教育毕业生净流出地和净流入地的基础上,前者费用由中央财政全额支付,后者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要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信息的有效披露机制,克服学校和家庭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从《先令券书》看汉代有关遗产继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胥浦乡101号西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有16枚简文,名曰:《先令券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遗嘱.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悉汉代遗产继承法以及国家对私产的干预,还可以窥见西汉晚期社会经济的某些侧面,弥足珍贵.(一)《先令券书》是101号墓主朱凌的临终遗嘱,立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五年)十月初十  相似文献   

6.
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透视 ,系统介绍了教育券产生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和实践形式 ,并站在一个新的视角 ,对长兴试行教育券制度的意义作了“应着眼于其体现的创新精神、开放意识 ,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和寓示的改革趋向”的阐述 ,同时围绕平等和效率、体制和机制、创新和发展等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券制度实践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相似文献   

8.
对《墨经》中关于“且”的一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 ,历来异说纷陈。详尽考察前人成说 ,并予以去伪存真 ,可以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 )《经》文的“且言”二字当互乙 ,《说》文的“石”字当为“后”之误。 (2 )《经》文的意思是 :“且” ,说的是将要 (成为 )这样。 (3)《说》文的意思是 :从事前说以后用“且”字 ,从事后说以前用“已”字 ;说当前的事也用“且”字 ,像从事前说以后一样。 (4)《经》《说》全文 ,是在说“动词之时差”———“过去现在将来”。  相似文献   

9.
从《先令券书》看汉代有关遗产继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胥浦乡101号西汉墓出土了一批简牍,其中有16枚简文,名曰:《先令券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遗嘱。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悉汉代遗产继承法以及国家对私产的干预,还可以窥见西汉晚期社会经济的某些侧面,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承接本刊199O年第1期同题) 第五十一页:注(二)《梁史》曰:“丘迟,字希范,吴兴人。辟徐州从事。高祖践祚,转中书郎,迁司徒从事中郎,卒。”“辟”前有文,应置省略号。“转”应为“拜”。 第五十二页:注(一)《南史》曰:“任昉,字彦升,乐安人。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卒于官.追赠太常。”《南史·任昉传》“乐安”与“人”之间有“博昌”。“为”前、“出”前、“卒”前。“追”前均有文,应分置省略号。 第五十三页:注(一)《南史》曰:“沈约,字休文,吴兴人。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引为安西记室。梁台建,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天监九年,转左光禄大夫,谥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有关教育观点的理解,揭示了弗里德曼“教育券”计划在理论上的缺陷。文章指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并没有提出公立教育机构与私立教育机构孰优孰劣倾向性的观点,而教育券制度在实施中不必然地废弃公立教育机构、支持私立教育机构;学生个人和家庭对教育实施学校的选择并不能够因为教育券制度的实施得到明显提高,而只是使他们的境遇没有变坏;教育券制度的具体实施需要诸多相配套的政策与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为参考,对《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三十五个以“合”得声的字进行字族分析。结论认为“合”的本义应为“盒子”,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主要以“盒子”“覆盖、遮蔽”“相合、对合”“聚合、敛合”为义核,并论证了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汉代 “苛人受钱” 应指官吏 “拘止人而受钱”。 《说文·叙》 言 “廷尉说律”, 以 “苛之字止 句” 申明了此罪特征。 《晋书·刑法志》 所载张斐 《注律表》 “呵人受钱” 应为 “苛人受钱”, 表文是在身 体强制的意义上将 “苛人受钱” 区别于其他五项 “以威势得财” 之赃。 “苛人” 常具有官吏依职权执法的表 象, 因此汉代法律体系区分 “苛人” 是否涉赃, 以不同类型的规则分别予以规制: 对单纯 “苛人”, 主要以 诏敕整饬, 为官吏执法保留了弹性空间; 对 “苛人受钱” 之赃, 则在律令体系内区分苛人事由, 以涉嫌犯 罪为由拘止人者入律上既有 “受赇” 罪名; 不以涉嫌犯罪为由拘止人者, 可能是在西汉调整赃罪体系后, 以令新创 “苛人受钱” 罪名和独立的计赃量刑等级。  相似文献   

14.
壹 关于文和字 [1·1]我们常常用这样的认识来对待“文”和“字”,我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并且,又由此加上了时间观念,认为“文”产生在前,而“字”产生在后,先圣所造的是文,后圣所造的是字。并且,又由此产生了“初文”这个概念,认为初文是最初产生的独体字,认为初文是所有成千上万的汉字的构件上的原件(比如“氧”字,“气”是初文,“羊”是初文)。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子里黑, 草四时青”的“ 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 汉”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 ”,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此字的形体和读音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荨麻”,宋人张邦基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将“ ”视为“荨”的异体字,这样“ ”字就获得了第三个意义:“荨麻”.同时,“ ”和“荨”两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产生了感染和混同,现代汉字“荨”行而“ ”废,个别字典把“ ”作为“荨”的异体字。诗中“ 草”应为“荨麻”,是一种毒草,这样解释才符合诗歌的整体义蕴。  相似文献   

16.
《悬泉汉简》中所记传舍设施“清倨”应为厕具,“清”是厕所的婉称,“倨”当读作“踞”,指伸足而臀坐。“清倨(踞)”是厕坑上面坐便用的台座,与悬泉置遗址高级传舍厕坑上的圆木方框相对应。这种装有木制台座的坐厕与保安山二号汉墓中的石制坐厕相类同,是汉代部分王侯、贵族及高官坐便习惯的反映。“清倨”在《悬泉汉简》中亦作“清踞”,出现在传舍检查记录中,说明这种厕具是当时此类传舍的常规设施。未配备厕所的普通传舍,住客白天可以利用置内公厕,晚上起夜则可能会用到“虎子”“行清”等小型可移动便器,也能较好地解决如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房地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房地产商品金融证券化,设计了房地产商品金融证券化房券市场概貌,描绘出了房券市场从地区性柜台交易到规范性统一市场交易的演进轨迹,对本文可能引起误解的几个方面作了一系列说明,在辨析“证券化”等定义过程中阐述了对经济概念应持的科学态度,提出“金融工具在新领域中合理推广和应用乃是一种理论发展和实践更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培训及其创新,对于“和谐中国”构建完善的社会结构,对于城乡协调进步、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自身持续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构建培训券与“学分银行”对接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培训在经费投入机制上与弹性学习机制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施氏族谱、墓志真伪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施耐庵族谱以及多方墓志(地券)资料的真伪分析,结合传世族谱的问世时间和内容,传世族谱有后人附会的嫌疑:出土墓志(地券)格式、内容和一般墓志有异,且与施耐庵关系含糊,同时墓志内容也有诸多错误,墓志和族谱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结论是现有资料不足以证明施耐庵和兴化施氏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600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清代长篇小说。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中作者“吕兆”应为“吕熊”;“字文熊”应为“字文兆”;“号逸日叟”应为“号逸田叟”。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为“清吕熊撰,署‘古稀逸田叟’,熊字文兆,《在园杂志》云吴人。”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0月版第1387页“吕熊”条:“吕熊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