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重塑城乡关系的动力引擎,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2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四个维度度量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且政策效应逐年增大;(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和低海拔地区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大;(3)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改善社会就业水平来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2.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新时代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及要素流动对我国城乡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数字化、平台化等特性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的区域和空间障碍,对区域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取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产业发展及数字普惠金融五个维度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中部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缓;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两个方面;数字经济五个维度变量对创业活跃度影响的空间效应性质存在差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产业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对创业活跃度存在空间虹吸效应,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加大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力度,平衡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产业转型,释放数字红利;推进数字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合理配置各地区数字经济资源;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新型就业平台,促进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视角,系统剖析了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亦能通过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变量的中介效应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随着经济增长水平提高,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本文从厚植乡村“数字土壤”、统筹多维因素综合施策、重视中微观层面差异化特征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与此相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消费差距问题也渐趋凸显,如何在保障消费存量的前提下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是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数字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空间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并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数字金融对其收敛作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区域异质性研究中发现,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要显著优于东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在不同层次的消费品中存在显著差异,与促进基础消费品类城乡消费差距收敛不同,其对高级消费品类城乡消费差距收敛呈现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将通过创富和共享两类渠道促进城乡消费差距收敛。尽管如此,城乡消费差距的收敛进程仍面临一定掣肘。为此,中国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居民金融知识;在健全区域合作、互助机制的同时,需注意消费内部层级差异,积极落实租售同权政策;在保障数字金融助推渠道畅通的同时,要进一步助力资金研...  相似文献   

6.
李健 《统计与决策》2024,(9):129-134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统计与决策》2022,(16):132-136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对称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边际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非均衡特征;(3)在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的地区,其数字普惠金融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发展不均衡地区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地区与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能够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间接促进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富裕,且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仍然稳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各系统层面融合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基于环境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东部和中部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西部板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宁楠  惠宁 《统计与决策》2023,(18):16-21
文章借助CRITIC-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2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借助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对影响效应特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地提高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且边际提升效应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规模和产业集聚度的提高而递增,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先增后减。同时,这种提升效应具有非均衡性,在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四个维度中,仅对创新和共享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三大地区中,对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效果最强,而对中部地区未见显著影响;在空间上,对本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向作用显著,而对关联地区的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企业家精神视角切入,利用2006—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价值链维度考察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研发创新能力和区域转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研发创新溢出效应最高,东部地区的转化创新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的重要机制,其中转化创新阶段的中介效应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区域研发创新能力和区域转化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别呈现正向的边际报酬递增和“N”型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非线性影响受到企业家精神的门槛约束。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尚待论证。为此,从理论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且对共同富裕的推进作用具有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中介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缩小“数字鸿沟”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此外,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存在空间溢出特性。研究有助于阐释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动因、机制与效应,为中国共同富裕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2—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地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同时,数字经济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200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减排效应均显著。(2)碳排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特征。(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集聚,并通过经济集聚的正外部性发挥积极的减排作用,但在西部地区,经济集聚减排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孔繁利 《统计与决策》2023,(19):102-106
文章在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普及、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互联网普及和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提高本地区城乡融合水平,且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看,发现互联网普及和农村金融发展对东中部地区的效果更为显著,而对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弱;在门槛效应方面,互联网普及和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融合水平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互联网普及率超过门槛值后,正向效果不断增强,而农村金融水平随着门槛值的增加呈现“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双重视角出发,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探讨了市场分割、数字经济及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当期产业结构升级对前一期产业结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依赖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计深远”之策;数字经济和市场分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交互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共同作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无影响,但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与数字经济能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无影响;市场分割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但对东部地区无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选择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城镇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传递到周边地区。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应正确认识数字经济的作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县域城镇的布局,努力促进城乡协调,综合促进生产要素的协调,克服经济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从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五个维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来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且对五个维度的促进作用有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最为强劲,对文化现代化、生活富裕化、治理有效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对生态优良化的影响程度最弱。(3)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