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悲剧作品,即使是悲剧作品也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鲁迅生活在积弊已久的中国,深感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意识对中国人思想的麻痹。鲁迅在其小说中竭力撕毁传统文化中虚假圆满的面具,以期达到拯救国民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家黎锦扬的《花鼓歌》凭借浓厚的中国风情和众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一直深受中外读者关注。从文化认同角度剖析文本人物中的儒家思想和儒家家庭伦理元素,认为作品中的这些中国元素对个体文化身份追寻起着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一直难以获得成功。从文学角度看,电视剧《钢铁年代》堪称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在《闯关东》中就已充分显露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元素。在齐鲁文化的烛照下,作品中以山东人为核心的人物群体,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与中国特殊的"钢铁年代"的结合,使得作品中思想、故事和人物得到极大的充盈。地域文化和文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挖掘被我们忽略与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中国动画艺术与之更好地融合,从而创作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以分析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为基础,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中国学派”的学习和传承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屏风上》和《面纱》是毛姆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作品。毛姆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理解和阐释,透射出他坚信中国的道家思想是拯救西方世界的良方,也是拯救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强心剂的缘由。在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断探寻中,毛姆最终把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6.
论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赛珍珠是一位精力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多非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依玛佐夫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语言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东干族多种文化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神:东干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在以游牧民族为主的中亚地区,因此,伊玛佐夫的文学作品中首先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影响;东干人从小学习俄语,使用俄语和东干语两种语言,因而伊玛佐夫作品中透射着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东干族是中国移民,在生活中保留着中国的风俗习惯,所以伊玛佐夫作品中还留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毛周林 《社区》2010,(23):8-8
年近而立,许多事情渐渐明白。比如读书,一个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作品往往跟他的生活阅历、志趣爱好、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然而无论一个人喜欢读何种作品。也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书.目的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想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或者陶冶情操.在心灵上得到愉悦,亦可能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饮食文化、麻将文化和五行学三个方面对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丰厚文化内涵;中国人所崇尚的团圆、美满的家庭关系;中国式的做人艺术;阴阳五行及其变化关系的经验性类比等,意在说明《喜福会》的创作与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既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既表现为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形态,更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非理论形态。华夏文化的重心在齐鲁,齐鲁文化是多元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反映,是作家生活中积累的体验、感受的提炼与升华。齐鲁文化既对鲁军“新锐”小说家的价值观念、审美品格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鲁军“新锐”小说家的创作也必然打上深深的齐鲁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雕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氏族公社的繁盛时代。任何时代的雕塑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缩影,脱离不了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当代雕塑作品在融入时代新元素的同时,因传统文化元素的介入,而增加了深邃的底蕴内涵,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界的领军人物,谭恩美的作品成功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她的代表作《接骨师之女》中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和异域风情吸引了大量的西方读者。梳理、总结谭恩美作品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分析东方意象在西方语境下的接受情况和美国华人作家对故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3.
燕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文化历史悠久,丰厚博深,以其慷慨悲歌、正道直行等著称于世,特别是慷慨悲歌,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燕文化的许多方面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灵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公益广告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素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也被更多人认可!所以要在公益广告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才是公益广告的“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和创作源泉。高科技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但也会削弱作品的人文内涵。好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其不仅体现高技术,也注重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也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及性格特征。《四世同堂》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众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不同命运,深刻地折射出传统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立足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被赋予了无数重要原始文化信息的星座是古文化的化石。这种天文化不断影响和塑造地文化。星座名称在中西方经典中运用广泛,但是中西方的星宿名称各异,含义不同,文化差异极大。中国星宿的农耕文化特质构成经典翻译的难点。在翻译中需要尽量弄清中国星宿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用异化加注的策略来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里的星宿名称,把天文化元素在目标语里传达出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失真,鲜明地表白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身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个性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受到现代技术文化的冲击,它的教育价值逐渐失落。现代中国人以一种西方式的生活方式生活却脱离不了中国式的思维,这就免不了矛盾丛生,这是多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锋。如何保存、重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所展现的东西文化观,是继“中体西用”模式后,中国人回应与容受西方文化之挑战所创造的最为圆融和形而上色彩最为浓厚的文化体系之一.他将文化定义为生活的样法,采用多元模式说,对西方文化给予了现实的肯定,但又作了终极性的拒斥.这一根本态度,使他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也成为20世纪的中国文化试图重建堡垒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