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ills discusses the notion of myth and links it to a discussion of theory. While he does not consider myth and theory to be synonymous, I attempt to close the gap between these two notions even further. This argument is accomplished by discussing theorists that have theorized about theory and aligning their claims with Mills’ claims about myth. I propose that Mills cannot rely on coherence to substantiate good myth/theory and, instead, suggest the considera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good quality theorizing. Good theorizing involves deep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theories/myths and comparing them to generat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实用理性和科技发展共同终结了古典神话,将之送入精神文化的历史博物馆。然而,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则共时性地隐匿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对文明和文化依然施加了重要影响。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里,演变为一种当代意义的神话形式,继续发挥着强大的心理功能和扮演着意识活动与形态助产士的角色。当代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消费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又有所发展和变异,尤其是借助于科技手段,它获得了更广泛、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迅捷密集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孙娟 《唐都学刊》2006,22(3):89-93
《史记》记载了商、周、秦始祖和汉高祖的感生神话,其中商、周、秦的感生神话都以经典为依据,但都简略;而刘邦的感生神话则详细、系统,与他的史学思想相悖。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经历了历史神话化的过程,形成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司马迁的《史记》完成了神话历史化,但又在其中设下了微言大义。后世不察,以此为书写历史著作的模范。  相似文献   

4.
Most sociologists are not content with merely relating macrosocial phenomena to preceding macrosocial causes in their causal explanations of social phenomena. Instead they are seeking to provide (non‐reductive) microfoundations with which they can corroborate and make understandabl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crosoci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do so a theory (or theories) of human action is required. One such theory, rational choice theory (RCT), has long been viewed with strong suspicion in sociology. I show such suspicion to be partially justified. RCT cannot be a general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Nonetheless, there are important insights in various versions of RCT that should not be discarded. In order to improve upon RCT and move toward a more unified or integrative theory of action social‐psychological research has to be taken note of. I demonstrate how dual‐process theories and the research on heuristics can help sociologists move beyond RCT without contradicting some of its more basic insights.  相似文献   

5.
李霞  李恭忠 《求是学刊》2002,29(2):118-120
文章从认知主体、认知对象、认知媒介和认知方法四个方面 ,论述了历史认知活动的客观性问题。文章认为 ,纯粹客观的历史认知只是一个神话 ,批判这一神话是为了剖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的客观性其实处于一种弹性状态 ,有一个伸缩范围 ,决定其是伸是缩及伸缩维度的是史料、认知主体及其认知方法 ,其中认知主体又是最具主动性和导向性的因素。在这样的格局中 ,如果仍然坚持追求客观性这一主观意向 ,则人类的历史认知仍然能够达到某种维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In his provocative article on theorizing about myth, Jon Mills kindly cites my own work on the subject. Let me confine my remarks to his comments on me. I now see, thanks to Mills, how confusing some of my statements have perhaps been.  相似文献   

7.
试论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是劳动价值论自身逻辑和体系问题 ,而是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价值理论与价格理论、分配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 ,劳动价值论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 ,必须科学界定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系”动态过程理论框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权 《社会》2011,31(4):96-115
既有的多立场的“关系”理论存在着一种去关系化的实体主义思维倾向,因而未能看到“关系”的关系性,从而无法有效地理解“关系”的动态过程,即关系情境和行动者不断反复进行的互动过程,因此这种理论无助于人们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关系”和“关系”现象。本文认为,分析“关系”和“关系”现象问题还应当结合关系社会学和结构化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一个有关“关系”动态过程的理论架构,最后本文强调对研究方法学予以综合运用是把握这一主题的可行取向。  相似文献   

9.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0,(3):124-133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的两大主要宗教派别。两教对宇宙万有或自然现象都有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佛教中的“五位说”和婆罗门教中的“句义论”展示了两教在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它们都被认为是达到其各自最高境界的重要智慧。这两种理论在分析事物或现象时有相同处,也有差别点。梳理和研究这些内容对于深入认识印度思想以至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翟鹏玉 《创新》2007,1(6):101-105
花婆神话是壮族神灵崇拜谱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的一种社会历史叙事;其人神同构性与矛盾张力,可以推演出壮民族生态伦理缔结的依生、竞生、整生等多种范式。对花婆神话中多种生态伦理缔结范式的提炼,可以使我们在人地关系的如何升华中,发现壮民族的生态智慧;同时,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壮族的生存智慧。进而,通过这些范式与世界视野的融合,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的解决探索出相应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1.
希腊神话传说的文化背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学习与探索》2001,1(6):21-26
希腊神话传说以其美轮美奂和谱系分明而著称于世,它是许多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结果,这些神话传说最初是彼此独立和形态各异的,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交往、文化融合而逐渐趋同扬异,并且经过长期的改造过程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神谱和英雄传说.  相似文献   

12.
论知识经济研究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与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工业社会提供指导的现代化理论 ,在价值目标、理论解释模型、指导方法等方面都已陷入了困境 ,虽然已经遭到内部学者及其他学说的批判 ,但都因没有其现实的经济基础而未获成功。知识经济这种新经济形式及对之研究的出现 ,摆脱了现代化理论的“欧洲中心主义” ,打破了现代化理论的“工业神话” ,克服了现代化理论模型诸多方面的主观臆想性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为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但不可忽视的是 ,目前对知识经济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新荣 《学术交流》2002,1(5):79-8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均衡价格理论既有明显区别 ,又不乏相同之处。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强调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建立一种既反映商品价值 ,又反映供求关系的灵敏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676家上市公司1997-2007年问的面板数据及对上市公司高管、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证券分析师等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与代理理论的预测颇为不问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式。而所谓的“最佳”公司治理做法是在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制度环境下各种复杂社会力量和利益群体进行“建构”的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契合所在的制度环境,因此,并不存在普适的“最佳”公司治理模式。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为解构这一世界性公司治理迷思提供了新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吴肃然 《社会》2013,33(5):59-87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在于语词自身的实践用法及其相应的生活形式。这种观点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对于操作化的重新理解,也为超越目前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王守亮 《阅江学刊》2013,(5):141-144
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了著名的禹娶涂山女神话。但《书钞》、《类聚》、《御览》等类书引此神话时,部分条目注出《吕氏春秋》,故古今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该书佚文,这是错误的。禹娶涂山女神话神秘怪诞之处在于九尾白狐意象。战国时期,九尾白狐被认为是以金德王天下的商汤兴起之瑞,与以木德王天下的禹无关。汉儒根据五行相生说改造古史系统,以禹为金德,九尾白狐遂成禹兴之瑞。汉人将九尾白狐意象纳入禹与涂山女的婚姻故事,一段近实的历史传说蜕变为一则浪漫的神话。禹娶涂山女神话是历史神话化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study w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of grandparents who are raising their grandchildren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34 grandparents and their narratives transcribed and studied using paradigmatic analysis to reveal common themes among the stories told. Identity theory further informed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findings. Woven throughout the grandparent narratives is a story of paradox – of experience simultaneously made up of pain/pleasure, myth/reality, inclusion/exclusion, being deserving/undeserving, visible/invisible and voiced/silenced. The findings signal a significant role‐identity conflict for grandparents who are parenting grandchildren. This study points to the need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that more closely reflects the complexity of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grandparent‐as‐parent role.  相似文献   

18.
19.
20.
现代世界与人文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代世界 (“雷奥那多”世界 )之技术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分析 ,从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相互合作的角度探讨了那些根源于现代世界之双重性的问题 ,以及那些与双重文化之谜及所谓人文科学补充论有关的问题 ,并认为 ,人文科学的独特任务在于分析世界的文化形式并推动其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 ,人文科学应该是现代世界获取 ,并且是以科学的形式获取关于它自身知识的场所 ,虽然现代世界本身是科学和技术的产物。在此 ,文化概念不是指那种在双重文化论框架内由人文科学所代表的支离破碎意义上的文化存在 ,而是在广义上同时包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