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栻先生主编《严复集》1986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收入严复的文章96篇,还把存疑的15篇印为附录,颇为完备。但严复的文章不止这些。我在《近人笔记大观》卷4《杂闻类》发现严复两则笔记,为《严复集》所未收。现抄录如下: “《龚照玙》(严复):前清甲午之役,龚照玙弃旅顺而逃,其罪与卫达三等,后卫被诛。龚运动得法。得久羁狱中。庚子,‘拳匪’乱,遂自出狱。和议成,复大加运动,脱身南归。其年六月六日,为其六十寿期,乃预定宴客三日。其邑人张六先生者,素与龚有隙。第一日,忽肃衣冠而入,长揖  相似文献   

2.
苏小东  陈美慧 《学术界》2005,(1):264-276
20 0 4年 9月 1 7日至 1 9日 ,“甲午战争 1 1 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威海召开。本文就提交会议的论文 ,择要从甲午战前日本蓄谋侵华与中国的应对措施、中国方面战时的和战决策及实施、甲午陆海战及中国失败的教训、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支持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八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各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官僚虚骄自大,盲目乐观,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其它列强也较高地估计中国实力。甲午…  相似文献   

4.
甲午之战的惨败,中国被列强主宰瓜分的危机,促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奋而起。就在康有为等人积极地用古代儒学的包袱襄着变法主张进献给皇上的同时,严复却着力于介绍西学,企图把西学的精神输入中国,振兴古邦。他认为,中国要变法自强.其出路就在于民之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就要用西学去充实人们的头脑。为此,严复于1896年—1908年间,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一系列的西方学术名著,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西学,对西方近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析严复的近代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之战中国败于日本,对中国知识分子震动很大,他们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反思,感到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的近代化不足以救中国,遂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以“变政”为核心的改革主张。在戊戌时期的先进思想家中,严复既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又受过比较系统的西方文化教育,因而他的改革思想能够博采中西,从多方面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独具特色的分析。(一)洋务运动近代化与专制制度的制约中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动至甲午战争已历时30年,在抗御外侮、收回利权、培养人才方面虽不无成绩,但却未能从根…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严复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推动中国古代思想近代化进程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教育、文学、史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对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5年,是严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著名论文的100周年,在此,拟将建国以来有关严复研究的状况,作一番梳理与总结。 一、对严复哲学的评价 (一)哲学形态。对严复哲学属于什么形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严复哲学是天演哲学(进化论哲学),理由是:1.严复自称是“天演宗”哲学家;2.严复介绍的所有思想中,进化论是其全部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进化思想贯穿了严复的宇宙论、历史观、知识论。第二种观点认为,严复哲学属实证哲学,其根据是:1.严复的翻译集中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论述中,有一传统说法,即“帝党主战,后党主和”。事实是,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总的说来帝党表现比后党好,但帝党并非始终主战,后党也非始终主和。让我们先来看看后党中心人物慈禧太后对“战”与“和”的态度。大量事实表明,慈禧太后开始是主战的。据《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六月十四日(1894年7月16日)记载:“上意一力主战,并传懿旨亦主战。”又据该日记甲午六月十五日载:“皇太后谕不准有示弱语。”  相似文献   

8.
严复一生没有写过专门的历史学著作,然而,他的以《天演论》为代表的一系列译著对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一《天演论》于1898年正式出版。严复这样译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日物竞,日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在“复案”中,他说明:“物竞、天择二义,发于英人达尔文。……盖自有歌白尼而后天学明,亦自有达尔文而后生理确也。斯宾塞者,与达同时,亦本天演著《天人会通论》,举天、地、人、形气、心性、动植之事而一贯之”。严复很同意斯宾塞把生物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论扩展到人类社会。这样,他就把进化论当作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作一种历史观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运会”来表示这种不以人的意思为转移且与历史循环论完全不同的客观规律:“自递嬗之变迁,而得当境之适遇,其来无始,其去无  相似文献   

9.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根据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有着深远的影响,占着重要的地位。严复对赫氏原著的“改做”,除了不取直译而为意译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所加的“按语”的形式表现的。以一九八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译《天演论》本为例,全书共九十五页  相似文献   

10.
一中日“甲午之战”虽然经过中国人民与爱国官兵的奋勇抵抗,终于因清廷腐败,卖国屈膝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宣告悲惨的结束.然而,这罪场恶战争却充分暴露了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老中国存在的严重缺陷、致命的弱点.舐干血迹抚伤思痛,彻底反省中国传统文化的得失,就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无数优秀知识分子进行反思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88年第2期《贵州文史丛刊》刊载拙文《马陵之战.并非史实》.1992年9月,海峡两岸100多名学者于山东省临沂市召开了《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会后所发的“综述”和“会讯”(见《文汇报》1992年10月21日第6版;《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2期和1993年第1期)均将“历史上究竟有无马陵之战”以黑体头条列出。与会者一致认为马陵之战是无可否认的。“综述”“会讯”已画龙点晴出“有派”要旨:《孙膑兵法》为残简;庞涓于桂陵之战后乃复出;”卻氏左戈”是“有力佐证”。鄙人颜厚,愿再次张充质的。一、究竟怎样对待汉简《孙膑兵法》“有派”说:《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吴孙子》八十二篇。《齐孙子》就是《孙膑兵法》,而汉简《孙膑兵法》只发现三十篇,还大部分残缺不全,怎么能根本仅占全书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残简没有提到马陵之  相似文献   

13.
福泽谕吉 (1 834~ 1 90 1 )是日本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 ,也是最有影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不仅对日本的近代化改革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近代中国思想界、教育界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在近代 ,特别是从甲午战败后 ,福泽谕吉的生平业绩及其启蒙思想就曾被包括变法派、洋务派思想家、教育家介绍到中国 ,并在近代中国知识阶层中引起共鸣。甲午战败曾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变化。对此 ,梁启超曾生动地形容道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 ,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1。这不仅是由于堂堂大清帝国败在“蕞尔三岛”的日…  相似文献   

14.
“意”概念是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词语之一。区别于古典时代,严复以诠译方式对“意”概念的哲学内涵做了新阐发。其中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在意我关系上强调“意”为心之主,并借此以“积意成我”的思想对“万物皆备于我”进行新阐发;二是针对意之运行过程,严复分别考察了觉、感、情、思、志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意识活动过程;三是对意志与行为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指明人之行动过程是志与事之统合。志为行动之开展提供意义与方法,而事意味着行动得以开展的客观要素,完整的行动过程是志与事之统一。严复对“意”的诠译激活了中国传统中“意”的概念,同时为中西哲学之融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个入站研究人员,原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欧阳哲生,继完成《新文化的源流与趋向》及《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二书之后,最近又完成了《严复评传》(收入《国学大师丛书》,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嘱我为之作序。读后深感此书所勾勒之严复形象,精神面貌之完整、清晰,确有先出诸著不及之处,给人诸多启迪。同时,对严复思想的研究现状,亦引起一些想法,借此机会,抒发一二。 我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严复思想的研究已形成一个“模式”,即把他的思想发展道路看成是一个“S”形:早年“全盘肯定西学,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晚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0月 ,皮后锋博士的《严复大传》(以下简称《大传》)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一扫严复研究中的“左气”(“左”的思维方式 )、“玄气”(无根的玄谈 )和“俗气”(低水平重复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努力发掘史料 ,以还严复本有之貌。在以往的严复研究中 ,严复主要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对象 ,所以 ,言过去的研究不注重史料是说不过去的。但就本人所阅读过的研究严复的著述看 ,在史料处理上至少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对相关文献已显示出的严复佚文熟视无睹 ,懒于寻找、发掘 ;二是满足于严复的著述、“正史…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译述的《天演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深刻的清理,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严复是批判中国封建传统旧观念的斗土。为了拯救祖国,唤起民心,他反复表示:对传统的政教、学术及旧文化心态,“吾宁负发狂之名”,决不“更蹈作无耻之故辙”,表现出执着的勇士气概。但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全盘否定,而是在衡比中西文化异同中,“去其旧染而择其善而存之。”严复对旧文化的“旧染”,抨击是激烈的、深刻的、有意义的。现试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化,文治武功皆彪炳于海内外的中国,到了近代,却变成为被侵略挨打的落后大国。近百年中,中国遭到列强许多次武装入侵,但奇耻大辱莫过于甲午战争所订《马关条约》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四省的沦陷。我们的先哲曾有“明耻教战”的古训,当今党和国家领导更提倡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适在此时,戚其章的专著《甲午战争史》由人民出版社印制发行了,这是很有意义的。其章同志研究甲午中日之战凡30余载,论著  相似文献   

19.
刘步蟾这个人,在一些近代史的著作中,大都被定为反面人物。对此,不少同志早有怀疑。过去,我在一本小册子里,曾用“奋勇督战”四个字来概括刘步蟾在甲午黄海之战中的实际表现。我们研究历史,要尊重历史事实,这是应有的科学态度。历来否定刘步蟾的理由,主要是两条:一日擅改阵形;二日贪生怕死。其实,这两大罪状都是莫须有的。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愿意把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请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同志批评指正,并希望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严复进化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严复进化思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化思想的来源,一是与此来源相联系而形成的进化思想特征。通过“来源”可以观察到严复对斯宾塞、达尔文、赫鲁黎与中国传统思想“综合改造”的具体风貌;通过“特征”则可以观察到严复宣传、介绍进化思想的复杂态度。而对严复进化思想“来源”与‘“特征”的把握分析,正是本文检讨严复进化思想的前提。(-)严复进化思想来源严复进化思想想之来源,已有的观点认为有三;达尔文、赫鲁黎和斯宾塞①。这种看法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不够全面。事实上,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就已告诉我们,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