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中有许多性及性变态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许多卫道者侮以"诲盗诲淫",后来多有论者从社会历史批评,作家批评等多角度进行了批评,说法不一.用拉康的主体间性中的说话主体理论,解读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性及性变态描写,指出这种性的欲望只是一个"能指",而其"所指"潜藏在无意识在场的说话主体的言说的欲望中.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6,(5):62-64
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美学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化的存在,享乐和快适成为一切行为的追求旨归,美学迷失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物"的世界中,其生存状态亦有别于往日,美学日渐沉沦。主要表现在:一是美学的独立精神被打破,理性批判的内核丧失,美学信仰被抛弃;二是审美判断无法实现,美学的生活批判功能和情感观照功能在物欲的媚眼中失去了力度;三是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丧失,美学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附庸,丧失了对日常生活的价值批判功能;四是美学的焦虑感突出,学科存在的困境加深。而坚守美学的精神操守、与日常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及不断完善美学学科理论体系则是实现美学良性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小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1-24
本文以九丹的作品《乌鸦》和《凤凰》为例,阐述文本体现的是女性从身体到思想、人性的沉沦,缺乏经济自主意识和思想独立意识,从而颠覆了留学生文学的自强的文化精神和女性文学的反男权文化传统,是向男性中心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谢静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沉沦》的主人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病态是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制度本身制造出来的。而他那不甘异族的凌辱 ,渴望祖国富强的呼声 ,更闪烁着反帝爱国的亮光 相似文献
5.
于秋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景作为独立的绘画样式,为古今中外画家所青睐,且有着庞大的互动群体.它是人类自然情结的体现,是生命品质的文化传达,它以视觉回旋的形式抵达人类精神世界的彼岸.探寻其发展轨迹,由最初作为背景虚像到独立成像,无不体现着人类意识的自觉与审美情感的纯粹过程. 相似文献
6.
卫小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和实际,从“交际文化”、“练习”、“教材”三方面着重探讨如何从基础阶段就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习俗意识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论《沉沦》的“病态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燕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44-46,49
试图通过对《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无意识的“病态叙事”,来发掘小说的深刻内蕴;指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有病”的人,作者采取了“病态叙事”这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揭示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普遍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8.
9.
徐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Z1):230-234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将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伦理作为一种经营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是当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美的"理性"管理模式,还是东亚的"人性"管理模式,都将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走向伦理式的管理.企业伦理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其理念思维的起点和归宿都应立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换言之,企业伦理贵在建设,企业伦理建设终究要通过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经营实践来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晁定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5(4):461-463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特别是中英文化差异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激活背景知识的习惯与技能。 相似文献
12.
胡孔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102-10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语言中总是带有某种文化印记,翻译时要兼顾语言含义和文化含义,并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语言教学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和国情相联系,从而促进语言教学的提高和语言现象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无等值词、背景意义的词、文化感情色彩的词、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客套话等词语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王诗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73-80
任何一个民族总是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与外来文化接触,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要在这种文化接触中受到影响,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彼此借用对方的一些词语,这种词语借用现象就是一种广泛的语言—文化现象。语言中的词语借用是制度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交流、心理文化交流等的记录,我们可以从词语的借用中看到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于波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5)
本文通过对我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杨素平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87-90
研读刘庆邦的小说,可以清晰地发现他的创作沿着农村和煤矿两条线的脉络。作家早期生活的苦难经历、中原文化的深厚土壤、农村生活及与在此基础上提升的矿工生活的深刻烙印,成为作家尽情叙述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女性作家教育文化背景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3):62-66
在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即通常所说的“五四时期”,有一群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如陈衡哲、冰心、庐隐等。本文试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学历、阅历等入手,探究其中西合璧的高等教育背景、时代文化思潮以及和谐平等的两性文化氛围等等因素,对于她们的人生道路、人格形成、禀性气质以及迅速成为著名作家、教授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表征着当下的现实生活。文章探讨了网络流行语产生和流行的技术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着重对其流行起因、情境、传播、社会共振机制和民众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地解读网络流行语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00-103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试图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读者的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从而说明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朱俊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81-84
阅读是大学英语核心课程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知识的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就应注意英汉的文化差异。本文着重从词汇、习语、句子和语篇四个方面阐述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强调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消除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