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袁世凯自首真相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与戊戌政变的关系问题,不但鲜有专论,且疑窦不少,不辨难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以点还吸并不发生于袁世出的告客以往认为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发生的戊戌政变起于袁世凯的告密,显然有悻于史实。这从后党方面的政变准备,光绪帝与维新党的应变,社会上的舆论等方面均可找到有力的理据。首先,政变是经过后党周密策划的。到了七月底,后帝两党的活动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康有为自编年谱>、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都做了大体真实的记述:七月底,上山、杨崇伊赴天津见荣禄,“草折请训政,荣禄许之,令杨崇伊持折见庆邻而面…  相似文献   

2.
有的论者以“八月初六日上谕”未提“围园”、谭嗣同为据,推断慈禧发动政变时尚未获悉袁世凯告密内容,因而未缉捕谭嗣同,戊戌政变的爆发非由袁世凯告密所致。经过考证,所谓“八月初六日上谕”纯属子虚,它不过是《东华录》根据崇礼八月十一日奏折中引用的慈禧八月初六日口谕部分片断“补作”的。根据谭嗣同信札,在政变发生的当天,他即已被捕,说明慈禧初六日口谕中的搜捕目标除康有为兄弟外,还应包括其他康党要员。不过,袁世凯的告密仅是政变的导火线,而非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张荫桓日记》为主线,结合中日两国档案,对晚清重臣张荫桓史实予以探讨.认为张荫桓是我国近代倡导海外华侨教育的第一人;他因劝导光绪皇帝变法而葬身新疆;并对政变后光绪帝要杀张荫桓的传闻予以分析.指出张氏于变法初期,曾积极向皇帝推荐康有为,但面对反对变法势力之猖獗,张荫桓改变初衷,与守旧势力往来密切,并且于戊戌七月扣压皇帝关于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的谕旨,故政变后守旧派"谓张非康党",得以"保其首领."  相似文献   

4.
戊戌密谋史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欲扫除变法障碍,曾策划捕杀慈禧.慈禧先发制人,囚光绪帝,杀六君子,并宣告维新派为“逆谋”.而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免授人以柄,始终矢口否认,讳莫如深.近年来,随着一些重要史料的面世,密谋真相已渐露端倪.但论者一般仍认为康有为原主张和平变革,策划密谋是在慈禧将要发动政变的紧急关头不得已之举.事实是否如此,有必要就现有资料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光绪帝之死 ,属清宫秘闻 ,修史者每难之 ,因而不见于正史。稗官野史、笔记专著或一鳞半爪 ,或语焉不详 ,令人扑朔迷离。窃以为 ,欲探究光绪帝的死因 ,必须从光绪与慈禧的关系和光绪的健康状况入手。同治十三年十二月 ,十九岁的载淳夭折于养心殿东暖阁后 ,尚在冲龄 (四岁 )的载即被慈禧指定为嗣皇帝。尽管载是慈禧的姨侄 ,然而“上事太后谨 ,朝廷大政 ,必请命乃行”① 。但光绪亲政后 ,与慈禧竟持不同政见 ,“顾以国事日非 ,思变法救亡 ,太后意不谓然 ,积相左”② 。帝、后党争 ,发展到不可开交的程度 ,就出现了倾覆维新的戊戌政变。于是…  相似文献   

6.
《国闻报》是严复、夏曾佑、王修植等在津创办的维新报刊,其宗旨就是呼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曾紧随康梁,为其变法摇旗呐喊。戊戌政变发生后,《国闻报》呼吁变法的宗旨虽然一以贯之,但为了应对政变后复杂的时局,其报道策略与内容却几经调整。政变之初,为了免遭株连,《国闻报》及时与"康党"划清界限,并寄希望于慈禧太后继续新政。然而,随着清廷继续新政的承诺化为泡影,《国闻报》一改政变之初与"康党"划清界限的做法,对"康党"给予同情,并公然为"康党"辩护。《国闻报》的这一转向正是清廷政变后复旧、株连造成的恶果,而《国闻报》与清廷关系由合到离的转变也是当时诸多趋新士人与清廷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倒行逆施,废除新政,并力图废弑光绪帝另立新君。这一切使康有为痛心疾首,誓与慈禧“伪临朝”势不两立。他们认识到在敌人掌握强大武装和国家机器的情况下,要救出光绪帝继续维新事业,非发动武装勤王不可。早在1899年春,康、梁即与唐才常共同创议武装勤王,是年秋,唐才常在日本与维新派、革命派人士广泛联络,共同商定利用会党在长江流域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11月间,唐才常、林圭等纷纷回国,在上  相似文献   

8.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光绪帝师翁同(龠禾)因力主维新变法被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遭革职交地方编管的重惩。对于他开缺、革职的原因,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翁同(龠禾)在甲午战争中坚持主战、反对慈禧太后对日求和、上折奏请停止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支持光绪帝维新变法等,是慈禧太后下令将他开缺、革职的主要原因。翁同(龠禾)不顾慈禧的专制淫威,在事关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正义进步,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磊落胸襟和战略勇气,十分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戊戌政变后,清廷顽固派为了彻底打击维新派,策划废黜已经被剥夺亲政权力的光绪帝.1899年初,顽固派宣布为光绪帝立储.此举是为己亥建储.民间社会对顽固派立储活动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地方督抚也持暧昧不明的态度.列强也通过外交途径介入立储事务,直接触及这一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围绕着立储问题,顽固派陷入了政治孤立的窘境,对列强产生极度仇视的情绪,为义和团运动时期外交政策的严重失序设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闻报》是一家中外合资的中文报纸。在戊戌己亥政局中,该报凭借租界的保护,犯难直言,积极发表对时局的看法,代表了维新党人的呼声,在当时的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在刊发了康有为的"公开信"及两道密谕后,由于地方政府的施压,该报一度被迫调整策略,由政变初的同情康党、质疑太后,转变为后来的批评康党、理解太后,但该报呼吁变法、反对废立的态度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