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司法界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执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曾作过“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一精辟论述。司法腐败,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极大地损害司法干警的形象和司法机关的声誉,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如何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司法腐败呢?本文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有关司法腐败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玮 《理论界》2004,(2):78-79
司法是避免权力乱用,保障健全的社会秩序的安全阀,整个社会的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要寄希望于司法的公正,它作为保障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尤为重要,如果司法出现腐败,则民众将会降低和丧失对社会正义的信心,整个社会将会缺乏凝聚力。近年来,我国司法腐败越发严重,司法不公愈演愈烈,腐败现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蔓延。部分法官、检察官已成为腐败的污染源。可见,司法腐败不仅仅是行业腐败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笔者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求得同行的共识。一、司法腐败及其原因司法腐败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背离了公…  相似文献   

4.
张小丽 《阴山学刊》2003,16(3):88-91
在中国向法治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对司法腐败现象必须高度警惕,彻底根治。面对现实,预防和制止司法腐败比制定相关法律更重要。提高司法官员的素质,实现司法权的真正独立,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是预防和制止司法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主要指1946年至1949年),司法腐败与政治腐败如影相随,司法腐败源于政治腐败,并加剧政治腐败;司法腐败引起民众法律信仰危机,致使社会秩序难以维系,民心丧失殆尽,加速了政治失控,进而导致社会失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腐败加剧社会失控的关系分析,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如何防治司法腐败的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先进的司法体系应该附属于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土壤,才能杜绝司法腐败,使司法体制真正发挥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警察利用职务之便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是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从犯罪构成理论入手研究警察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警察职务犯罪的本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遏制和预防这一司法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7.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司法公正.司法腐败的猖獗必然要毁灭司法公正.文章分析了司法腐败的五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制止司法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法治国”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加强司法廉正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司法腐败、司法不公正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反响强烈。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本文力图从司法独立制度完善角度阐述司法腐败、司法不公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世以来司法腐败比较严重的时期 ,尽管设置了较为完备的司法腐败防治机制 ,如扩大审判权、缩小检察权 ,加强司法行政监督 ,设置惩戒机关 ,发挥监察功能 ,奖励举报 ,等等 ,然而其防腐功能却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司法腐败防治机制功能的弱化 ,加剧了政治腐败 ,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衰亡步伐。良好的政治机制 ,是防腐机制良性运转的根本保证 ,缺乏良好的政治环境 ,再好的防腐机制也难以发挥效用。这一点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法官惩戒制度是防治司法不公、遏制司法腐败、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司法腐败屡禁不绝、司法不公时有发生的现状不禁会让人们质疑法官惩戒制度的现实功能。针对我国现行法官惩戒制度中存在的独立惩戒机构缺失、惩戒事由不完善、惩戒程序不规范以及惩戒措施过于行政化等弊端,应当在尊重法官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完善,实现法官惩戒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任绍辉 《理论界》2006,(1):97-98
本文针对当前司法界的腐败现象,揭示了腐败的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惩治司法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07,20(2):88-92
个案监督是近几年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其宗旨在于抑制司法腐败的发生,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但在实践中由于一些认识的不足和法律上的缺憾,使得人大的个案监督刚性不够。所以,人大应充分发挥其权力机关的作用,对存在问题的有些方面进行明确和完善,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约和缓解司法腐败,保证司法工作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人民意愿。  相似文献   

13.
余钊飞 《理论界》2010,(2):72-74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渊源流长,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其中积极方面主要有司法统一主义、司法和谐主义和司法灵活主义,消极方面主要有司法行政化、司法专横化、司法特务化和司法腐败化。  相似文献   

14.
人大个案监督从其出现之初,便成为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持肯定论者对实践领域中大量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非常不满,认为克服这一弊端的良方便是由人大进行个案监督。然而,按照现代宪政理念,结合司法权本身固有的特征,审判权应当由法院独立行使。人大个案监督的出现,严重违背了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原则,导致司法不公的加剧,打破了宪法所确立的政体平衡格局。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与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司法腐败现象比较突出;法院审理案件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已经到了使案件当事人无法容忍的地步;简单裁判的现象严重,案结而事不了,申诉案件激增,人民群众对法院的不信任日渐加深。适应中国实情的司法改革应注意要正确认识司法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慎重运用司法裁判权;推行"阳光司法"。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和正义是法的最高价值,立法和执法都应以此为价值目标.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应以司法公正等手段加以剔除和遏制.本文拟就司法公正的因素、司法独立的含义及要求作一探讨分析,并对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胡江 《兰州学刊》2013,(12):187-193
当前我国的执法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不高,严重影响了执法司法工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宪法法律对执法司法工作的要求严重不符.同时,执法司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对执法司法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当坚持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的理念,严格确保司法独立,切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从严惩治司法腐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执法司法公开力度,加强民众参与和监督,积极应对网络时代新要求,从而解决执法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不高的现实难题,重塑执法司法公信力并提高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司法运行的现状及推进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的司法模式是外来法文化观念、制度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及本土化的产物,容易导致司法不独立及产生司法腐败。中国的司法改革既要遵循诉讼科学发展的规律,尊重现实国情和需要,又要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者更新观念,协力践行司法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走理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证分析,醉驾入刑不能有效遏制醉驾,且存在查获不均、处罚不均、罪责刑不相适应、法律的公平价值受损等诸多弊端,并有造成司法资源浪费、滋生新的司法腐败、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风险。因此,对醉驾入刑的合理性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20.
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核心是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和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司法改革的迫切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来自于社会对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强烈不满,而司法不公的大量出现除了有司法机关内部的原因以外,来自外部力量的干预、影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