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泐人又叫泐人(Lue),是傣族中的一支。在我国,傣泐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此外,思茅和红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除了云南以外,境外的几个国家也居住有一些傣泐人。居住在境外各国的傣泐人,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云南的傣泐人已有了一些不同,在政治上也分别认同他们居住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故土西双版纳和他们傣泐人身份的认同。由于保持着这种认同,这个群体也就成为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2.
帅荣  郭爽 《百姓生活》2012,(8):14-15
今年的“龙宝宝”风潮,让境外生子再度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去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生孩子,“境外身份”被看作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十几年的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上百个国家免签进入……”说起为何要给孩子一个境外身份,家长可以历数出一连串的好处。不过他们却常常忽略了,境外身份也会给孩子带来种种制约,而且一不小心,某些境外身份还会失效。  相似文献   

3.
政府加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首先应完善其注册制度。目前,除了外国商会和境外基金会在华分支机构有专门的管理条例外,大多数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缺乏合适的注册制度安排。双重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注册法律法规、注册带来的政治顾虑、注册信息获取困难等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面临的主要难题。结合当前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的实际情况,文中提出探索直接登记制度、完善注册管理法律体系、建立项目登记与报备制度、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信息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在不断加强,中国对外传播也呈现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姿态。由于境外生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拍摄有关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境外生纪录片创作有了新的变化,数字产品和技术的提升为境外生纪录片提供了多元化的拍摄形态,全媒体传播为境外生纪录片走向世界拓宽了渠道,境外生与境内生的互动结合使得境外生纪录片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当重视并正确引导境外生的纪录片创作,通过他们对中国的记录和传播,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境外生是中国非常宝贵的民间对外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5.
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西安市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了分化。"尔即尔所言",语言表达身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发现,身份认同的多元化促使农民工的语言选择出现多样化,不同的语言选择体现了他们不同的群体归属感:认同自己农民身份的人多使用家乡话;认为自己是市民的人用西安话的几率高于其他身份认同的人,认同自己非农民身份的人多根据交流情景在家乡话和普通话之间进行语码转换,但在农民工眼中,普通话还不是西安市民身份的标志。西安市农民工语言选择的多样化反过来又强化了他们身份认同的多元化,并且有着和其他城市农民工一样的语言选择。  相似文献   

6.
《海上扁舟》是美国著名文学家斯蒂芬.克莱恩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完成的短篇小说。小说细致地描绘出不同身份的四个人:厨子、加油工、记者和船长,怎样在茫茫大海中与死神挣扎与战斗的过程。他们珍爱生命、无惧死亡;他们热爱祖国、正直无私;他们团结友爱、互相谦让。这些高贵的品质就是克莱恩眼中的英雄主义。将着重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英雄主义,并以此说明克莱恩笔下的英雄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之不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澳大利亚的文化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在澳大利亚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澳大利亚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理解。早期移民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澳大利亚人,他们怀揣英国梦想,以自己具有英国人的身份而骄傲自豪,但随着澳大利亚人逐渐克服文化自卑,他们后来因自己的澳大利亚人身份为荣,从而确立了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这一身份认同的过程是曲折的,也是痛苦的。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澳大利亚人身份认同的过程,试图说明在人的身份认同方面文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感谢自己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印度运动员阿比纳夫·宾德拉夺得了男子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的冠军,成为印度体育史上在奥运会荣获个人项目金牌的第一人。当记者问宾德拉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相似文献   

9.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印度运动员阿比纳夫·宾德拉夺得了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成为印度历史上荣获奥运会金牌的第一人。当记者问宾德拉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时,他出乎意料地回答:"我有很多人要感谢,  相似文献   

10.
人们还记得,30年前,中国开放之初那个明媚的春天,香港美心集团董事局主席伍沾德携女儿伍淑清飞来北京。此行他们父女俩完成了一个共同心愿:在中国大陆注册第一家内地与境外合资企业,持有001号经营执照。伍氏父女注册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国侨港资企业的开创书写了精彩的第一笔。  相似文献   

11.
《富兰克林自传》通过不同的话语叙述对自我进行了书写,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从印刷工走向了公益人,最后以国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富兰克林完成了从个人身份向民族身份的转变。富兰克林的身份在自我与他者的矛盾冲突中获得了理想的平衡,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说话人与听众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他的多重身份不仅反映了特定时代中自我的觉醒,代表着个人的成功,也注入了全新的启蒙思想,它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一个国家的身份、一个时代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虹云 《21世纪》2000,(6):52-5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已从狭隘、保守的观念中摆脱出来融入到世界发展大潮中去。中国人的诸多梦想正在一个个成真,一个辉煌的中国正在东方冉冉升起。北京申办奥运,正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中国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目前,申办奥运的呼声在中国的大地上一浪高过一浪,本刊记者走访了几位不同身份的人士,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五环就是手拉手记者:奥运会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育项目的比赛、竞争,而是体现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大,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这一新兴的行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却很不够,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和一般的会计有什么不同?在经济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等等,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作一些介绍,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由注册会计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经国家批准、依法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事业单位。他们的业务,主要是依法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  相似文献   

14.
吕云 《百姓生活》2012,(9):58-59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其周边地区,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出生便拥有万民拥戴的高贵身份,在前半生过着不事生产、养尊处优的生活,却于一朝被驱逐出皇宫,离开故土,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就是流亡美国的世界各国的前皇族。无论之前的地位如何尊贵,他们在美国也只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复辟的帝王梦,有的人则低调隐居,在平凡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文学创作主体,具有多种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经验。而知识体系和经验决定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并由此形成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人格乃至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行为方式。它表现于文学,就是一定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审美倾向。屈原与宋玉的身份结构不同,由此,带来了他们知识体系和经验以及价值观念、人格以及认知角度、表达方式的差异。这些异同作用于文学创作,形成了他们创作中审美倾向、内容题材、语言形式、言说方式以及审美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葬礼是人生礼仪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乡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种表征,必然含藏着诸多规则,本文以葬礼中的“帮忙人”为切入点,通过论述他们在世俗生活和神圣空间中的分工,来揭示男女两性的分工不同以及同性间的身份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2008年3月14日中国拉萨一小撮藏独分子发动打砸抢烧暴乱,到4月30日北京奥运圣火完成在境外传递回到中国境内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全世界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中国.从受众来讲,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地目睹过中西新闻媒体对于同一事件报道的巨大反差,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领略过新闻报道中事实的力量.尤其是在读西方的新闻报道中,人们都在问,究竟是传播事实,还是传播愿望?  相似文献   

18.
七月下旬的福州,高温达到了巅峰状态。持续着不肯散去的热辣,让人感觉有些恍然。但我们仍坚持着走着,写着。在闷热的天气里收获着一些小快乐。当然,我们不能独自享受这些快乐,我们的编辑、记者,不遗余力。每一个篇章因为他们的汗水,都散发着汉语的光芒,透露出他们与众不同的接近世界的方式。能够和他们一起工作,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外媒走中国     
陈君  王艳 《21世纪》2009,(11):51-53
38年前,罗伯特·基特利一个人为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形象”而激动。如今《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增加到9人,他们自由地居住生活,体验着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身份"是民法史上的重要概念,其概念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人格的构成要素到逐步取得独立的地位,成为影响行为能力的因素,并最终成为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所处不利地位的代名词。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身份"进行不同的分类,如自然的身份与人为的身份、正身份与负身份等。这些分类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身份"概念的内涵变迁的线索,并为研究不同的"身份"在民法史上发挥着怎样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身份"在民法史上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通过人的区分来组织社会和通过"本质"层次的自然的身份复兴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当代,"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又给"身份"发挥新的法则区分、倾斜适用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由法律基于"秩序"层次上的自然的身份对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某种平衡与调整,对于构建正义的法律秩序显得十分必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