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的新闻要令人信服,实现应有的社会效果,主要是凭它内容的真实。因为,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属性之一,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违背了真实性原则,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新闻存在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在强调新闻真实性的同时,总是不免涉及到“想象”或者“合理想象”问题,而且几乎一致认为,想象是新闻真实性的天敌,是新闻报道的大忌。要是有人提出新闻报道中可以允许“想象”,或者在新闻报道里“想象”了一下,便会立即遭到哗然非难。由此,记者在想象面前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虽然我党一贯坚持这一原则,然而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出现了种种假新闻的问题。要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不惟上,不惟书,同虚假新闻作斗争。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防范和根治新闻失实,对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新闻实践一直信奉的职业信念和操作守则,新闻专业主义以其秉持的“客观”、“真实”新闻观,因其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理论前提而备受不同力量的消解.文章从媒介、传者、语境和效果四个维度切入,以言语行为论、哲学解释学、意识形态观、负外部性效应为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认为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过程,应是一个在事实层面上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接受广大受众检验,在价值层面上承认新闻报道的立场,并建立一个多元价值立场对话平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树立正确的采访立场,确保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是对每个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正确性"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往往混淆不清。正确的新闻报道要在真实性的原则上,解决好"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同时,新闻报道的正确程度还要接受人民大众的评判和检验,人民的信任是衡量采访立场和新闻报道正确性的尺子。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中的隐性失实具有非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因而其危害比显性失实更大.目前,新闻报道中的隐性失实有以下几种形态:过度阐释新闻事件、娱乐化、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叙述、新闻事件背景模糊化,新闻事件信息源不可靠.隐性失实和显性失实同样违背了准确性、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新闻报道,以求进一步揭示新闻与现实、新闻事实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新闻报道是客观现实的一种图象符号,与客观现实并非同一层次。如果这一点没有偏差的话,那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如何解决?客观性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谈新闻报道的文本功能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功能来说,新闻重在传达信息。本文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出发,结合大量的实例,阐述了英汉新闻报道中的差异,提出新闻报道翻译在以保留新闻的真实性的原则下,充分发挥目的语的优势,将信息真实、快捷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9.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新闻真实的主要保证。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的报纸,常置采访于不顾,或者完全违反采访规律,胡说什么“事实要服从路线斗争”,从而假大空的文章,捏造的虚假新闻,常充斥报纸,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党报的信誉,而且在新闻工作队伍中造成极坏的影响,流毒很深。 粉碎“四人帮”后,许多新闻单位在拨乱反正中,都把恢复新闻真实性这一点放在重要位置,大声疾呼“要向假字开刀”,“让反客里空的警钟长鸣”,同时采取各种措施,要求记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不仅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些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新闻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抒情与议论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手法新闻表现手法是表现新闻内容的重要手段,是新闻表现形式问题。新闻的表现手法很多: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等。不同的手法特点不同,功能也不同。在新闻写作中作者选用什么样的手法是由新闻表现的内容决定的。从新闻体裁的分类来看,新闻基本上分为二大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这两种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在表现内容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表现手法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各有侧重。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即把最新发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及时地报道出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内容特点是重事实…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4.
本篇立足于阐明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批评了影响新闻报道准确性的错误观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采写方法,保障新闻作品的客观真实。同时剖析了虚假新闻的种种来源及其危害,提醒媒体采取有效的办法避免虚假新闻的出炉,在新闻行业树立敬业求真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情味是指人具有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因素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讲究人情味,是西方新闻报道中的一大特色。即使是一些较为严肃和抽象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报道,他们也要尽可能通过描写卷入事件或受事件影响的人物,使得新闻报道“人格化”。美国新闻学家詹姆斯·阿伦森曾说:“新闻是很有人情味的商品,还是让它保留这个特色吧!”在我国,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新闻事业,也越来越注重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在新闻价值理论中,许多人把人情味作为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在新闻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众说不一的问题就是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与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臧国仁的新闻框架理论,通过对比2014—2017年中国科技新闻报道与2015—2017年“换头术”新闻报道的文本结构与生产方式,分析两种新闻框架在传播效果方面的差异,从新闻框架理论的角度,提出增加中国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使科技新闻报道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加快科技新闻报道的生产与传播由“传统科普”阶段[1]向 “有反思的科学传播”阶段[2]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史记》实录精神与新闻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以"实录"精神影响了当代新闻从业人员,本文着重论述了<史记>的实录精神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一致性,以及在实际新闻写作中的运用,旨在从史家精神中汲取一点有益于新闻写作的养分.  相似文献   

18.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艺流派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的一个反传统的新闻学流派。也有说法将其称为"文学性新闻"。新新闻主义以真实性与准确性为主要特征,为新闻报道的改良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存在着较大的理论缺陷,这就是未能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进行研究。为此,本文从确定新闻真实性的范畴地位入手,着重论述了这一范畴的认识论内涵及其辩证本性,指出它是新闻报道与评论中主观与客观的相对统一,深刻地反映着认识的基本矛盾,因此,必须承认真实性的相对性,确立实践本位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文学化新闻”等新形式 ,其变革的原因在于 :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 ,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