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泰州市救助管理站三年内登记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分析归类,流浪未成年人大致分为四类:贫困型流浪、教育问题型流浪、家庭问题型流浪、主动型流浪。在心理救助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运用提供社会支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改变不良的认知以及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等方法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3.
社会大家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来自全国各地因社会、家庭、学校和本人的原因而成为流浪乞讨的孩子们,像候鸟一样,他们在这里暂时栖身;像有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在这里倍受关爱和接受再教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把这里当作温暖的家。这就是多次荣获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特殊维权岗的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每年收救数以百计的流浪少年儿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滋润着这些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现行救助模式临时性特征明显。针对一部分不愿回家或不能回家、屡送屡返的流浪儿童,"类家庭"救助模式有效、可行。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结合自身优势、安排不愿回家或不能回家、屡送屡返的流浪儿童进入"类家庭"。通过该站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证明,"类家庭"救助模式与传统的机构救助模式相比能够为流浪儿童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之一:针对不同救助对象研究建立分类救助机制目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救助保护对象主要有六类:一是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二是公安部门打击拐卖犯罪行为解救的未成年人;三是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而无人照料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四是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晨 《社会福利》2004,(5):29-30
治病要治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理,流浪儿童问题也不能仅仅是流浪—救助—遣返的模式,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除了对他们提供外在帮助外,还要对该群体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尤其面对流浪儿童这个特殊的少年群体,心理矫正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流浪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他们再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云斌 《社会福利》2012,(10):49-49
[案情介绍] 2011年1月,受寒流影响,安徽气温大幅下降.合肥市内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也引起了市民的关心.有不少流浪乞讨人员在寒冬之前住进了社会救助管理站,享受到了温暖和爱心.但是工作人员在现场也发现,一些流浪人员并不愿意接受救助,面对社会各界的爱心,一些流浪人员并不配合,选择了离开.救助管理站的"主动救助"遭遇了难题.合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成正忠表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职业乞讨者,因为他们不愿意回去.很多时候,救助管理站把职业乞讨者送回去后,他们还要回来继续进行乞讨.  相似文献   

8.
正方法一: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流浪儿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重视,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爱是医治一切伤痛的良药。通过实施心理疏导和调适等措施,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努力促使流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方法二:家庭在避免未成年人流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是未成年人的温馨港湾,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未成年人没有自立能力,家庭应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日前,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李平 《社会福利》2009,(4):46-47
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废止以来,政府便不再强行禁止城市流浪乞讨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以"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救助管理制度,这在客观上默许了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存在.于是,我们的身边渐渐地多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蹲坐或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靠他们的腿和嘴来向这个社会索要物质与金钱.  相似文献   

11.
正要因分析救助对象的复杂性和"高危性"救助对象中除了流浪乞讨、务工不着、被偷被骗等人员外,还包括刑满释放、传销、跑站、不务正业者以及心理异常人员、精神病人等"高危"群体,偶然的因素就可能诱发他们产生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对抗管理,破坏设施,扰乱救助秩序等。安全问题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救助对象中的一些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心理异常人员,在来站求助时没有明显的外在异常表现,工作人员通过一般性的询问和检视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群孩子,本该在父母身边撒欢、在学校学习,年幼的他们却在街头流浪。被操纵乞讨儿童、被父母遗弃儿童、服刑人员子女、打拐被解救儿童、离家出走青少年……一个个沉重的代码烙在他们成长的轨迹上。他们被送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这里成了临时的家。一次次看着他们的眼神,或天真或冷漠,或无助或不羁,都禁不住心酸,他们的家在哪里,如何让他们回家?  相似文献   

13.
所谓流浪少年儿童,是指离家出走、无家可归、流浪街头,失去正常生活、学习和安全保障的少年儿童。他们是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亟待社会救助和保护的部分。流浪少年儿童古今中外皆有之,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做好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行为矫治工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2,(12):25-27
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创建于2000年3月。几年来,中心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的新路子,用“教育好一个流浪儿,挽救一个人的一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化社会救助的内涵,分析研究流浪儿童的特点,把流浪儿童作为收容遣送对象中的特殊群体来管理,取得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执行单位,自2001年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基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受流浪儿童欢迎和喜爱的"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服务,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以达到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本着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一阵子,受益一辈子”的育人理念,通过对流浪未成年人行为表现以及心理特征的探索,结合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特点,通过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救助,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7,(9):61-62
长春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将本地流浪乞讨人员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同时,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方面,除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街头劝导,进行心理疏导和正面引导外,还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未成年人的专项救助。对确实无家可归评丧失劳动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后可送往社会福利机构供养。  相似文献   

19.
张永 《社会福利》2010,(3):60-61
江苏省徐州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在承担“三无”、城乡贫困精神病人和社会福利机构成年或孤儿智障的救助救治任务同时,还担负着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助救治任务,年均救助流浪乞讨精神病人600多人次。多年来他们用真情与爱心为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构筑了一座爱心驿站,被社会誉为“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家”。  相似文献   

20.
完成"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新起点,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持续性的目标,把"抓当前"与"抓长远"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抓长远",持续保持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标,推动上海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