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如果说.远古文明时期自然之"附魅",是朴素直观的神性"敬畏".工业文明时期自然之"祛魅".是机械论视野下的遮蔽和断裂,那么,生态文明时代应当积极寻求自然之"返魅",这是人类在生态理性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重建,是人类为了拯救自然之"沉沦"的命运所进行的生态思考,也是后现代视野下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相似文献   

2.
严军 《社科纵横》2012,(5):82-85
消费主义文化和信息化传播使文化和文学的形态发生重大改变。基于后现代消费文化下的网络文学,借助虚拟、包容交互、去中心的后现代网路媒介形成了新的"祛魅"文学类型。它通过无规则的个人心态诉求展示欲望化表达、即时互动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消解权利话语、颠覆传统价值观消解宏大叙事、自由多元的表达解构权威发表体制,表现了后现代游戏性审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迫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本文认为:道德对现代技术选择作用的着眼点及其有效性,是现代技术应用主体的目的、手段与态度;其核心是主体必须有社会责任精神,只能为善,不能为恶;当代的人类应当在重视以道德匡正技术的同时,重视道德自身的时代性与合理性,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相似文献   

4.
叶雨其 《学习与探索》2023,(12):158-166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德语文学中,“祛魅化”和“赋魅化”共在的中国套话构成了德语文坛的独特景观。这一针对他者的双重言说隐含了德国人的自我修辞: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祛魅,德国人试图构建“国家民族”的身份意识;另一方面,借由对中国赋魅,德国人渴望找回“文化民族”的自我认同,克服二元分裂的精神危机。中国套话的双重性折射出彼时德国人两种正在凝固化的自我认知,认识他者套话背后的自我修辞性,对我们理解西方话语里中国形象的实质乃至构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话语而言,均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网络不但承载优秀进步作品,也展现并传播低俗、有害的内容,这造成了网络文化主体的审美困境.康德关于崇高的美学思想独具内蕴,具有许多合理成分,因而应该重返康德,借助其崇高美学思想进行新的祛魅,从而使网络文化审美主体成功实现自身理性审美主体的建构.面对网络文化,审美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心意能力”;应该充分借鉴康德认为崇高感的根源在道德的思想,发挥道德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应该真正把人作为目的,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作为肇始于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一个概念,文学性衍生的最初动机是祛除历史主义对文学研究的深度侵入.随着大众媒介对文学生存空间的疯狂挤压,文学命运日渐衰微,文学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性期待和价值扩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理论误读.但不言而喻的是,消费意识对文学性的时代征用确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因而在消费时代对文学性进行必要的审美祛魅和价值重构,赋予文学性客观的理性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炎热酷暑,你还在为挑选一件既清凉又有型的衣服而苦恼吗?《魅丽》为你满满奉上街头型人穿搭"情报",从不走寻常路的单品混搭,到炫目抢眼的色彩碰撞,紧跟时尚步伐的"魅丽"女孩儿们把夏装穿出新花样,心情凉爽了,身体也凉爽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寄生样本,政治波普将何以续存和发展,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从初生以来的政治波普就没有艺术和政治批判意识的独立性可言,在去掉国际化以及当代前卫的魅力前缀头衔之后,中国政治波普还剩什么?  相似文献   

9.
周计武 《阅江学刊》2009,(1):115-121
黑格尔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与传统、社会和自身的规范处于激进的对抗和分裂之中。焦虑是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现代主义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界的去魅与神性的迷失;关的失落与艺术形式的非人化;艺术的自律与自律体制的合法化危机。  相似文献   

10.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4,(2):108-112
本文以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为个案,来探讨后发展国家中所存在的"文明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以及这种紧张感的解决.休谟的民族主义迥乎不同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具有一种反民族主义的独特面相,它试图通过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解构和祛魅,来着手对先进文化的复制,用以实现"文明化".这种以发展为要务的民族主义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相当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期盼已久的五一假期就要来临,你会以何种装扮搭配自己的好心情度过呢?是甜美的可爱风、成熟的辛辣风还是休闲的运动风?还在犹豫不决的你不如看看岛城的型人们部以什么造型出街,找到属于你的个性风,和《魅丽》一起在假期行走街头,一起走秀。  相似文献   

12.
确立"大学语文"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丹 《社科纵横》2006,21(12):158-160
随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也逐渐为中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在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开设很久的人文素质基础课,不但不可以被其他课程所取代,而应加强成为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的发展,呼唤具有科学理性和公共精神的法学家。虔信法律的正义理念、高举远慕的法律义理、职业化的理性主义与公共关怀,共同构成了"法学家精神"。讨论法学家精神,应以明确界定法学家的内涵为前提。现代社会的法学家,应当是韦伯意义上的,祛魅后的平民主义的知识贵族、精神贵族。  相似文献   

14.
新入职场的清纯女生,怎样在职场中展现自己?看看《杜拉拉升职记》,从初入职场到晋升外企高管,不同的造型跟随杜拉拉经历了不同的职业阶段。魅丽变身顾问团帮你支招,从心、从造型、从容颜开始变身,让升职跟随你的造型一起三级跳!  相似文献   

15.
二维视野下的社会理论--哈贝马斯论现代性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芳亮  张小山 《社会》2003,10(3):28-31
早期的德国社会学大师韦伯将现代社会理解为一个全面趋向理性化、合理化、理智化的过程,现代社会就是一个“解魅 (Entzauberung)”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解除宗教魔咒的时代。所谓“解魅”就是整个社会走出宗教的控制,生活在一个理性主义的世界,在生活世界实现世俗化。理性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首先表现为理性的觉醒和伸张,导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 ,教育大学生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同时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贯穿科学意识、民主意识、审美意识、思辨意识和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7.
理性化官僚制救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美霞 《社科纵横》2005,20(5):75-76
“建立和维持一个顺乎民意而负责的官僚机构,是现代化和正在现代化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发达社会或落后社会———的难题之一”①。本文立足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对官僚制的存在方式、基本特征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阐述了理性官僚制的内涵,揭示了理性官僚制的固有悖论,并提出了在行政环境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理性官僚制进行救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几乎是在眨眼间,我们的《魅丽》就走过了三个年头。"3"是一个很奇妙的数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预示幸运与顺利。人说"三岁看老",三年不长也不短,作为一本旨在提高女性生活质量的杂志,我们一步步地坚持,正在从生涩走向成熟,而一路伴我们走来的明星与读者,也在此时带来最真诚的寄语,所以,我们依旧还会为大家搭建一个阅读驿站,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也给大家随时准备好惊喜!  相似文献   

19.
对文化的理解和反思一直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角度。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实践及其所创造的一系列成果。很多学者将狭义的文化划分为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两种体现不同精神内涵的实践形式。那么,神秘的高级文化被“祛魅”并实现“审美普及”后,是否还具有引导人类活动的导向作用?而大众文化摆脱了“精英”束缚,是否意味着一种降格,从而丧失了人类精神层面的一切意义?带着这些疑问,我阅读了黑龙江大学孙建茵副教授的专著《文化悖论与现代性批判--马尔库什文化批判理论研究》(以下简称《文化》)。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之一,《文化》在现代性的视域下为我们展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批判性解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文化内涵的新思路,而且对于实现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智秀 《社科纵横》2011,26(6):165-167
大学语文课程是教育部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而在全日制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当前,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教育目标的不相适应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突出的当代意义:一是更加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的新要求;二是可以促进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三是能够更加凸显"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