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新研究和认识现当代文学中长期被漠视的现代书话创作流脉意义重大.现代书话流脉,即从周作人开始,中承阿英的实践,后经唐弢经营、继而孙犁、黄裳着意建构,遂成大观.周作人是现代最突出的书话家.周作人的书话从内容材料、行文风格、文体选择及营造的氛围等诸方面都流露出浓重的传统文人特质.在周氏的手中开创和成熟的现代书话在其后诸多书话家的创作中得以承绪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一生的散文创作 ,主要包括了杂文、美文、书话三大类样式 ,在时间上呈现为基本的渐进模式 ,体现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体范式的选择。如果把周作人散文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的话 ,其文体样式的转变过程是他精神结构的心灵地图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而又绕不开的存在,历来褒贬不一,话题之多或许仅次于鲁迅。周作人及其思想是相当复杂的,儒释道及古希腊、基督教、日本等文化体系都对他产生过影响。但纵观其一生,周氏的思想与创作与中国文人传统关系密切。笔者站在背离与回归这两个维度上,通过分析周作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创作与活动,考察其与中国文人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的独特魅力,也开出了20世纪主流散文之外的另一支脉,使得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1937年"七七事变"后,著名文人周作人滞留华北伪政权首都北京。这一选择根本改变了周作人的生活道路,也使得沦陷期周作人的思想、著作的评价问题,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近代中日交流史上的一个焦点议题。本文引入日本木山英雄、美国耿德华等海外汉学家研究周作人附逆期的著作,梳理、分析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而讨论中国日本占领区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百年中国文学当中,书话写作流脉一直不绝如缕,不仅有着庞大的写作群体,而且有着突出的创作实绩.但是因为书话文体独特的性质,处于创作与述学、趣味与思想之间,这一方面使得书话内容丰富、形式繁杂,极具张力,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书话的边缘性存在,因而一直为研究者所忽略.本文对书话的概念、书话的渊源、书话的分类进行系统的考察,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书话研究乃至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书话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创作现象。在相对冷寂的书话理论研究中,对创作实绩丰富却面目模糊的书话进行概念的厘定及文类特点的归纳廓清是首要工作。书话大致显示出短札式、小品化、抄书体的体制特征。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等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和适当变化建构了书话独特的体式。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作为现代小品散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把美文引进中国后,逐渐完成了本土化进程,成为和诗歌、小说、戏剧并驾的正宗文学。作为现代中国小品散文的一个成功原型,周作人的散文艺术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独特的抒情文体既吸取了西方小品的精华,又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作品连缀起来构成了一个充满着内在艺术秩序与特殊方式的艺术世界,并受明确的艺术审美理念指导。在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周作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散文理论与审美范畴概念,如滑稽、趣味、平淡自然、苦涩、闲适等,他以深思型的审美品格,开创了小品散文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9.
鲁迅书话是中国现代书话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本人的许多谈书人、书事的文章也都可以看作比较典型的书话作品。鲁迅与现代书话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书话创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鲁迅、研究鲁迅的新视角。活在书话中的鲁迅别有一种风采,鲁迅书话也体现出鲁迅复杂的自我体认。  相似文献   

10.
赵普光 《南京社会科学》2013,(7):108-113,129
书话是现代中国文学中具有庞大创作群体与丰富创作实绩的重要存在。源自传统读书杂记、藏书题跋、笔记随札的书话,大都游弋于创作与述学、文学与文化之间,葆有颇为有趣的弹性和张力。本文对既是创作又属研究,既具审美性又涵学术性的书话进行系统考察辨析,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书话研究乃至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这种游走在"文"(创作)与"学"(研究)之间的书话,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的"文"、"学"合一著述方式的呼应,更是对"五四"之后文学观念日趋狭隘单一现象的警醒与反拨。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他的创作贡献,更在于他对新文学理论的倡导.周作人将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完美融合,建构了人道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范式,大大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内涵,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2.
高玉 《河北学刊》2004,24(3):136-140
周作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不同,周作人是自由至上主义,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周作人的悲剧性命运既有自由主义在中国悲剧性结局的普遍性,又有周作人对自由主义误解的特殊性.这是抗战时期周作人附敌之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昌勇  郅庭阁 《河北学刊》2002,22(3):97-100
本文通过对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文学观念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示出他从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到转而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复杂历程。既反映出周作人文学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显示了五四时期相关文学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及相关作家的文学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为人生"方向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在翻译对象、翻译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在翻译文体上,都不止于日本文坛和欧洲文学的影响,其中还包含着浙东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内源性"因素。浙东文化传统中的"人本"思想,及其对"既成道德的反抗"传统、"求真务实"精神及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启蒙性特征,都为周氏兄弟"为人生"的翻译选择和审美取向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开发 《江淮论坛》2007,8(2):187-192
废名的散文创作可以分为1920、1930和1940年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散文文体的变化典型地反映出他人生观、心境以及处理与现实关系的艺术方式的变化.其散文文体的突出特点是涩味,这来自于其构思和基本的表达方式,又与他受禅道的影响关系密切,并直接、鲜明地体现在语言上.废名散文的总体风格大致可以简洁朴讷、委婉曲折来概括.他小品文的文体脱胎于周作人的文章,又有自己的创造,在现代散文史上是可备一格的.  相似文献   

16.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发生、发展的重要言说资源,而其中堪称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经典之经典的安徒生童话,更成为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先驱者周作人最重要的研究资源。安徒生童话对周作人童话理论在童话起源、童话分类与童话创作论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文本言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田广 《学术探索》2006,3(4):122-125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一个独特而典型的标本,在其复杂矛盾的思想构成中,历史轮回观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轮回观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着不同的内涵,周作人的历史轮回观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叛徒”的批评策略,“隐士”的文学思想,“汉奸”的历史逻辑。历史轮回观一方面成就了周作人,另一方面也毁了周作人,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刘春香 《阴山学刊》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禾农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是现代文化转型时期很具特色的群体存在.传统文人的入世与超脱、传统道德与现代境遇、文人气质与世俗生活等看似对峙的文化品质在其身上混杂交融,并使他们成为复杂而模糊的图影.本文通过对谴责小说作家文化身份、文化思想以及文化行为等三个方面的论述,较为深入地阐释了这个群体复杂而又独特的文化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李贽思想的接受过程是中国文学思想近世化演进中的一支重要脉络,"五四"则是这一演变脉络中的凸现环节,而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又是立于其峰颠的典型个案.本文通过分析周作人对李贽文学思想的接纳、变异这一个案,探讨李贽思想在被接受过程中的演进轨迹,并认为周作人的文学观来自西学与中国传统,而传统多于西学,传统中又以李贽的影响最为有力.李贽的人学观直接促成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李贽的文学表现童心说,促成了周作人文学是人的自然天性表现、且以表现之自然为美的文学思想.周作人发现了李贽人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并用西方科学化、人本化融释李贽思想,使之在周作人这里进一步世界化、近世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