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在场"这个词,没有一种字典含义或者权威讨论可以确定它的意义,以使任何一个使用它的人都接受.因此在使用它的时候,我们有很大对其意义进行调整的自由.事实上,在使用这个词的过程中,唯一切实可行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增进我们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当试图满足这一要求时,我将其与再现相联系.我要关注的是再现的一种变型,在此意义下,过去被允许以一种"偷渡"(鲁尼亚)的方式进入现在,以至于在历史再现中,过去在字面上也成为"现在".在分析历史再现的这个变型过程中,我采纳鲁尼亚所使用的所谓"平行进程"观念.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记忆     
记忆研究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影响至今方兴未艾。记忆研究在史学领域中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社会学、心理学和心态研究都对之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其在史学研究中地位的确立则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学者的贡献。促使记忆的观念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关键在于历史学科内各种思潮的汇流,以及相关的历史方法和主题所产生的影响,西方当代文化政治,尤其是大屠杀对记忆研究无疑具有推动作用。记忆研究及其与历史的关系必然引起人们对历史知识、历史意识乃至历史性质的反思,这对于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观念,进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再现过去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论先秦道家的生态美学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江汉论坛》2004,(3):36-39
生态美学是当代新兴的学科,是当代人类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美学思考的理论结晶。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意识源远流长,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不仅深刻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以中国古人特有的智慧,表达了关于如何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张。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不仅具有生态哲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葛兰西提出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实质是,统治阶级通过非暴力的形式.使被统治阶级信仰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世界现,也就是说,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世界观构成了被统治阶级所信仰的价值理念.这一理论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代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致力于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亟需更进一步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不断彰显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的实践价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近年来美国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回归文本"这一重要转向,通过简略梳理"传统研究思路--理论转向--文本转向"这一线索,审视"文本"与"理论"这一组关键概念所指向的文学研究方法和思路发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变化.目的在于说明,"文本"与"理论"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关系;而文本转向之后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在打破思维惯性的基础上提供切入或重新发现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尤金 《理论界》2009,(6):106-107
马克思在<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通过"劳动一般"这个抽象规定,既是后来<资本论>中决定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基础,又同时向我们说明了"直观并不能迭及"、 "存在但不直接显示"的"历史的科学抽象"的客观性,这种"历史的科学抽象"恰是"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实起点.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点,对此展开了形而上学地批判.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与"信达雅"——中西方两种译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锰珍 《学术论坛》2007,30(8):154-158
"目的论"和"信达雅"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来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目的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而严复的"信达雅"是更倾向抽象的、模糊的、带有一定主观性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追求忠实性、译文的连贯性和遵守读者适应性等方面有相似性,但在理论系统性、翻译标准和译者地位等方面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牡丹亭》被改编演出而引发的“沈汤之争”,反映出争论双方美学思想的尖锐冲突.沈璟崇尚戏剧艺术的形式美学及历史剧的“真实”原则,而汤显祖则要打破形式主义束缚,以主观抒情和审美意象突破史实的局限而追求“神似”.这一争论引发我们对历史剧创作中“史实”与“诗意”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历史剧在坚持整体架构符合历史史实的原则下,象征意象的意蕴美与精心虚构生活细节的诗意美,是构成历史“诗意”的两大途径.在历史真实的基石上,意象的选择、“诗意”的浓淡与格调,则决定着历史剧创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最终形成各种流派.在网络时代,历史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一种元素,由此,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与“诗意”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11.
陈书焕 《理论界》2014,(5):105-107
安克斯密特对当今历史哲学界的历史表现问题有着集中的关注和讨论,他对历史研究中的认识论形式和指谓形式展开批评,提出历史表现的词汇对历史理解和解释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对艺术和历史的类比阐释,安克斯密特重点论述历史表现的替代理论,认为该理论切近地关联起了艺术和历史编纂的和睦状态的可能,因此是目前为止深入历史研究中心要义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和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4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夺目的一页,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由于"左"倾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加上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过于强大,致使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一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过去了近80年,但用鲜血换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永远值得我们引以为鉴.从中所得出的有益启示,有助于把我们党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礼乐思想的学理背景下,"情"被看作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志"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主观意志和价值意识.二者虽然都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相互联系,但又是性质、来源、作用不同的两个概念,孔颖达"情志一也"的说法是一种误解.<左传>讲"以制六志"的"六志"不是"六情",而是沿循"心术为主"的理路,对"六情"的礼乐价值规范.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和传世文献对此都有充分的证明.诗学批评中,人们也引入了"情志一也"这个话语,着意淡化它的礼乐政教的价值意识,强调其诗歌艺术的抒情特征,将"志"消解在"情"的表现之中,实际又抹煞了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清末时期,随着政府变革动力的加剧,作为新政重大成果之一的学生群体,成为社会最新兴力量并崛起于时代.但年龄因素与时代冲动促使学生恃宠而骄并在思想与行为上不断背叛政府"学为己用、大力笼络"的战略意图.学生群体的叛逆可分为革命与不革命两种.革命体现了时代的激情,是清末时代冲动与狂飙年龄特点共生的产物.不革命则表现了群体中少有的冷静与睿智,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持重在新一代知识分子身上的理性回归.不革命体现个别学生对于社会远景"举一望三"的深层次理解.由于传媒扩张效应所造成的思想裹挟现象、学生个体认知及政权维护之需要,清末印象在被溯求于学生革命意志与行为方面变得扑朔迷离而渐成假象,历史在场被有意无意的大肆毁掉,第一历史与第二、第三等次生历史在相形见绌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形成了今天在清末历史认识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杨玉昌 《学术研究》2005,(10):28-33
本文对慧能的"自性"和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认为慧能和克尔凯郭尔分别通过将"自性"与佛,"主体性"与上帝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个体以终极性的意义.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个体在中国和西方的觉醒及其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6.
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博览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展品丰富,参会者踊跃,观众反响强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真正开了中国博览会的先河.西湖博览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主办方超前的眼光和理念,充分的筹备和规范的操作,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民众的踊跃参与,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中的"告"是统治者在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的政治行为。与"告"相关的"祰"和"诰"都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风"是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和教化,在统治教化民众时,"告"(包括"祰"和"诰")是"风"的工具,"雅乐"、"雅言"、"雅文化"是"风"的具体内容。周朝,人的价值得到抬升,人民的思想相对受到重视。统治者用"雅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时,地方文化必然反过来影响"雅文化",因此,"风"是一种双向的运动。统治者在统治和教化劳动人民时,使用了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藏族传统的“逛林卡”形式已经为拉萨旅游业所借鉴吸收,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林卡”旅游形式。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综合比较拉萨市周边“林卡”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林卡”作为拉萨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带动拉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蓝勇 《天府新论》2007,(6):122-126
"南水北调"已成为我们解决黄河流域经济开发中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南水北调"这样涉及南北人地关系的重大工程,既需要从历史地理的长时段的角度来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也需要从国家经济成本的角度来分析这种重大举措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从历史发展来看,汉唐时期黄河流域一度辉煌,但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口大量南迁。宋明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发生了东移南迁。东移南迁是在东亚大陆人类活动空间东移的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顺应这个大背景,以"北人南迁"来代替"南水北调",是既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也符合人地背景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能提高国家区域投入的经济效益。"北人南迁"迁移必须考虑到一个度,一个是掌握对南方地区人口规模增大对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度,一个是掌握不影响北方地区民族融合、国防建设、能源开发三大任务的度。  相似文献   

20.
在倡导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番研究辨析,不可人云亦云地统称为孔孟之道而一概论之.具体就"孝"与"无后"而言,应在深入研究辨析的基础上,还儒家学说"孝"的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